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礼仪不可荒废

职业礼仪是职业和身份的重要特征,也是一种神奇而无形的“法规”,塑造着职业人的特定形象。最严格、最规范而又相对稳定的职业礼仪莫过于军人和教师了。

少年时代,军人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红五星、红领章、绿军装是最“潮”的服饰,标准的军礼、挺拔的军姿是最“酷”的派儿。最幸福的事儿莫过于拥有一套草绿色仿军装,仿军帽上让母亲缀上红绒布做的红五星,那更是神气非凡。把小伙伴集合起来,列队站立,神气十足地行个军礼,顿觉自己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那种激动、兴奋、自豪是少年生活中雄壮而又甜美的记忆!后来,自己参加军训、组织学生军训,每当看到教官们英武的军礼,心中立刻肃然起敬。随着阅历的增加,对军礼的感情更为浓厚。看到军人们庄重、严谨的军礼,豪气顿生,荡气回肠;看到军人们告别军营,眼含热泪,面对战友行最后一个标准军礼,我也会情由境生,热泪涌出。

我不是军人,没有体验过军营生活,但我明白:一个军礼,一个简单的动作,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责任、使命、毅力、意志。行军礼的人,代表着民族的地位和形象,是国家和人民的守护神!倘若不是军人,也想在人前行军礼,是会被人笑话的。

“上课”“起立”。教师鞠躬,学生坐下。这套熟悉的礼仪流程伴随了我数十年。小学时,我们的老师如同他们的敬业精神一样,恪守礼仪。哪怕当时一个班不到10名学生,老师也依然行使上下课礼仪。中学时段同样如此,大学时代,师生关系不像中学那样,主次分明、森严而又亲近,礼仪也有些荒废。但教我们现代文学的叶鹏教授却是特例。他是浙江绍兴人,与文学大师鲁迅是老乡。学识渊博、气度儒雅。他的课非常精彩,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上他的课是大家的期待。所以,一到他的课,大家都精神十足,他一走进教室,随着班长宏亮的口令,大家都迅速整齐地站起来,行注目礼,喊“老师好!”叶教授走到讲台一侧,面带微笑向大家鞠躬。之后,师生共同进入愉快充实的“教学之旅”。叶教授的气度令我们崇拜、痴迷。他鞠躬的神态,甚至他带着浓重浙江口音的普通话,也常是是我们模仿的内容。记得毕业二十年聚会,在宾馆会议厅,与会的同学和叶教授又进行了一次“情景再现”。三十多位人到中年的同学随着口令恭敬地站立、行礼,年逾古稀的叶教授风采不逊当年,鞠躬回礼,并做了近十分钟的“演讲”(讲课)。那一刻,几乎都是身为人师的同学们都流下热泪,激动地走上台簇拥着恩师合影留念。简单、严谨的礼仪饱含着我们对恩师的敬仰和深情。

从教二十余年,秉承恩师们遗风,我一直严守师生礼仪,无一日偏废。如果上下课礼仪不规范,就觉得这节课不严谨,不完整,有缺憾。即使在听课时,我也会和学生一起,向讲台上的老师行礼。在我看来,师生礼仪如同军礼一样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学识、风度、风范的体现,更包含了责任、爱心和良知。看到现在的一些课堂,师生礼仪废弛,有的老师入室即开讲,下课即“溜”出,无开始无收束。腹内有诗书,心中无学生。有些学生,行师生礼仪无精打采、有气无力、或故意阴阳怪气,酷似散兵败将,街头游手好闲之徒。全无学生的精神气质和青年人的蓬勃朝气。更谈不上这礼仪中所蕴含的文明、尊师、精神、激情等内容。

职业礼仪随着职业的中止而消失。身在其中,行使这些礼仪时,你也许你会感到平凡,甚至繁琐。而离开了那种氛围和环境,再行使这种礼仪则难以拥有那种滋味厚重的气度、威力、威严,很难在展示出那潇洒的“范儿”。时过境迁,在特定的气氛和心境中,你也许会对这些职业礼仪及自己当初的风采充满怀念。

时光难以倒流,情景极难再现。作为社会上职业礼仪十分讲究的军人和教师们,以及学生们,请珍惜你们的职业礼仪,更要悟透礼仪中厚重的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