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之窗」喜讯!翔安法院这项司法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法院之窗」喜讯!翔安法院这项司法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重大消息!

厦门喜报!

翔安法院火了!!!

「法院之窗」喜讯!翔安法院这项司法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近日,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

印发《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三) 》,

公布了全国20个司法改革案例

翔安法院

《管理、培训与研究并重打造司法辅助人才高地》改革案例

喜获入选!!

「法院之窗」喜讯!翔安法院这项司法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也就是说,

翔安法院成为福建首家入选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的基层法院

「法院之窗」喜讯!翔安法院这项司法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法院之窗」喜讯!翔安法院这项司法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此次印发的《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三) 》汇集20家法院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全国法院将司法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了示范参照的样本。

「法院之窗」喜讯!翔安法院这项司法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近年来,翔安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为指导,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在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审判辅助事务与审判核心事务相分离、科学配置司法资源和司法辅助事务人才培养等综合配套机制改革,念好“分、管、培、研”四字诀,建设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司法辅助人员队伍,打造司法辅助人才培养的翔安样本,让法官专注审判主业,促进审判质效提升。2018年1-6月,翔安法院受理案件6108件,同比增长33.71%;办结4594件,同比增长89.44%;结案率75.21%,同比上升22.12个百分点;案件结收比92.66%,结案率、结收比均居全市第一,案件平均审理时间同比减少18.42天。

「法院之窗」喜讯!翔安法院这项司法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法院之窗」喜讯!翔安法院这项司法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2018年1-6月,翔安法院受理案件6108件,同比增长33.71%;办结4594件,同比增长89.44%;结案率75.21%,同比上升22.12个百分点;案件结收比92.66%,结案率、结收比均居全市第一,案件平均审理时间同比减少18.42天。

「法院之窗」喜讯!翔安法院这项司法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翔安法院“四字诀”打造司法辅助人才高地

一、立足“分”,科学配置司辅人事资源

一是辅助事务分离。改变过去审判和辅助事务不分,法官及书记员对审判辅助事务分散处理的工作模式,全面梳理界定司法辅助事务工作范畴,让法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脱离出来,专注审判主业。

二是辅助人员分类。以开放式架构多渠道吸纳司法辅助力量,推进司法辅助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将司法辅助人员划分为法官助理、聘任制书记员、购买社会服务人员和司法辅助实习生四个系列实行单独序列分类管理,构建全面覆盖法官助理和司法辅助人员的梯队式人才养成模式。

三是整合法官助理。科学谋划法官助理角色嵌入和履职空间,成立“法官助理工作室”,将全院8名民事法官助理集中到诉调对接中心开展诉前调查、调解、保全等工作,自去年9月1日启动改革以来,法官助理分流案件3401件,其中调解撤诉1518件,诉前保全216件,司法鉴定52件。

二、夯实“管”,实现司辅岗位精准管控

一是科学定岗定责。针对以往司法辅助工作边界不明、法官助理与书记员职责混同等问题,制定法官助理、书记员和司法辅助实习生管理办法,细化各岗位职责,厘清法官助理与书记员的角色关联和职责区分。

二是集约精细运行。改变各庭室自行承担、标准不一、人员分散等问题,成立“公正云审判辅助中心”统一承接司法辅助事务,构建以业务环节为单位、模块化、流水线作业的流程化管理模式,分类设置送达、查控、记录等司法辅助小组,推动司法辅助事务由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细化、集约化管理,开展集约送达30109次,排期开庭1372个,集约查询被执行人信息19.13万次,材料流转182份,电子卷宗同步生成6974件。

三是统一管理考核。政治处负责辅助人员的管理、调配、培训及考核等人事管理工作,加强辅助人员所在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工作表现情况提出考核意见。落实带教法官、导师的监督管理责任,定期开展廉政风险教育,签订廉政承诺书,加强保密意识培养,坚持廉洁自律。完善量化积分制考核机制,突出协助办案、调研信息等工作实绩的考核权重,激发工作积极性。

三、着眼“培”,加强司辅人才规范培养

一是精英化培养导向。制定法官助理培养方案,以为法官选任培育后备力量为目标,对法官助理进行精英化培养。选派6名资深员额法官组成导师团对法官助理提供业务学习的帮助和指导,邀请审判业务专家定期轮流开讲,定期举办法官助理沙龙,解答实务问题,交流工作经验。

二是定制化培养方式。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鹭江公证处签署《“司法辅助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司法辅助实习基地”,采用开设定制化课程的订单班培养方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适用性司法辅助人才。由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择优选拔学生到翔安法院进行全日制在岗实习实训,培训内容涵盖职业素养、法律基础知识等理论教学和送达、调解、记录、归档等多项实务技能。

三是规范化培养机制。设立导师制和实习清单制度,细化对辅助人员的培养、管理和评价机制。通过协同创新联合培养模式,整合法院、公证机构、院校及社会优秀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选派资深员额法官、公证人员、软件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开展理论讲座讲授相关法律及司法实务课程。

四、突出“研”,注重司辅事务专业研究

一是研究团队精英化。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鹭江公证处共同设立“司法辅助研究中心”,共建司法辅助科研合作平台,研究团队由业务能力强的审判人员、公证人员、软件工程师及高校教师组成,通过开展理论讲座、实务培训、申报调研项目和课题研究等方式共同推动理论研究。

二是研究领域专业化。研究中心对司法辅助人员性质、定位、职责、发展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为司法辅助事务管理、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并借助公证处对法律应用信息化的优势,通过对司法辅助事务流程“解剖式”分工细化、环节切割、管控论证,探索打造司法辅助事务集约管理智能平台。

三是研究方式实战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紧围绕司法辅助事务实践,边做边研边学,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改革进行科学论证,总结提炼司法辅助事务管理、人员分类管理理论和经验成果,切实用实践检验改革成效。

「法院之窗」喜讯!翔安法院这项司法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院之窗」喜讯!翔安法院这项司法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厦门

平安厦门 感谢有您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法院之窗」喜讯!翔安法院这项司法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翔安法院供稿

福建法治报新媒体中心

联合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