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指再創新高,美股十年牛勁從何而來

添加:小財微信(caishangxiaocai),和聰明的小財做朋友-------

“下降旗形、接近破位,美股不妙,離熊市也不遠了。”這是今年2月美股頻頻閃崩後,交易員和分析師最常見的判斷。然而,幾個月過去了,新興市場在強美元下陷入窘境,美股卻仍不斷創下新高,科技股的強勁表現更是引領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在本週再創歷史新高。

截至北京時間7月26日凌晨收盤,標普500指數收漲25.67點,漲幅0.91%,報2846.07點;道指收漲172.16點,漲幅0.68%,報25414.10點;納指收漲91.47點,漲幅1.17%,報7932.24點,刷新歷史新高,本週谷歌在財報向好領跑科技股,和Facebook齊創紀錄新高。

“美股牛市9年半,美股動能能否持續,除了看企業盈利程度關鍵要看能不能突破2月之前的前高。”資深美股交易員司徒捷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其實,不僅納指創下歷史新高,標普500指數25日也已經漲破了今年2月以來的新高。

儘管市場對於美股異常強勁的走勢甚是震驚,但如今主流觀點認為,這一輪牛市仍未走完,記者也發現多數機構紛紛改變了年初的觀點,從超配新興市場(尤其是北亞)改為超配美股。稅改下企業超預期的資本支出(CAPEX)、不斷創下歷史新高的盈利都是關鍵支撐,而最受稅改、加息利好的金融板塊和盈利最強的科技板塊仍最受青睞。當然,眼下的風險在於,美聯儲加息速度會否超出預期,以及稅改拉動下的高盈利究竟能持續多久。

科技股領漲大盤

在納指屢創新高背後,科技股功不可沒。儘管科技股去年開始就被頻頻唱空,高估值則是眾矢之的。然而,明確的高盈利增長預期仍然是科技股跑贏的底氣。

截至今年上半年,亞馬遜漲幅高達45%,遙遙領先一眾科技股。標普500科技板塊漲幅10%,紐交所FANG+漲幅30%,相比之下標普500漲幅僅不足3%。可見,科技股貢獻了今年絕大部分美股漲幅。

眼下,二季度財報正陸續公佈。二季度的美股表現可圈可點。相比於一季度,美股大市的波動性逐漸趨於平緩,恐慌指數VIX從20降低到16,標普500指數每個月的回報都為正,最終錄得2.95%的漲幅。標普500指數公司的第一季度每股收益高達36.43美元,又創歷史新高,是9年前本輪牛市啟動時候的3倍多,第二季度的預期收益是38美元,2018年全年的預期收益將是157美元。

本週谷歌率先交出了亮眼答卷。剔除上週歐盟的創紀錄罰款影響,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二季度盈利和營收均有兩位數增長。儘管每股收益(EPS)和淨利潤均因罰款影響縮水60%以上,但二季度稀釋後EPS為11.75美元,仍同比暴漲32%,市場預期逾9.5美元;二季度營業收入326.57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6%;二季度營業利潤78.78億美元,同比增長14.7%,計入罰款後28.07億美元,同比下降32%。

就市場頗為關注的指標,谷歌的流量獲取成本得到控制。二季度谷歌廣告營業收入為280.87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4%,獲取流量成本(TAC)為64.2億美元,同比增長26%,但佔谷歌廣告收入的比重從上季度的24%降至23%;二季度谷歌廣告付費點擊同比增長58%,環比增長15%,但平均點擊成本同比下降22%,環比下降10%。

在7月23日盤後公佈財報後,Alphabet股價漲幅迅速擴大,由1%以上一度漲超5%,股價升破1260美元,其他科技龍頭股也被拉動,Facebook和亞馬遜盤後紛紛收漲近1%。

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投資策略總監王昕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預計美股科技股未來12個月將跑贏MSCI美國指數。原因在於,美國稅改會導致股票回購、併購加速;2018年下半年美元或適度走軟,對科技板塊利好,因為其58%的收入來自於海外。

2018年下半年,當全球同步增長的態勢開始出現分化、經濟擴張週期進入晚期,“向確定性要收益”成了大型機構的主要策略,而科技股的盈利確定性也十分清晰,2018年共識盈利增速為13%,超出長期平均11%。美股科技板塊內,機構更青睞互聯網/軟件相對硬件的走勢,並認為雲、人工智能、物聯網是2018年板塊的引擎。

