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1944年是抗戰瀕臨崩潰的一年?

1944年,反法西斯戰爭在世界各地凱歌高奏,猖獗一時的德意日軸心國即將陷入滅頂之災,唯有中國戰場卻難以支撐,面臨著全面崩潰的危險。淪陷區近27%。這些地方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是國民政府稅收銳減90%以上,而要維持幾百萬軍隊軍費增長了幾百倍,這導致濫發鈔票引起的通貨膨脹如脫韁野馬,無法抑制。

為什麼說1944年是抗戰瀕臨崩潰的一年?


1939年,成都每擔大米十元,40年達120元。42年350元,43年達420元,而當時的縣長薪水是每月300元。各級軍官七折發放,一個上將的實際購買力不及戰前的上尉,成都軍校將校級教官課後只能一升一升的買米一把一把買柴來過日子。蔣介石在日記裡悲嘆,中國已無法支撐下去,可能先於日本崩潰。

為什麼說1944年是抗戰瀕臨崩潰的一年?


由於國民黨是個鬆散的組織,無法在基層紮根,原來固有的貪腐如瘟疫一般擴散,嚴重動搖了抗戰的根基。而曠日持久的殘酷戰爭是軍民厭戰情緒日甚一日。原來辛苦攢下的家底在歷次會戰中耗盡,部隊的精英在長期征戰中不復存在,幾支精銳的德械師番號雖在卻早已沒有了當年的雄風!最典型的是三師、六師從千里迢迢血戰上海匯山碼頭,一直殺到日軍海軍陸戰隊門口兒,而1942年5月初,從橋邊孤立無援的500日軍連打三天而不能攻克。

為什麼說1944年是抗戰瀕臨崩潰的一年?


陳誠在楚雄帶領一直從四川開來的補充團,2000多名士兵一路死亡、逃散近30%,個個骨瘦如柴,衣衫襤褸形同乞丐!他給蔣介石的信中說,這樣的病別說反攻,能走到緬甸當屬不易,連他自己都無法駕馭軍隊各將領,借病辭去遠征軍的職務。而每月幾千噸經駝峰航線,運來的物資除了駐華美軍自用所剩無幾。由於要反攻緬甸,不斷從本已捉襟見肘的東部戰場。

為什麼說1944年是抗戰瀕臨崩潰的一年?

抽調精銳部隊,三次長沙會戰的主力大多遠去,惡果很快就會出現。美軍攻下馬里亞納群島後,中國戰場的重要性急劇下降,對日戰略轟炸,從成都前往塞班島,以白秀德為首的美國左翼記者的報道使中國的正面形象不斷惡化。這一切對蔣介石和國民政府而言,這是內外交困。蔣緯國回憶說,蔣介石常常在深夜獨自在浴室痛苦長嘯,以發洩心中無法排解的巨大痛苦,家人聽了肝腸寸斷。1944年是抗戰中國最危險而難以逾越的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