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将传统文化当做独特战略资源,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接力,那小编自然不能落后啦。今天小编为大家讲一讲中国的绳结,并教大家2款绳结的制作。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中国结艺是一种古老的吉祥艺术,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文字发明以前的绳结记事。《周易·系辞·上》曰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九家易》也提到:古者无文字,其为誓约之事,大事大结其绳,小事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

趋吉避凶,是一切生物寻求生存环境的本能,人类更是从这种条件反射进化至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吉”在商周时代是指善、利,与凶相对。《易·系辞上》:“吉,无不利。”《逸周书·武顺》:“礼义顺样曰吉。”《礼·礼运》:”嘏以慈告,是谓大祥。“结”与“吉”谐音,“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永恒的物质与精神形式,也就自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折射。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经过上千年的时间发展与演变,结绳早已不是记事的工具了,它从实用绳结技艺演变成为今天人们相互传递吉祥,相互祝愿美好,富有精神内涵的精致艺术品。

今天小编带大家做一款结绳记事手链吧。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制作过程如下: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1. 准备一条红绳,用大头针固定中间部分。
  2. 双手捏住红线两端,朝一个方向拧,线自然形成一段两股辫。
  3. 将两股辫拧到合适的长度,在其下端绑一条线,起到固定两股辫的作用。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4.将a线绕在左手食指上面,开始编第一个纽扣结。

5.将b先段在左手大拇指上面绕一个圈。

6.将b线段做成的圈取下来,向右边翻过来,盖在a线段的上面。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7.继续完成纽扣结接下来的步骤。

8.将纽扣结的结体调整好。

这个结绳记事手链主要运用了2个基本的绳结编法,即双股辫和双线纽扣结。下面小编来详细介绍下这2个基本绳结编法的详细步骤。

双股辫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1.准备1根线。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2.取这根线的中点,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中心点两端的线,一手朝内拧,一手朝外拧。2根线自然形成一个圈。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3.继续拧线,线自然形成一段漂亮的两股辫。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4.拧至适合长度。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5.用线尾在两股辫的下端编一个单结或蛇结。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6.完成两股辫。

双线纽扣结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1.左手抵住线的一端,另一端在左手食指上绕一个圈。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2.再在左手大拇指上面绕一个圈。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3-a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3-b

3.将大拇指上的线圈取下,翻转。盖在左手食指的线的上方。用左手大拇指压住这个圈。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4.将抵住的线端从另一个线端下面向上拉。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5.先压后挑再压,从小圈中间的线的下方穿过。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6.轻轻拉动线的两端,将结体缩小,由此形成一个立体的双钱结。如我们看到的,结形呈现出小花篮的形状。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7.用上端线按逆时针的方向绕过小花篮下侧的提手。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8.然后朝外穿过小花篮的中心。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9.下端线按逆时针的方向绕过小花篮上侧的提手。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10.然后朝外穿过小花篮的中心。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11.拉紧上下两端的线。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12.根据线的走向将结形调整好,完成一个双线纽扣结。

如果觉得小编讲解的还不够细致,这里有教材哟!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识别二维码,有详细的视频讲解哟。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双股辫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双线纽扣结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一绳一物」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言”,我在这里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