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鄰超市的便利店明明價格高且品類少 爲何卻完全不受超市影響?

你是否有這樣的疑問:為何開在超市旁邊的便利店完全沒有受到超市的影響呢?便利店的賣場面積平均在100平米左右,不足超市的十分之一。而且超市還會做各種各樣的低價促銷活動,而便利店只會原價銷售,所以不論是誰都會選擇去超市購買商品吧!但便利店這個業態依然屹立於零售行業中,並且發展得如日中天。

緊鄰超市的便利店明明價格高且品類少 為何卻完全不受超市影響?

且看曾任7-11最年輕的董事、全家商品本部長的本多利範解開便利店如此強大之謎——

明明在商品品類和價格上面完全輸給了超市

前些天被一個朋友問到了這樣一個問題:他家附近便利店的旁邊新開了一家大型超市,商品種類多,價格便宜,他本能地認為這家便利店要遭殃了。然而,這家便利店完全沒有受影響!

如往常一樣有不少顧客光臨便利店,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便利店裡面的商品大部分都是與超市重疊的,比如牛奶、飲料、麵包、點心、日用品、便當、冰激凌、酒類等,都是相同種類的商品,甚至很多相同品牌的商品。

超市品類豐富,而且商品是批量採購,價格相對便利店來講是比較便宜的,而且還有很多PB商品都是以很低的價格提供。

那麼超市和便利店為什麼能夠共存呢?

覺得超市和便利店能夠共存是一件不可思議事情的人大多都是這樣思考的:顧客都會喜歡商品種類豐富、價格便宜的超市吧!確實帶著這種想法開店成功的品牌有很多。很多超市和折扣店鋪等都是以豐富且低價的商品獲得成功,服飾品牌優衣庫和H&M,室內裝飾用品品牌尼達力等也基本是靠著這種理念成功的。

除了高端服裝和高端室內裝潢用品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歡。但消費者不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都需要豐富的商品和低價的商品嗎?如果通過提供替代豐富商品和低價商品的價值的話,與之對抗的商業也就變為可能。

在超市和便利店之間進行選擇,實際上沒有猶豫的人

緊鄰超市的便利店明明價格高且品類少 為何卻完全不受超市影響?

為什麼超市與便利店能夠共存的答案就是:因為對於兩者來說滿足人們需求的職責是不同的。

在人們想要去進行購物的時候,不會在選擇便利店和超市之間迷茫。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決定“今天去超市”還是“今天去便利店”。

假設有一個人在晚飯的時候想吃醬汁魚和蔬菜。如果這個人喜歡做飯,想要自己做飯的話,那麼他會去超市,在蔬菜區選擇蔬菜,在鮮魚區買魚,然後就去收銀臺結賬了。但是如果這個人工作了一天很疲憊,沒有時間做飯怎麼辦呢?那麼進到便利店,買個關東煮,再買點沙拉帶回家就可以解決了晚飯。同樣,早上睡過頭、沒有吃早飯時間的話,並不是用前一天在超市買來的麵包、香腸、生菜做早飯,而是去到最近的便利店買個三明治和咖啡吧!

便利店就如同出租車

緊鄰超市的便利店明明價格高且品類少 為何卻完全不受超市影響?

如果沒有做便當時間的話,可以在便利店裡面選擇各式各樣的便當。便利店的定位就是為沒有閒餘時間自己做飯的人提供完成品。

如果這麼考慮的話便利店可能就如同出租車。

即使很多人都知道用自己的雙腳也能抵達目的地,但由於身體疲憊,攜帶負重行李、下雨、上班要遲到等各種各樣的理由,人們會選擇坐出租車抵達目的地。雖然乘坐出租車會產生費用,但我們支付的費用能夠給我們帶來便利性,因此我們選擇乘坐出租車。

相比陳列很多素材的超市,便利店更傾向更注重便當、熟食、中華小包、炸雞塊等製作好的食材。這麼做的目的是想讓沒有富裕時間的現代人能夠輕鬆地吃到美食,被人們當作“家庭廚房”來利用是便利店存在的意義之一。

便利店的價值在於為人們節約時間

緊鄰超市的便利店明明價格高且品類少 為何卻完全不受超市影響?

為人們節約時間並不僅限於食品方面。

例如,如果家裡的衛生紙或者洗衣液使用完了的話,就不用費勁跑到很遠的藥妝店,在家附近的便利店就能夠買到。沒時間去銀行的人可以使用便利店的ATM解決事情。沒時間去政府辦事兒的人可以在便利店獲取一些公文類文件。不能夠及時收取快遞的人可以委託給便利店代收,著急需要證件照的時候,可以使用便利店的多功能打印機打印照片。

原本很花費時間的事情便利店可以代為處理,人們可以使用節省下來的時間做其他的事情。這個就是便利店的價值之一——為人們節省時間。

如果在您家附近有一個便利店的話,那就相當於你家附近有食品店、便當店、咖啡店、菸酒店、日用品店、文具店、書店、銀行、郵局、快遞店、政府、照相館等。

僅僅平均30平米的小店能夠囊括我們生活所需的各種功能。

不要將自己的店鋪定義過於嚴謹

我們開店的時候都會首先明確自己的經營理念。

對於便利店而言,理念之一就是節約時間。從這個理念出發的話,食物、飲料、點心、ATM、郵局等所有職能部門都能涵蓋到裡面來。

我們經常說要捨棄“因為是便利店能夠做到’‘因為是便利店做不到”的想法。嚴格定義賣什麼什麼店鋪的話,就不能從那個框框中跳出來滿足顧客的更多要求

緊鄰超市的便利店明明價格高且品類少 為何卻完全不受超市影響?

替換,如果你覺得自家是鮮花店、只賣花的話,就會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來到你店鋪買花的人大部分可能是來尋求自然與美、需要治癒的人。那麼,在花店的角落,放置一些花的畫冊、寫真集、插畫的書籍吧!欣賞美麗的花朵,也可以配置一些可以喝咖啡的區域吧?也可以放置一些與花一同贈送的雜貨吧?也可以添加插花的DIY服務吧?這樣一想的話,點子會很多的。

如果自己的理念特別明確的話,那麼在新服務和新商品開發上,想法就會受限制。我們應該跳出‘我們是什麼什麼店鋪’這個框框,不斷地發掘還有很多的需求出來,才是硬道理。

圖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