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餘飯後,來欣賞下古玉的紋飾製作

​(一) 鏤空

1、新石器時代晚期

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的鏤空,大體上分為砣具鏤空、線具鏤空等。紅山文化玉器鏤空屬於“砣具鏤空”。用砣具和桯具製作。特點是透空處中間寬深、兩端尖淺;圓孔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形;透空邊緣呈薄刃狀。

茶餘飯後,來欣賞下古玉的紋飾製作

良渚文化玉器的鏤空分佈在器內或器緣,位於內部的鏤空以桯具和軟形線具製作,位於器緣的鏤空以砣具和軟性線具配合製作,由於用線具和桯具製作的鏤空有獨特的風格,所以把良渚文化鏤空方法歸於“線具鏤空”。

茶餘飯後,來欣賞下古玉的紋飾製作

龍山文化玉器的鏤空也以軟性線具配合砣具或桯具來製作,其器緣鏤空以砣具向內切入,軟性線具穿入切口,與砣具切口呈垂直方向拉切,形成L形的彎轉,所以稱為“勾轉鏤空”。器內的鏤空以桯具和軟性線具製作,透空處大多呈長條狀或L形,所以又稱 “條狀鏤空”。

茶餘飯後,來欣賞下古玉的紋飾製作

2、商周時期

商代玉器用砣具、桯具及三角稜條狀工具鏤空,鏤空部位大多位於玉器的邊緣,鏤空目的是為了要凸顯器物的造型, 所以稱商代玉器的鏤空工藝為“邊飾鏤空”。

茶餘飯後,來欣賞下古玉的紋飾製作

西周玉器的鏤空位於器內,鏤空的目的是區隔器表上的線紋,以凸顯複雜、抽象的紋飾組合。所以稱為“器內鏤空”。其製作方法是以桯具鑽孔配合三角稜條狀工具拉鋸而成,形狀有如逗點,又稱為“逗點式鏤空”。

茶餘飯後,來欣賞下古玉的紋飾製作

3、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的鏤空,以小圓管配合金屬線具製作。鏤空形狀規整,約呈“L”形、“十”字形 、“幹”或“土”字形,鏤空的起始處為一圓孔,形似火柴的圓頭,所以稱為“圓端鏤空”,鏤空的目的是凸顯器物的造型。

茶餘飯後,來欣賞下古玉的紋飾製作

4、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的鏤空也是用金屬線具配合管具打孔,鏤空形狀不規則,鏤空邊緣偶爾可見管具鑽磨的痕跡。鏤空的目的主要是配合器形的彎轉,使紋飾和器形圓滑流暢,所以稱為“造型鏤空”。

茶餘飯後,來欣賞下古玉的紋飾製作

5、漢代

戰國晚期到漢代,鏤空技法更加成熟。圓孔融入到具有凹弧面及多視點取象的立體化造型中,位於造型勾轉處。此時的鏤空極具藝術美感,所以稱為“藝術鏤空” 。

茶餘飯後,來欣賞下古玉的紋飾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