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唐朝“綠帽子”詩人,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入選《唐詩三百首》

唐朝有很多詩紅人不紅的詩人,例如曹松,可能很多人並不認識這個詩人,但他留下的千古名句

“一將功成萬骨枯”,可謂是家喻戶曉。

劉方平也是如此,他在人才濟濟的唐朝詩壇上並不顯眼,但他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入選《唐詩三百首》,最後兩句驚豔千年

這首詩名為《春怨》,全文如下: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詩歌的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前幾年有部電視劇,講述了康熙和浣衣女琳琅、納蘭容若的“三角戀”,便是以這句詩命名。

而除了這首詩,劉方平還留下另一首名篇《月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同樣入選《唐詩三百首》。

唐朝“綠帽子”詩人,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入選《唐詩三百首》

從這兩首來看,劉方平在七絕上的造詣不低,可惜的是他留存下來的詩篇並不多。

而且正史中關於他的記載也非常少,只知他大約是天寶年間的詩人,終生未仕,與嚴武、皇甫冉、李頎等人有詩歌唱和。

但是野史中卻有不少關於他的黑料。

傳聞劉方平是個名盛一時的美男子,他的妻子許氏出身書香門第,才貌雙全,兩人度過了一段很美好的日子。

可是後來因為劉方平頻繁外出,四處遊玩,他的妻子竟和寺廟中的僧人牽扯不清。

而對於許氏給他戴綠帽子的行為,劉方平不是不知道,然而不知為何,他不管不問。

這便助長了許氏的氣焰,後來許氏在私會情人時,不慎跌倒在雪地裡,一病而亡。

許氏去世後,劉方平是否續娶,就不得而知了。

唐朝“綠帽子”詩人,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入選《唐詩三百首》

再來看看這首詩,這是一首關於宮怨的詩。

詩人通過重疊渲染等手法,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一個失寵宮女的悲慘生活,道盡了她心中難以排遣的怨情,千年來打動無數人。

第一句“紗窗日落漸黃昏”,點明瞭時間,營造了一種悲涼的氛圍。

重重的紗窗外,夕陽西下,夜幕降臨。

詩人為何要強調“日落黃昏”呢?

一般而言,關於夕陽和日落的詩詞,都比較傷感,例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

所以詩人以“日落”開頭,這便奠定了全文悲涼的感情基調。

而且窗外暮靄沉沉,那麼是否說明屋內更昏暗呢?

唐朝“綠帽子”詩人,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入選《唐詩三百首》

第二句“金屋無人見淚痕”,寫的是屋內的情景。

華麗的宮室裡,一個女子獨自坐著,臉上掛滿了淚痕。

窗外是日落,而屋內的視線自然也越發昏暗,原本這樣的環境已是很悲涼了,而女子孤身一人,默默流淚,何等悽慘。

這裡的“無人”有兩層含義:一是暗指無人陪伴;二是指即使她將眼淚哭幹了,也無人憐惜。

這短短7字,便將女子的愁苦怨恨寫到了極致,讀來令人傷感。

唐朝“綠帽子”詩人,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入選《唐詩三百首》

接著的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最令人稱道的一句。

屋內的景象已是淒涼到了極點,而屋外呢?庭院幽深又寂寥,原來是又到了落花的晚春時節。

古人總愛傷春悲秋,而傷的“春”自然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時節,就像杜甫的“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蘇軾的“華胥夢斷人何處,聽得鶯啼紅樹”、林黛玉的“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金屋裡的女子本就傷感到了極致,又逢這落花時節,無形中便加深了她內心的孤寂和痛苦。

唐朝“綠帽子”詩人,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入選《唐詩三百首》

最後一句“梨花滿地不開門”,是對上一句的補充。

因為“春欲晚”,所以才會有這滿地的梨花,而和梨花相對應的是那緊閉的院門,這一句唯美到了極致,也悲傷到了極致。

落花滿地和第二句屋內女子垂淚遙相呼應,畫面更顯悽慘。

後來唐伯虎的“雨打梨花深閉門”,想必也是脫胎於這首詩吧。

全詩環環相扣,由內及外,由近及遠,營造了一種淒涼寂寞的環境,將女主人公無人陪伴、與世隔絕的悲慘處境寫到了極致。

後來這首詩還入選《唐詩三百首》,尤其是“寂寞空庭春欲晚”一句,驚豔了世人千年。

不知你還讀過哪些關於宮怨的詩詞?歡迎一起來分享哦。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