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走爲上的智慧——三十六計之三十六:走爲上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為上策。現指事情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典出《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這是三十六計中的最後一計,但是“走”不是最簡單的嗎?難道最高深莫測的計謀,就是走,或者說是“逃跑”嗎?其實,有時你想走能走得了嗎?能走就一走了之了嗎?

八十五:走為上的智慧——三十六計之三十六:走為上

當敵方佔絕對優勢,我方毫無戰勝可能時,只有投降、講和、退卻三條路。投降是徹底失敗,講和是一半失敗,而退卻和失敗不一樣,是轉敗為勝的關鍵。“走”是為了保存實力,是最低的姿勢,卻是最高的戰法。

走為上,可以以退為進,以便積蓄力量,尋機東山再起。今日的退卻,是為了明日更快地前進,這種戰爭上的案例很多。

走為上也可以理解為知難而退,客觀上辦不到的事情,就不必強求。知其不可為而不為,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可以避免時間精力上的浪費和力量上的損失。

八十五:走為上的智慧——三十六計之三十六:走為上

走為上還可以是急流勇退,因為物極必反,人在得志時,一定要懂得走為上,保全自己的性命或名節。勾踐復國後,范蠡選擇了走,經商致富,成名天下,文種貪戀富貴,不聽勸告,最後被勾踐所害。

在很多情況下,只有“走”才能開闢新天地。所以三十六計中才會將“走”放在了最後作為最高計謀,因為“走”可以避開爭鬥來獲得更多的機會,“走”雖然犧牲點眼前利益,但可以獲得更長遠的發展,這才是智者的思維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