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影响最大的是当前这批初中生,初中生再不转变就晚了!

许多初中家长都在关注初中、关注中考,很少关注高中、关注高考。可能听说过高考改革的事,由于孩子还没上高中,所以未能给予足够关注。

但是,高考改革影响最大的是当前这批初中生!!因为目前来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改革基本上是从2018年、2019年、2020入学高一的学生开始实施,18、19、20年读高一的学生正好就是现在初三、初二、初一的学生!你现在不关注改革动向,那孩子升高中、考大学就可能多走弯路、冤枉路!

高考改革后,我们的孩子将经历什么样的中考、高考?怎么根据自身特长选择专业?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又有哪些影响呢?

新的高考制度对初中生的影响到底有哪些?

Ⅰ、考试科目的变化

改革前:改革前高考采取文理分科,考试科目一共有四科:语文、数学、外语、理综(或是文综);

改革后:改革后高考采取“3+3”的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剩下的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六科选三科进行考试,取消文理科考试区别;

新政实行时间:大部分省市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即现在的初二生开始实行。(各省市具体时间不一致,也有2019、2020年开始实行的省市)

影响:文理不分科,每门功课都要一起抓,学习负担会加重。对于偏科的学生说,初中的都学得不好,高中的课程会艰难。不分科,偏科的孩子会很吃亏!对于不偏科的学生,还是不分科更好一点,文理科的知识都全面地学一学,对将来走上社会也会有一定的好处。

但从长远来说,文理不分科才是对于学生的未来负责,便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综合的文化素质,在大学能够继续发挥综合优势,也为学生在大学阶段提供了多种选择渠道,更为以后的就业人生提供了更多的方向。

Ⅱ、学业水平考试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毕业当年一月份一次性考试,考试作为高招毕业和少数高考专业录取的参考;

改革后: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

新政实行时间:大部分省市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即现在的初二生开始实行。(各省市具体时间不一致,也有2019、2020年开始实行的省市)

影响:首先,高校会逐渐重视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重视,有助于高三学生重视水平考试而不是单纯当做高中毕业考试;

其次,改革后,物化生,政史地六科考试排在高考之后,也有助于减轻高三考生的压力;

最后,三科选三门考试,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学科兴趣而不是机械简单的应试。

Ⅲ、外语考试

改革前:高考统考时只考一次,成绩计入总成绩;

改革后:增加听力考试内容;高中阶段会组织考试两次外语,取成绩最高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高考改革影响最大的是当前这批初中生,初中生再不转变就晚了!

新政实行时间:大部分省市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即现在的初二生开始实行。(各省市具体时间不一致,也有2019、2020年开始实行的省市)

影响:外语考试在高中阶段进行两次考试,取成绩最高者计入总分,这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个大手笔,顺应了高校的英语课程安排,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有两次机会考试,这样他们有更充足的时间准备和复习。

Ⅳ、综合素质评价

改革前:记录学生高三学习成绩基本情况,除了自主招生学校审核参考外,无其他用处;

改革后:根据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成案,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不仅是自主招生要参考《素质评价表》,高考录取也会参考。

新政实行时间:大部分省市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即现在的初二生开始实行。(各省市具体时间不一致,也有2019、2020年开始实行的省市)

影响: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好处多多,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改变教师评价观念,推动教学改革;变革考试评价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优化学校整体工作,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培养诚信意识,优化社会风气等等。

Ⅴ、各门功课的重视程度

改革前:现行高考方法由于以6门总分录取,理工类考语文、英语、数学和理综,文史类考语文、英语、数学和文综。分数分别是语文150、数学150、英语150、文综或者理综300,总分750分。即使你某一门科目跛腿,基本影响还不大,因为可以通过文综或者理综来弥补。

改革后:改革后的分类,3(语、数、外)+3(理化生和政史地选三科)模式。分数分别是语文150、数学150、英语150、组合210分(3门课每门各70分),总分660分。语数英三门主课分值比重大,是一点都不能跛腿,这要求我们孩子从初中就要抓好语数英三门课的学习。

新政实行时间:大部分省市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即现在的初二生开始实行。(各省市具体时间不一致,也有2019、2020年开始实行的省市)

影响:尽量先把重点放在英语上面,因为如果英语学得比较好,在高二甚至高一就可以结束英语的考试,从而把更多时间放在高三的语文和数学的准备上。

与此同时,我们的物理也一点不能放松,我国高校70%以上的专业都对高考所需的科目提出具体要求。比如绝大多数专业都需要物理成绩,如果你选择了物理,那么你可能报考90%左右的专业;如果你选择了化学,那么你可能报考80%左右的专业;而选择其他科目的话,基本可以选择60-70%左右的专业。而有些名校的部分专业甚至需要物理和化学两门课的成绩。

Ⅵ、加分项目大变化

改革前:各类加分项目繁杂,奥数、全国竞赛等等比赛加分多,文体艺术特长也有不少加分项。为了在高考中占领又是,不少家长小学开始变培养孩子的各种特长!

改革后: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在高中阶段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

新政实行时间: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即现在的初二生开始实行。(各省市具体实施时间不一致)

影响:考试将更公平,考分将变得更重要。至此,家长为孩子报奥数班、学特长的出发点、目的都应转变!应抱着从兴趣出发,培养兴趣,而少些加分的功利心态!

高考改革影响最大的是当前这批初中生,初中生再不转变就晚了!

Ⅶ、跟班制VS走班制

改革前:大家根据文理科的选择,都在一个班级上课,有固定的教室、教师、同学。

改革后:3+3和学业水平考试这两项,反映在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选考的科目组合不同,所以学校不再也无法安排在统一的班级上课,理论上改为走班制,就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选考的科目选择自己的课表,然后每天按照自己的课表找对应的老师去上课。理论上不存在同班同学和班主任。

影响:由原先的跟班制改为走班制,要求学校具有更高的管理能力和师资能力。根据现在各学校的具体情况看,估计很难实现真正的走班制,最多做到半走班制。不管如何,改革后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将会占据更大的优势。要求我们的孩子从初中开始养成好的的学习惯和培养自己自主的学习能力。

此外,之前择区、择校最主要的是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之后择班的重要性会被进一步强化。

说到底,高考改革变化多,孩子和家长一定要早早了解自己省市的政策变化及新政施行时间,做好自己今后的规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