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姜文電影《邪不壓正》票房增速乏力?

八卦氣象臺


由姜文導演,彭于晏、廖凡等主演的電影[邪不壓正]在今年的7月13日公映,時隔四年,姜文終於為自己的北洋三部曲續上終章。然而時至今日,電影已經上映了12天,實時總票房卻僅僅達到了5.5億。


這種情況對於姜文來說陌生又熟悉。第一部[讓子彈飛],讓姜文一槍打響了院線導演的迴歸號角;而第二部[一步之遙]則慘遭票房滑鐵盧,究竟是哪些原因,導致了這次的[邪不壓正]再遇票房乏力呢?

一、暗釦太多,劇情錯綜複雜。

看過[邪不壓正]的朋友們大多都會覺得,情節發展讓人摸不著頭腦,很多信息的表達變成了雲裡霧裡。故事其中安排的隱喻、歷史梗太多,讓人觀看時不免有些疲憊。他想營造的節奏也成了一廂情願。

二、姜文太注重個人風格表達。

整個電影延續他慣用的快速剪輯,以承載一段複雜的故事。其中還加入暴力、荷爾蒙等姜文獨愛的符號,並在臺詞設計中,凸顯個人風格的意義大過了服務劇情,整部電影氛圍還是沈浸在他的荒誕世界中。

三、或許姜文真的對票房不在乎。

從創作一開始,姜文可能就沒把普通觀眾當成他的主要客戶。但[邪不壓正]還是請來了彭于晏主演,姜文也在各種媒體上頻頻露面,高調宣傳,看上去似乎還是對票房有所期許。如果真是這樣,也許問題還是出在姜文對電影市場的認識有一些偏差。


看電影週刊


姜文的電影,是文藝電影。原本就不屬於大眾。

只不過一部《讓子彈飛》,讓很多人誤以為自己能“懂”姜文罷了。

我並不是說,文藝電影就很高檔,而是同樣一盤菜


有人喜歡紅燒,有人喜歡清蒸。

姜文的電影不僅文藝,而且獨具一格,獨樹一幟。

他有能力拍大家都喜歡的,好好講故事的電影嗎?

太有了。

不說《讓子彈飛》有多神,最起碼證明了他有這個能力。

但是他不願意。

所以他拍的電影,原本就不屬於大眾。

他做的菜,原本就不適合所有人的口味。

所以其實這和高深沒有關係,只是口味的問題罷了。


但是姜文以前拍的電影,太好了。名頭太響了。

一共只派了6部電影,就坐在了中國一流導演的位置上,

所以他的票房號召力非常高,大家難免要去“嚐個新鮮”


有人嘗過了,覺得好吃過癮

有人不懂裝懂

還有更多的人,跟風跑去試著,吃了一口,覺得自己吃不慣

自然也就後繼無人了。


有人說吃不慣是因為做的不好吃,有人說是因為你不會吃

這些不過是市井之爭

沒辦法撼動姜文的地位。

姜文壓根不在乎這些評論的,因為他靠著之前的作品,已經登天了。

自己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和那些只會裝神弄鬼的神棍不一樣,姜文是有實力的。

哪怕再落拓

只要拍一部大家都喜歡看的,馬上又登天了,姜文還是你大爺。


所以,票房什麼的,並不能說明問題。


談電影的先生


皇帝的新衣。這部片和一步之遙一樣的是,太任性。

姜文有材但不屑於討好觀眾。

以前有部片,王寶強的《樹先生》,我看完出影院,聽到一片觀眾的聲音是拍的什麼啊看不懂,我在電梯裡不敢對我女友說我看懂了。

而邪不壓正相反,我不敢在我的朋友圈說自己沒看懂?

有些人說,這有什麼看不懂的,就是一個復仇的故事嘛。姜文在裡面夾雜了太多隱喻,但我做為一個根正苗紅的純南方人是不懂老北平的故事歷史的。更理解不了為了黑一下影評人硬把史航演的影評橋段塞進去顯得不侖不類有什麼意思。

邏輯荒誕,生拉硬扯,人物的塑造也很飄,你可以辯護稱這就是荒誕的手法,自認為文青的人們嚼著白蠟為了顯示自己品味非得說一聲此乃人間美味,當得細品方能食中滋味。說完還哼哼兩句京腔戲告訴你吃它就得配這個。

