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唐永富:大山深处的领头雁

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唐永富:大山深处的领头雁

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唐永富:大山深处的领头雁

曾经的大荣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好个插腊沟,三年两不收;冬天冷不停,夏天饿不休”。为了改变家庭的贫困命运,多数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唐永富也在1989年举家外出,他发誓再也不回到这个穷山沟。然而,2006年唐永富被乡亲们请了回来,当起了大荣村村支书。

都说要致富得先修路,一回到村里,唐支书就带领群众开始修公路。修路的工程款是挡在唐永富面前的拦路虎,先发动村民集资16万,但离修路投资还有很大缺口,唐支书以个人名义又贷款22万元,才勉强凑齐了工程款。

按说钱筹到了,路可以动工了,却仍然有乡亲反对,让人想不到的是老党员唐树清反映最强烈,他带头不让修,路修到哪,他就堵到哪,还联合部分群众告到了市里,用一哭二闹三上吊来形容他,一点儿也不过分。最野蛮的是,他还直接拿身体横躺在挖掘机前面,阻挠工程施工。

在他看来,这修路又占田又占土,怎么都不划算,他搬出指头跟唐支书争辩起来:插腊沟就这么点地,都拿来修路了,往后拿什么填报肚子?逼得唐支书没有办法,他只能动“武”,叫上几个村民把他从挖掘机前抬开,好不容易才把这条7公里的土路修通。

大荣村雨水多,路又陡,土路不抵事,过了两年,唐支书又盘算着硬化这条路。钱同样是老大难,争取的修路资金缺口很大,这一次他又拿自家在镇上的房产抵押,个人从信用社贷款68万垫资修路。路修通的那天,好多村民燃放鞭炮,敲锣打鼓庆祝了一天。当初反对修路的老党员唐树清老人也当着唐支书的面,满怀歉意地竖起大拇指:我当初是老糊涂啊!

水泥路修好不久,唐支书闲不住又捣鼓起冷水养鱼来,在他看来,山上哗哗流走的泉水正好派上用场。说干就干,

2012年春,唐支书带着47户村民,开挖鱼塘、学习技术,投放鱼苗,500多亩鱼塘水欢鱼跳。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满心欢喜盼到卖鱼的时候,却不知往哪儿卖。眼瞅看着大量该上市的鱼养在池子里,唐支书心里着急啊。怎么办?怎么办?路是我让大家走的,鱼是我让大家养的,钱也是我让大家投的,我怎么能让大家投的200万血本无归?不,我绝对不能让第一枪就打哑了。

于是,唐支书做出了一个让全村群众至今想起还竖起大拇指的举动,他从银行贷了40万元,加上自己的全部积蓄,将村民所养的鱼按市场价格全部收购,养在自家池子里。万万想不到,那年夏天,一场洪水将价值60多万的鱼全部冲走。

一夜之间,唐支书变得一无所有,顶天立地的七尺男儿蹲在水塘边失声痛哭。在那之后,他再次通过贷款,继续发展“冷水鱼”产业。如今,大荣村的冷水鱼供不应求,价格最高时还卖到了70元每公斤,村民收入翻了好几翻,去年全村群众人均收入达1.38万元。除了冷水鱼,他还带领村民种植核桃1526亩、猕猴桃200亩,抚育丰产杂竹林3600亩、丰产楠竹林2000亩,15户村民6从事旅游服务。

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唐永富:大山深处的领头雁

冷水鱼丰收

2014年以来,唐支书又带领村班子一起向脱贫发起冲锋。新修公路13条100余公里,实现组组通公路,户户有连户路;改造农村危房164户;改造安全饮水177户,33户群众摆脱了贫困。80%的农户购买了摩托车,15%的农户购买了小汽车。

按理说,唐永富回到插腊沟的12年,大荣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这只飞回山沟沟的金凤凰也算功德圆满,该回到两河口集镇上打理他的生意了。可他却告诉我,大荣村还有5户群众未脱贫,我怎能当逃兵。(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