金融板塊春風得意

儘管勢頭不比科技股猛,但金融板塊的上行動能仍十分充足,領跑財報季的華爾街大行也已經交出了較為令人滿意的答卷。

7月13日,摩根大通率先發布二季度業績,淨收益8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EPS為2.29美元,大超分析師2.22美元的預期,且錄得14%的ROE 增長,超出10%的行業基準。此外,一改早前頹勢,此次該行斬獲54億美元的交易收入,高出預期13%,固定收益和股票交易都超出預期。

花旗銀行二財季淨利潤同比增長16%至44.9億美元,EPS同比增長27%;美國銀行二財季淨利潤同比增長33%,報67.84億美元;EPS為63美分,超過分析師預期的57美分;高盛受惠於公司投資銀行業務的強勁表現,交出9年來最為強勁的二季度財報,季度利潤同比大漲44%;摩根士丹利也得益於強勁的交易及投資銀行業務,公司季度利潤大漲43%,EPS為1.30美元,高於市場預期 1.11美元。

華爾街有句老話——牛市終結前總是金融領漲。這一次也不會例外。

“每個經濟週期的末期就是漲金融,因為在央行開始降息之前都是加息,加息息差擴大有利於金融板塊。” 王昕傑對記者表示,即使特朗普當選以來,金融股已經錄得很大漲福,但與歷史估值相比仍是低估的。且較於歷史平均水平,眼下2%的聯邦基金利率水平仍然偏低,存在上升空間。

此外,近期美國銀行都紛紛通過了壓力測試。美聯儲最近對各大銀行進行的壓力測試顯示,美國銀行業擁有足夠的資本,能夠抵禦一場重大衰退。被抽樣的美國銀行提高了股息和股票回購。在貸款強勁增長、非利息收入增長以及受益於美國利率不斷上升的背景下,金融業仍是在美股投資青睞的領域之一。

華麗表面下的隱憂

然而,美股和美國經濟大幅跑贏預期背後,不可謂交易人士們毫無隱憂,而且隱憂並不小。

眼下,市場似乎仍顯得較為傲慢,這體現在美聯儲與市場預期之間的差距仍然非常大。“美聯儲仍致力於在 2021 年 12 月底之前加息至 3.25%以上。而另一則令人驚訝的發展是,美國貨幣市場曲線似乎已經定價出了美聯儲加息週期的峰值。這說明市場對加息的預期大大落後於美聯儲。”渣打銀行全球宏觀策略主管羅伯遜(Eric Robertsen)對記者表示。

“一旦市場對風險進行重新定價,不排除美股也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頭寸清理,就好比今年4月預期大幅逆轉下,新興市場全面回撤,遭遇大量平倉。”華爾街某大行風控主管馮磊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其實,這一風險逆轉的情況今年2月就在美國出現過,當時一份強於預期的薪資報告大大提升了市場對於美聯儲加速加息的預期,於是美股瞬間閃崩,直到4月才逐步恢復元氣。對於資本市場而言,預期差永遠是致命的。

羅伯遜也表示,至少目前來看,美聯儲預測與市場定價之間的這種緊張關係似乎並未反映在市場共識或股價中。市場似乎仍在以美國經濟基本面和金融市場跑贏為主題進行交易。

此外,剔除減稅影響後,美國部分企業的盈利似乎也並不如表面那麼好看。如果剔除特朗普稅改的影響,二季度華爾街六大投行的淨利潤將接近於零增長,而不是市場預期的14%。

例如,二季度,美國銀行淨利潤增長33%至67.84億美元,超預期的淨利潤增長令投資者雀躍,但事實上86%的淨利潤增長來自稅率降低20%的影響。如果剔除減稅因素,二季度美銀淨利潤僅增4.6%。

其實富國銀行也是如此。二季度該行淨利潤同比下滑12%(5.27億美元),若剔除減稅影響,二季度該行淨利潤可能同比下滑近7億美元。

其實,放眼全行業來看,特朗普稅減給企業帶來大量現金,推動二季度美國上市公司進行了4366億美元股票回購,規模不僅刷新歷史新高,還較今年一季度創紀錄的2421億美元接近翻倍。

風險還在於,與歐洲和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不同,美股尚未充分計入貿易摩擦的風險。瑞銀認為,在貿易摩擦風險升級的情況下,預計標普500指數會下挫10%至2500點,對營收造成6%的打擊,並造成估值收縮,這主要是因為宏觀波動率上升、生產率下降。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