其實就是皇帝的新衣!不敢說它沒穿,一味的捧臭腳。直到有人說出事實,卻被嘲笑不懂欣賞。

那你就繼續裸著,我轉身離去。


邏輯矩陣


《邪不壓正》上映數日後,單日票房每況愈下,預計最終票房也就是6億至7億。在2018年的電影市場,一部萬眾矚目的著名導演大製作電影,如此票房成績屬於嚴重不合格。

《邪不壓正》的票房失利,繼4年前的《一步之遙》之後,再次證明了8年前那部票房口碑雙爆的《讓子彈飛》, 對姜文而言,真的只是個華麗的意外。

甚至可以說,《讓子彈飛》究竟是如何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其實姜文自己也並不明白,正所謂“身在此山中,雲深不之處”。

《讓子彈飛》這部讓姜文揚眉吐氣、連聲高呼“站著把錢掙了”的成功作品,原本是天時地利與人和共同造就。

如果不是周潤發、葛優這兩位完全跟得上姜文氣場、爭鋒相對難分高下的華語影壇巨星,從對白臺詞到每個細微動作表情,都在目不暇接地相互飈戲;

如果不是連影片配角都是廖凡、陳坤、邵兵、姜武、劉嘉玲這些實力派影帝/影后,極大保障了影片的演技質感;

如果不是因為《讓子彈飛》作為故事片劇情本身就十分通俗流暢,而且一部好人就有好報、壞人惡貫滿盈,結局大快人心的大眾向爽片,讓那些讓並不想過分“燒腦”、沒心思去解讀其中各種隱喻劇情的那部分觀眾,也同樣能看得津津有味;

《讓子彈飛》又怎麼可能在取得了空前的話題熱度,6.6億票房創造了當時的華語市場記錄,讓姜文取得藝術性和商業性的雙雙大豐收,使他成為每個投資商眼中炙手可熱的合作伙伴,近乎一片封神?

而諸如“鵝城代表什麼?”“張麻子原型是誰?”“黃四郎原型是誰?”“浦東就是上海”等等隱喻梗,雖然確實提升了影片的話題深度和討論熱度,但終究只是在影片成功基礎上的錦上添花。這些隱喻本身並不能成為一部商業成功影片的骨架。

只有完整流暢的劇情,質地豐滿的人物角色,才能共同撐起了一部成功商業影片的骨架。做得好這兩點,即使不用玩那麼多梗,夾雜那麼多隱喻,也同樣是一部堪稱優秀的影片,讓每個投資方都賺得盆滿缽滿,編導演員名利雙收,如正在熱映中的《我不是藥神》,就是一個極成功的典範。

反正,如果做不好這兩點,那麼再巧妙構思的隱喻,也變成了故作高姿態、自以為是,絕不可能取得票房成功。如《邪不壓正》目前的單日票房,竟被比它提早上映8天的《我不是藥神》幾乎倍殺,便是鐵一般的事實。

《邪不壓正》已經不是姜文第一次失利了,在2014年時,姜文的《一步之遙》,上映之前,挾《讓子彈飛》之餘威,曾被無數人看好去刷新2012年《泰囧》剛創下的12億票房記錄。影片宣發時更是大放衛星,劍指20億票房,

因此,同檔期的國內大片紛紛讓路,以避開其鋒芒。該片最終上億的票房預售,在當時的華語電影市場,也猶如天文數字。

然而,《一步之遙》上映後,卻大熱倒灶,票房更是一路崩盤跳水,3億投資成本,最終卻只獲得5.14億票房,淨虧損1.3億,豆瓣評分也只有6.3分,和《讓子彈飛》的反響和收益相比,有若天淵之別。影片雖然因為姜文過往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優秀履歷,入圍了柏林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卻同樣遭到國際影評人的一致差評,狂打低分。不論票房還是口碑,都遭遇了一場完敗。

《一步之遙》帶有濃厚的歐美老歌舞電影風格,開場不久更有長達數十分鐘的冗長舞臺劇戲份,更完全沒有必要地強行3d化,加上了純粹為吸引眼球的持續時間許久的性感大腿舞。

同時,姜文在拍攝任性去盡情抒發自己的藝術情懷,各種出人意料而不合邏輯的情節設計,也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如墮雲端,“彷彿看了一場假電影”,便是很多人走出影院大門後的第一直接印象。

如此一部從內核上和架構上,完全可以算是小眾文藝片的作品,卻非要按商業大片的規模去投資、宣發和爭取盈利,然而廣大影迷觀眾又怎麼可能單單因為這種惡俗的注水情節,便心甘情願地為之買單?

