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只知道杨振宁不提李政道吗?为什么?

青莲居士文集


因为大家对科学历史很不了解。

对于李政道的科学与生活,最近有一本书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赵天池教授,书名叫《李政道评传》,里面对李先生的一生做了很精细的描述与评论。

李政道对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提出有很重要的贡献。他的同事吴健雄做的这个实验,才使得他们很快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那是在1957年。

李政道后来在中国倡导高能物理的发展,支持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这个提议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

为什么大家不提李政道?因为老百姓对科学不了解,对历史也不太了解。所以忘记了中国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李政道。李先生目前在美国,也没有来中国,所以大家开始把他淡忘了。

但是,在上海交通大学,有一个李政道图书馆,里面有李先生的事迹展览,大家可以去看看。真的很感人,李先生少年时代在战争中颠沛流离的故事感动人。


潇轩


看见这个提问,不禁想发笑。为什么我要发笑呢,因为我想到了一些无知的人,和这些说的无知的话,做的无知的事。李政道之所以“名气”不让杨振宁,无非是因为没有人把他当成一个娱乐明星。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年高德韶,谁会显得无聊去编造李政道的八卦呢?但是,偏偏就有一些无耻的自媒体,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的从同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身上挖掘一些“内幕”,总想获得什么吸引人眼球的八卦新闻。于是,“翁帆不耐烦了”“翁帆后悔了”这类消息被铺天盖地的制造出来。

不过,说回来,谁叫你杨振宁高调呢?高调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就容易招惹麻烦。按照中国人的一贯传统习惯,得了好处,或者“占了便宜”,就应该马上把自己隐藏起来,谁要是高调,谁就是公敌。



君不见,现在中了彩票大奖的人,各个把自己包裹成木乃伊,装扮成蒙面大侠,就是怕被别人知道。小人知道你中了大奖,岂不是嫉妒你?

而杨振宁偏偏是一个不屑传统,我行我素的人物,从来不理这一套。他公开把美貌娇妻带在身边,这怎么不叫骨灰级光棍们嫉妒火高炽?


怀疑探索者


不是不提李政道,而是相比较而言,李政道在大众媒体中出现的频率及强度低于杨振宁而已。

杨振宁和李政道是民国期间被派往美国学习的,他们出国学习是带着救国使命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杨振宁、李政道的身上明显的表现出较其他海外华人学者更爱国的举动。他们不仅为国内科技事业建言献策,直接推进了国内多项科技事业的顺利进行,也身体力行直接、间接为国内培养了不计其数的科技人才。

杨振宁早已定居中国,而且加入了中国国籍,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杨振宁82岁时娶了28岁的翁帆,引起舆论的躁动。从此,人们很想在他身上捕捉到花边新闻。让那些娱记失望的是,他们没有捕捉到花边新闻,捕捉到的尽是90多岁高龄,出席各类学术活动。每一次的出席,都能引起各类媒体的关注。就在刚刚的2018年7月14日,将近96岁的杨振宁还出席了清华大学物理系举办的庆典活动,并上台发言。八十多岁时给本科生授课,九十多岁时出席各类活动,在清华期间还发表了三十余篇SCI论文。一位90多岁的老人,仍然没有彻底退休,仍然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


除此之外,杨振宁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读他的文字能够发现,他的涉猎范围非常广,分析很多问题时能够旁征博引,文学、政治、经济、文化都能有所涉及。与他高冷的理论物理专业相比,杨振宁非常接地气。

心系中国、身在中国、没有停止工作、积极参与活动,这些是杨振宁的名字更容易出现在公众身边的主要原因。


刁博


李杨事件是科学史上的悲剧,也是外国人难理解的东方文化。据说杨的导师曾说“杨该去看医生”。合作学者之间因论文排名最后分道是不多见的。当年中科院还专门邀请李杨讲座,弥合分争,最后没成功。可见人心之复杂,时间能给出结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