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7月4日至7日,2018年AMTS及AHTE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拜天時地利所賜,我也有幸冒雨第一時間前往參觀。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提起車展,常人能耳熟能詳當然是全國各地的汽車工業博覽會(如京滬車展),它們以整車的展品居多,受眾面為廣大老百姓,講究的是“看熱鬧”;而AMTS和AHTE,前者是汽車製造技術與裝備及材料展覽會,後者是工業裝配與傳輸技術展覽會,全是各種汽車(製造、設計等)新技術的“大雜燴”,更偏向於“內行看門道”了。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所以老實說,作為一個常年忙碌於電腦屏幕前的汽車編輯,雖然具備不少理論知識,但流水線上的那些事兒,我也未必能完全看懂,且真要究其原理,難免晦澀。於是在這裡,就給大家彙報下幾件有趣的事物啦。

我看到哪些黑科技?

關鍵詞:輕量化

在汽車行業中,所謂的“輕量化”已算是老生常談了。但市面上大多數家用車,仍然有繼續進步的空間。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莫過於直接換材料,比如把鑄鐵換為全鋁;其次,我們也可以採用車身連接領域的新技術和新工藝,以去除冗餘的(連接點)重量,達到輕量化目的。

本屆展會,德派聯手另幾家公司,共同展示輕量化車身FDS連接工藝。它具備智能自適應功能,可同時兼容多種新型緊固件(如連接高強度鋼的Flow-push、連接工程塑料的Flow-plast、連接碳纖維的Flow-point等),設備柔性非常高,相關技術已經應用於蔚來ES8。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關鍵詞:智能化

未來中國,必將出現更多“智造”,我的理解是:除了擺脫所謂的低端代加工,多一些原創的東西之外;更要善於“用機器來製造機器”。如今,機械人的運用在汽車行業已非常普及,它們最大的優勢就是能24小時不間斷進行生產,然而維護保養這些各型號、各批次的機器人,也是很多工廠頭疼的難題。一旦出現意外,造成流水線停線的經濟損失,可能要數以億計。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FANUC公司最新開發了機器人云端遠程服務系統(ZDT),它能利用工業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收集和監控機器人的各種運行數據和維護信息,通過分析這些大數據,從中挖掘出設備可能發生故障的隱患,讓工程師們提前做出預防性的檢查維護。有效保證了工廠的連續、穩定生產。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除了以上,我們還能在展會上,看到這樣的新能源產業鏈模型。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各種用途、各種粗細的機械手。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遊走於各工段、已被主機廠廣泛採用的物料牽引機器人。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未來汽車有哪些絕活?

如果說展會上的大多數展品更吸引工程師和工廠採購的話,那麼手拿著《活動手冊》的我,更喜聞樂見主辦方精心安排的各種講座了。

其中一項,便是“未來的汽車究竟是什麼樣的?”,該議題深合我意。因為對此我是心裡有底的,簡單說來其實就三個字:“智能化”。

比如很多新手和女司機深惡痛絕的市區泊車問題,某公司的技術總監前輩向我們描繪了四步走的未來新藍圖:即自動了解附近的哪個停車場有空位、自動找到該停車場的車位、自動泊車+泊出、自動繳費。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以下手機渣畫質見諒)

要實現上述4點,有的要依靠更多的互聯網數據的上傳和下載;有的則需工程師提供更多具體的計算方式。作為汽車編輯,我對配備有自動泊車的車型,早已習以為常,但第一次直接接觸到泊車原理仍深感震撼:所謂水平泊車、垂直泊車、斜向泊車、自動泊車——所有的動作,其實依賴的都是4顆遠距雷達和8顆短距雷達,這12顆雷達通過超聲波技術,將數據反饋到內置CPU,進行不同的數據運算之後,得出車位大小和泊車路徑,“自動化”三個字這才真正落地。

18款奧迪“Q7”自動泊車系統演示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而在另一場名為《 車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安全”駕駛》的講座上,講師雖然提到了近年一系列不幸的自動駕駛事故(如特斯拉),卻還是對無人駕駛未來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誠然,面對複雜的城市路況,全自動駕駛尚需時日,不過越來越多主動安全配置,將在未來應用在家用車上,進一步降低行車的安全隱患。現在我們熟知的併線輔助、自適應巡航、全景影像等等,真的只是未來汽車主動安全應用的冰山一角。也許之後我們開車中的每一個細微動作(比如開門、打方向燈、摁喇叭等),都會得到遍佈於車周圍雷達的確認,再經過行車電腦進行修正。

飛行汽車比你想象的還要近?

在中國,除了李書福收購的Terrafugia飛行汽車,實際上其他的廠商的開發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地開發研究當中。如大通戰略研究中興的高幼銀院長團隊,通過對材料、結構、模型的多年深究(數據涉及行業機密,講座上並未公佈),現已成功製造出了“樣車”。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根據高院長的描述,他們開發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載重(乘員人數)和動力匹配的矛盾。因為人裝得越多,動力設計要求就要越大,所攜帶的燃料也要越多,而這又進一步增加了自重。據此,最終的額定載員僅僅為兩人,但採用了油電混合動力+隱藏式風扇設計,能夠讓飛行汽車靈活且平穩的同時(車身不大,能夠在家庭的陽臺上進行起降,不用專門的停車位),還兼顧到一個實用的續航。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令我覺得特別吃驚的是,高院長團隊完全取消了輪子的設計,當該飛行汽車在不飛行的工況下,也能通過風扇往地面吹的方式,應用地面反作用力,漂浮在路面上進行行駛(距離地面15釐米左右,無任何接觸)。不知為何,那一刻臺下的我,突然覺得我兒時的動畫片終於成真了。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龍珠》中的車來到現實,或許是這樣?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裡海怪物”,前蘇聯上世紀60年代研製出的地效飛行器,現已荒廢

總之,本次參觀我的的受益良多,令我相信《三體》中的“技術爆炸”,可能就會出現在短短的十幾年後。而展會上我目睹不少歐美和日本工程師們那副“取經”的模樣,讓我也更希望下一次科技革命的起源地,能夠發生在我們中國。最後的最後,就用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名言作為結尾吧。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20年後駕照成廢紙,未來汽車不只是會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