《一步之遙》的口碑和票房崩得慘不忍睹,也讓姜文不得不蟄伏數年,才又開始了新作《邪不壓正》的創作。

在電影行業內,據說人人皆知的共識:「香港大導演不管拍什麼片子,都會把自己當作商人,最關注預算成本和票房盈虧;內地大導演不管拍什麼片子,都會首先把自己當做藝術家,至於預算?成本?那是什麼?」

姜文更是出了名的從來都不將預算當回事,從《陽光燦爛的日子》到《鬼子來了》,無不是大量揮霍膠片,拍攝途中便預算超支,不得不追加投資。

即使是《邪不壓正》這樣既無特效,又無大場面,根本無需大投資的2D版民國背景影片,姜文也為了主角的房頂跑酷所需,不惜重新搭建了一座民國版北平城,又在影片拍攝中途,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而臨時更換了全套的武術指導班底。

正因為影片的投資成本不小,票房回本壓力甚大,能看到姜文的這部新作,在商業上做了許多妥協,甚至啟用了因出演《湄公河行動》的緝毒特工頗受好評,又以“勤奮上進”、“努力健身”為宣傳標籤,同時粉絲迷妹眾多的臺灣小鮮肉彭于晏作為第一主演,影片中也時不時給他的一身健美肌肉做各種特寫,甚至讓他去裸奔跑酷,同時影片宣發時,也一直以彭于晏和許晴這對男女主演的性感身體為吸睛點。

從姜文導演的角度,大約已經覺得自己是在"委屈求全"地“拿餃子餵豬”,儘可能壓抑了自己的個性和任性,為票房盡力討好了觀眾。在影片宣發時,姜文更是不遺餘力,幾乎將每個近期出席的活動,從上海電影節到微博電影之節,都變成了自己影片的宣傳主場,甚至還到《創造101》這種年輕追星族熱捧的綜藝節目去賣力宣傳。

然而,都2018年了,現在的影迷觀眾早已經不是幾年前電影市場剛剛爆炸,還會給《小時代》系列之類爛片買單的時候,那樣容易被宣發和大導給哄騙了。

一部影片,如果戲份最多的第一主演,臺詞口音嚴重違和,演技更是幾乎被同片所有對手戲的演員壓制,完全撐不起一部戲。

而且這個男主角乃至於影片所有的主要角色,行事都莫名其妙,導致人設十分虛假和臉譜化,全無立體感,劇情結構也因此崩塌,故弄玄虛而毫無邏輯性。

那麼,哪怕其宣發營銷和推廣力度再大,哪怕導演過往的履歷再輝煌,也只是空中樓閣,無根之萍,絕不可能被觀眾認可。

已經經歷了《戰狼2》(票房56億,豆瓣7.2分,貓眼9.7分),《紅海行動》(票房36億,豆瓣8.5分,貓眼9.4分)這樣的饕鬄大餐,享受了好萊塢一流工業片水準的光影和視聽感受之後,

我們憑什麼還一定要為“李天然”這麼一個行動無腦、內心怯懦的筋肉男的救贖之旅買單?

我們憑什麼還一定要為一個臺詞腔調嚴重出戲,表情空洞浮誇的主演的跑酷和賣肉之旅買單?

我們憑什麼還一定要為一部主角小宇宙爆發,武力值吊打全場,最短距離躲開子彈,一招秒殺一個鬼子的抗日神片去買單?

何況,《邪不壓正》同檔期面對的,偏偏是《我不是藥神》(豆瓣9.0分,貓眼9.7分)這樣現實主義題材、切實打動全年齡段各階層觀眾、票房口碑逆天大爆的對手。

“姜郎才盡”“邪不壓崢”,就是市場和觀眾對比姜文和徐崢這兩個同期競爭的電影人,給出的答案,雖然略顯刻薄,卻也不無道理。

  • 《太陽照常升起》 :站著把錢賠了,好歹賺了些影評人的吆喝,

  • 《讓子彈飛》 :站著把錢掙了,影評人到觀眾無不奉為神作,(投資1.5億,票房6.6億),

  • 《一步之遙》 :讓觀眾跪著自己,還想把錢掙了,賠了個底朝天(投資3億,票房5.1億),之後破口大罵,再不幹“拿餃子餵豬”的事。

  • 《邪不壓正》 :低下頭來,竭力想迎合討好觀眾,可惜已經跟不上時代,最後跪著把錢給賠了。——杯具啊!


