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經常和孩子這樣說話,能增強孩子抗壓能力,長大後更自信

爸媽經常和孩子這樣說話,能增強孩子抗壓能力,長大後更自信

孩子不鬧的時候,在我們眼裡就是天使,一顰一笑讓我們心裡暖暖的,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都給他,但是當孩子哭的你心煩意亂時,一定會折磨的你分分鐘想把他塞回去。

小小有個6歲的兒子,但是對於這個兒子小小一直在愁,膽子小,做什麼事都畏手畏腳,一點點小事情都跟自己說他做不到,大人叫他三五遍也不理人,一說他哪做得不好不承認還使勁哭。可是小小脾氣比較暴躁,著急了就會揍他,雖然知道不應該,但控制不住自己。每次揍完孩子就後悔了!

爸媽經常和孩子這樣說話,能增強孩子抗壓能力,長大後更自信

來源網絡

其實很多家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喜歡依賴家長,不能接受批評,做不好就哭,這是孩子自尊心強的表現,也特別害怕受到挫折,生活中的種種表現充分說明孩子不敢嘗試和不敢面對批評。

孩子出現這樣的情緒,可能就和家長平常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關係了,如果你經常一著急就會打罵孩子,尤其是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批評孩子,那麼你的孩子就會害怕失敗,害怕做錯事情,因為他害怕被你批評。

爸媽經常和孩子這樣說話,能增強孩子抗壓能力,長大後更自信

來源網絡

應該先從你對待孩子的方式開始改起,尤其是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你的態度決定了孩子之後的性格走向。

爸媽經常這樣和孩子這樣說話,能增強孩子抗壓能力,長大後更自信

當孩子不敢獨自完成任務的時候,其實你可以這樣做。

認同感受

當孩子跟你說,這件事情很難完成,他不敢完成的時候,不要跟孩子說:“你怎麼膽子這麼小?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完成不了?你多大了?”這種話。這些話往往會加重孩子不敢做事的心理。

你應該多多認同孩子的情緒,可以跟孩子說:“媽媽知道,這件事情是有難度的,媽媽也覺得有難度,所以需要你的幫忙,媽媽相信,有了你的力量,就能將事情完成。”

爸媽經常和孩子這樣說話,能增強孩子抗壓能力,長大後更自信

來源網絡

替代性經驗

小孩子非常喜歡觀察人,所以當孩子不敢完成的時候,你可以先孩子一步,給孩子做出示範,然後讓孩子自己完成一次,當看到有人做到了他之前不敢想的事,使得這件事突然變得可想了,那他們對這件事的動力就提高了。同時你也可以在旁邊暗自協助一下孩子,幫助孩子提高成功率,當他有了成就感和自信心,自然就願意做更多的事情。

但當孩子主動完成事情,卻失敗或者做錯的時候,也請你不要對孩子進行批評。

瞭解事情經過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看到了事情的一個片段,就亂下定論,判定孩子是錯誤的,這樣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你應該瞭解整件事情,然後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爸媽經常和孩子這樣說話,能增強孩子抗壓能力,長大後更自信

來源網絡

及時和孩子溝通

孩子做錯了事情,但是孩子並不知道她所做的這件事情是錯誤的,在她的思維裡面,有可能認為這件事情就是這樣的,所以有必要先進行溝通。

告訴孩子這樣做的錯的

不管孩子哭鬧還是依然不願意承認錯誤,我們都要告訴孩子,這件事情是錯誤的,而且犯了錯就應該要敢於承認。家長要言傳身教,自己犯錯的時候,也要及時的認錯,告訴孩子及時認錯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