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的“天价房租”,背后却折射一代人的无奈和心酸!

万科的“天价房租”,背后却折射一代人的无奈和心酸!

最近还有篇挺火的文章《租房人哭了,万科式“打劫”:90平方三居10年租金180万起》,引发社会广泛热议,特别文章中的网友各种评论,一瞬间,万科公寓的高租金俨然成为一个极大的社会负面新闻。

万科自持租赁是个现象问题,虽然还不具备普遍意义,但是折射出房地产市场的乱象重生,严重偏离的租售比,争论不休的租金低还是房价高?在一线城市,租金年收益率始终在1-1.5%之间,而买地,持有,租赁,资产证券化等存在诸多理顺的过程。

首批通过市场招拍挂的持有住宅地,租金高,地点偏,出现各种令人费解的之处?为什么?

首先,它反映出万科无奈,好地段拿不多,租赁用地也拍不到,只能高价拍住宅地,租金太低也无法交代,毕竟人家是上市公司,每年有考核指标和利润指标,完全市场化的运作!

其次,它反映出地方决策的匆忙,更像是政治上表忠心,盲从性决定了对于租赁的深思熟虑。

最后,也反映出房地产市场的浮躁和急功近利,赚快钱习惯了,我们还是处于房地产开发的初级阶段

,真正的城市从增量开发到存量运营,是个产业链条,前后连贯,内在互动的一个生态圈,而我们是割裂地在玩

打着“长租”的旗号做“高周转”,这应该是万科在拿地之处就设计好的方案,只是现在突然冒出来。这是资金方算利息的方法,负债率要求必须按时返还。

开发商的“投融管退”是一脉相承的,而在租赁市场,其实还没有太好或者太明确的退出渠道,资产证券化也只是刚开始而已。

万科的“天价房租”,背后却折射一代人的无奈和心酸!

笔者认为,“租售同权”、“房子用来住的”,这些政策本是好意,但是现在却有被扭曲的风险和趋势,政策很难得到根本性落实。地产商玩融资擦边球,资本豪赌,运营商提高成本,租客可能是最后的接盘侠!

那么,到底谁会租万科这个高价房?有人说, 傻子才去租。

没错,中国不缺傻子,所以这个房子还是有人会去承租的,北京,帝都,有钱人最密集的地方,这点租金算个啥。

笔者上周看了墨尔本的房租,比北京更贵的租金,现在都一房难求,还是供求关系决定!

一个上海白领和告诉笔者,自己工作三年,现在到手工资是9000元左右,还算同龄人的中等水平,一个月租金消费,在3500元左右,扣除其他花销,每个月只能盈余1500左右,按照这个积累方式,就算上海房价跌一半,自己也是陷入“租房死循环”

在笔者看来,租房阶层未来会形成三个不同的阶段,而靠诚实劳动可能很难突破上升到第三个阶段,这种差距,会加倍投射到子女身上,相同阶级的子女通婚,社会彻底固化!

在中国,租房消费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王老师,我知道买房越早越好,可我连首付也没有,怎么办?

···租房啊!

···房子也租不起

···不会吧,租地铁终点站附近

···也租不起

···那简单,高铁票买得起吧?回老家。

这是网络上的一个段子,的确也折射出年轻人的无奈和桑心。

房住不炒,房租没说不炒,买不起房,最后也租不起房,到底谁的错?

万科的“天价房租”,背后却折射一代人的无奈和心酸!

作者全雳,房东东公寓学院创办人,同济大学讲师、清华大学公寓建筑标准小组成员、房东东金地研究分院院长,河南公寓管理协会名誉会长,江苏省房屋租赁专家委员会顾问、安徽省住房租赁专家委员会顾问、湖南省住房租赁专家委员会顾问,长期研究国内外住房租赁市场,参与国企租赁用地建设规划,三年发表文章超过600万字,先后为万科、碧桂园、华润置地、华侨城、中国金茂、中建、龙湖地产等企业进行长租公寓的培训和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