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後,中國本有一次可以改變歷史的機會,卻被日本人學會了

鴉片戰爭後,中國本有一次可以改變歷史的機會,卻被日本人學會了

鴉片戰爭爆發以後,中國和英國展開了近代史上東方和西方的第一次戰爭。1840年6月,英國軍隊出動了近50艘最先進的戰艦以及4000餘名陸軍士兵侵略中國。本來在戰爭前期中國人民奮起抵抗,並且給了英國軍隊以沉重的打擊,但是後期由於道光皇帝的舉棋不定,忽戰忽和,導致錯失了戰勝英國的大好機會。

1842年,中英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從此開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後,中國本有一次可以改變歷史的機會,卻被日本人學會了

鴉片戰爭的失利,中國國內的反應其實沒有太大,但是有一個人卻聽說了中國輸掉了鴉片戰爭以後,內心卻十分悲痛。他就是魏源。

魏源是在1841年成為了兩江總督的幕府。甚至到了定海前線作為參謀做事。鴉片戰爭失敗後,義憤填膺的魏源寫了一本書叫做《海國圖志》的書,這本書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師夷長技以制夷”等著名的語句都是出自這一本書。

這本書是以林則徐的《四洲志》為基礎進行編撰的,這本書主要的內容是敘述了世界各國的歷史和地理,並且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其內容之詳細以及內容之豐富放眼當時的世界都是少見的,並且這是中國近代以來最早可以讓國人瞭解西方的書籍。

鴉片戰爭後,中國本有一次可以改變歷史的機會,卻被日本人學會了

但是可惜的是,這本書在當時的中國少有人問津,反而是日本人拿去看得津津有味。並且間接幫助日本人完成了明治維新。因為《海國圖志》這一本書本來就有很多得漢字,再加上裡面有許多有趣的圖片,當時的日本人都很感興趣,日本國內的民眾也藉此瞭解到了西方的先進文化。

其中有一個日本青年為了買到這一本書,甚至淋著大雨去買,他就是後來本日本人稱為“軍神”的東鄉平八郎。他在後來的對馬海戰中一舉擊敗了沙俄遠道而來的波羅的海艦隊。

鴉片戰爭後,中國本有一次可以改變歷史的機會,卻被日本人學會了

但是在當時的中國,人民根本就不知道還有這一本書的存在,四書五經依舊是主流書籍,直到戊戌變法,少量的知識分子才瞭解到了這本書,但是那個時候國際環境已經改變,這本書的實用性已經大大降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