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里为什么定逸师太特别不讲道理?

《笑傲江湖》里为什么定逸师太特别不讲道理?

(1)

在《笑傲江湖》的世界里,不讲理,是定逸师太的天性。

在小说开始营救仪琳的故事里,定逸师太的蛮横便发挥到了极点。

比如当仪琳在描述青城派罗人杰调戏自己的时候,一名青城派弟子不禁笑出声音。定逸师太没来得及细想,就一碗热茶泼在青城派弟子的脸上。

余沧海只能大怒道:

“你弟子说得,我的弟子便笑不得?好不蛮横!”

定逸师太只是淡淡的斜眼回复:

“恒山定逸蛮横了几十年啦,你今日才知?”

说完还不解气,拿起茶碗,准备打余沧海的脑门。

《笑傲江湖》里为什么定逸师太特别不讲道理?

当然,定逸师太的蛮横不仅针对余沧海,对劳德诺,定逸师太一样特别“蛮横”。

打了余沧海的弟子后,定逸师太听说令狐冲在营救仪琳的时候说了一句“定逸师太是个老糊涂!”之后,也是大怒。当然,随后误会解除,大家都知道令狐冲骂定逸师太的目的是为了营救定逸师太最喜欢的徒弟仪琳时,也就哈哈一笑,夸赞令狐冲机智。

但定逸师太依旧大怒,反手给了劳德诺一个耳括子。

劳德诺一脸懵逼:

大师兄冒我的名是为了救你徒弟,你打我干什么?

定逸师太蛮不讲理,可见一斑。

(2)

定逸师太的不讲理,其实只是她的第一张面孔。

在这张面孔下,定逸师太睚眦必报,甚至误伤旁人,也在所不惜。

但在这张面孔下,其实还隐藏了定逸师太的第二张面孔。

《笑傲江湖》里为什么定逸师太特别不讲道理?

比如在福州,恒山派全体几乎被左冷禅设下的埋伏打到团灭,情急中如果不是无相庵住持拿出庵里的十把宝剑,恒山派早就团灭了。

随后令狐冲制住了嵩山派高手,定逸师太居然一言不发,看着嵩山派高手走了。

如果按照前面说的火爆脾气,定逸师太难道不应该提着宝剑去嵩山灭了左冷禅吗?

实在不行,放一句狠话,“左冷禅,江湖上有你没我!”

但定逸师太憋了半天,却只对恒山派弟子说了这样一句话:

“死的已经死了,怎地如此想不开?大家平时学佛诵经,为的便是参悟这“生死”二字,一副臭皮囊,又有什么好留恋的?”

奇怪,别人骂了定逸一句,定逸师太就炸毛了,误伤也在所不惜。但一听到是嵩山派差点灭了恒山派,定逸师太反而不吭声了,开始说弟子参悟不透生死了。

定逸师太怎么了?

(3)

定逸师太的“蛮横”,选择性还是非常强的。

比如前面说定逸师太打算拿茶碗砸余沧海的时候,定逸师太:

忽然见到他一番有恃无恐的模样,又素知青城派掌门人武功了得,倒也不敢造次,缓缓放下茶碗。

我们看到,就算是对处于比五岳剑派地位还低下的青城派来说,定逸师太欺负的对象也是她完全打得赢的青城弟子,对余沧海也是“不敢造次”。

《笑傲江湖》里为什么定逸师太特别不讲道理?

说到底,定逸师太就算是暴脾气,欺负人也是有选择性的。

再直白一点,定逸师太其实也是在“欺软怕硬”。

定逸师太蛮横吗?这就是在碰瓷啊!

(4)

其实对定逸师太来说,蛮横,与其说是她不讲理,不如说,蛮横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既然五岳剑派里,恒山派最弱,那么她们就必须要拿出一种姿态,来证明自己并非弱鸡。而达成这一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欺负比自己更弱的人。

毕竟左冷禅得罪不起,得罪岳不群也够呛,但得罪余沧海还是没问题的。毕竟对余沧海来说,得罪了定逸师太,其实就是得罪了五岳剑派。就算定逸师太的武功不行,五岳剑派还有左冷禅、天门道人、莫大、岳不群,这些人加起来连日月神教都敢惹,更不必说一个小小的青城派了。

所以对定逸师太来说,蛮横的对象必须要符合两个特点:

1. 这个人完全没有反抗能力。

2. 就算他能够反抗,结果也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

显然,同样是五岳剑派的劳德诺自然是被打击的对象;而处于五岳剑派鄙视链之下的青城派弟子,打打更加无妨了。

这和生活中许多蛮不讲理的人也十分类似,比如有些在公交车上一定要让年轻人让座的老人。对他们来说,只是因为面相文弱的年轻人更有文化,更容易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既然这样,欺负一下又如何呢?

所以定逸师太蛮横的对象非常固定,那么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人,又该怎么办呢?

《笑傲江湖》里为什么定逸师太特别不讲道理?

(6)

《笑傲江湖》里给出了一个答案。

回到营救仪琳的故事。

仪琳忽然问定逸师太:

“师父,令狐大哥后来不幸丧命,是不是因为……因为见到了我,这才运气不好?”

《笑傲江湖》里为什么定逸师太特别不讲道理?

定逸师太大怒:

“什么一见尼姑,逢赌必输,全是胡说八道的鬼话。那也是信得的?这里许多人,都见到了我们师徒啦,难道他们一个个运气都不好?”

这时,刘正风家中的江湖豪杰什么反应呢?

“众人面露微笑,却谁都不敢笑出声来。”

显然,在面对这样的人时,笑笑过去吧。难道真和这个老尼姑较劲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