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李頎之《古從軍行》,寓意深刻,值得細品!

李頎,唐朝開元時期進士,曾做過新鄉尉,後來辭官歸隱,其邊塞詩、人物素描詩、音樂詩、詠史懷古詩均有佳作,七言歌尤具特色。《從軍行》是樂府舊題,內容多為軍情邊思,這首詩借寫漢武帝的開邊,諷刺當時帝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以人命換取塞外之物。

唐詩欣賞:李頎之《古從軍行》,寓意深刻,值得細品!

《古從軍行》

唐代: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註釋】

1、飲馬:給馬喂水

2、刁斗:古代軍中白天來燒飯,晚上用來敲擊巡更的銅器

3、“公主”句,指漢武帝時江都王之女遠嫁烏孫一事

4、“聞道”兩句:指出了玉門關就沒有歸去的道路,只能追隨將領一同出生入死。

5、蒲桃:葡萄

唐詩欣賞:李頎之《古從軍行》,寓意深刻,值得細品!

【賞析】

詩開頭四句寫塞外緊張悽苦的征戍生活:白天要登山遠望有無烽火報警,黃昏到河邊讓馬飲水;行人在風沙彌漫中只聽得見刁斗聲和幽怨的琵琶聲,這些景物共同營造出一種肅穆而淒涼的氛圍。

次四句寫塞外惡劣的環境和所聞悲聲。軍營所在為遼闊的荒野,無城郭可依;雨雪紛飛,與大漠相連。在此環境下,連土生土長的胡雁胡人都哀啼落淚,何況是遠戍到此的“行人”呢?

最後四句是寫征戰不能生還,以葡萄感慨作結。在邊地惡劣的環境下,將士誰不想還鄉呢?

唐詩欣賞:李頎之《古從軍行》,寓意深刻,值得細品!

可是“聞道玉門猶被遮”一句,好像當頭一棒,打斷了“行人”思歸之念。據《史記》記載,漢軍攻大宛不利,請求罷兵。漢武帝聞之大怒,派人遮斷玉門關,並下令:“軍有敢入者斬之。”班師還鄉不能,只有去跟隨將軍拼命死戰了,結果卻是“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這兩句尤其深刻,揭露出君王連年征戰犧牲無數戰士來開邊,不過換來一些葡萄入貢。

全篇一句緊一句,步步緊逼,直到最後才畫龍點睛,點出君王開邊目的所在,顯出巨大的諷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