狐狸晨曦


昨天看高曉松的《曉說》,請了正在上映的《邪不壓正》的導演姜文。高曉松說他是第一個看完樣片的,對這部電影的態度含蓄地說是“又愛又恨”。恨在哪裡呢?這根本就跟張北海的《俠隱》沒毛關係,關於老北平的那種吃喝玩樂悠閒自在的生活和氛圍,根本就沒有烘托出來,唯一留下的就是李天然名字和復仇。

姜文就在一旁解釋說,雖然這本小說他十年前都買了版權,但是始終找不到一個適合的切入角度,對他來說,吃喝玩樂的老北平對他來說沒有吸引力。那什麼對他有吸引力呢?當然是大符號:北平大院、美國醫院、日本庭院、朱元璋畫像、民國軍閥、七七事變、鐘樓等等。這些大符號想要在一部電影中發揮效應,那得不停地凸顯出來才行,所以搞得這部電影像亂七八糟的大雜燴。

姜文的電影一向很任性,這部電影已經任性到了可以在北平的屋頂上飛簷走壁,騎車撒錢,扭頭躲子彈的境地了。就像高曉松所說的,更重要的是,姜文還不斷地往裡面塞私貨,有些私貨讓觀眾可以會心一笑,你可以說增加了很多情趣,但是大部分的私貨都是無聊至極,我沒覺得在電影中尋找各種歷史的證據有什麼樂趣。剛在微博上還看到各種評論,有些自以為看懂的人就發出了靈魂般的質問:《邪不壓正》是塊測試智商的試金石。 您看懂朱局長和朱元璋合影了嗎?您看懂臀部蓋章了嗎?您看懂鐘樓緊十八慢十八敲鐘了嗎?您看懂小裁縫和小師弟鐘樓復仇對話嗎?您看懂根本一郎為啥挨兩拳?

看電影看成了猜謎遊戲,也沒啥意思了。我看不懂,你看得懂行了吧。不過從豆瓣評分急速下降看,大部分人也都沒看懂,從電影院的排片下降看,觀眾很多也看不懂。不是看不懂,是根本就沒興趣尋找那些私貨,也不想看成電影的考據派。我看個電影,你得先吸引我看完,再吸引我有興趣去發掘那些歷史點才是真正的成功,硬塞給我,我不要。


說書人思鬱


《邪不壓正》撲了,挺慘!

上映首日豆瓣評分就由8.2一路直降到7.2,票房也不敵《藥神》,首日票房與上映9天的《藥神》不相上下,週末則僅為《藥神》的一半,繼《一步之遙》後,姜文再次遭遇“滑鐵盧”。

差評主要集中在“看不懂”“不好好講故事”“情節邏輯混亂”“浮誇賣弄”……說實話,這些差評我有些不同意,打差評可以,但也得有理有據,說出個所以然來,您光看個大概看不懂,不給您好好講故事了,就給人家打差評,這有點不厚道吧。

姜文電影很難用“好”與“不好”來評價,因為它太作者化了,這電影只能是姜文來拍,絕無第二個人能模仿得來。

所以,你說姜文電影需要影評嗎?我認為“不需要”!因為評不出來,用文字能評明白的東西人家還拍電影幹嘛?

我敢給姜文寫影評嗎?不敢!忘了《邪不壓正》裡“華北第一影評人”什麼下場了?我頂多比他強一點,會六個字,這點知識還真就不敢給姜文電影妄下評論。

不過,看完電影,感受總是有的,話也總是要說的。

很多人都說,姜文不好好講故事,敘事根本沒邏輯。可電影到底是什麼?是老老實實規規矩矩講一個完美無缺無懈可擊的故事?放在好萊塢工業體系下可能是,但放在世界電影藝術中好像不是吧!電影是一種影像表達,你可以講一個好故事,也可以天馬行空的造夢,甚至你可以拼貼,把故事結構打破揉碎再重組,只要你有思想、有話說都是好的。就像繪畫,你能說達利畫的那軟塌塌的鐘不是鍾,還是畢加索畫中那些錯位的五官是扯淡?

況且,這世間發生的事本來就不都是有邏輯可尋的,無數偶然時刻上演,但偶然背後卻有必然。姜文電影在敘事上看似沒有邏輯,但他背後卻藏著自己的一套思想邏輯。講故事對他來說,太簡單了,所以,他不屑於講故事,故事只是他電影中的一個背景,在這張紙上,他肆意塗繪,把自己的經歷、趣味、思考通通放進去,完成一部獨一無二的作品,這也正是姜文電影的魅力所在。


《邪不壓正》很多觀眾看不懂就罵,說你電影就是給觀眾看的,想掏我們兜裡的錢,還不讓人看懂,這不是垃圾嗎?可人姜文也沒拿刀架在你脖子上非逼你看,看也罷,不看也罷,那是你自己的選擇,你沒提前預估好,那是你的問題,不是姜文的問題,姜文電影從來就不是拍給所有人看的,愛他的人必定每部電影都欲罷不能,看不懂的人多看十分鐘也是浪費。

有人看了姜文電影說他直男癌,其實他把女人當神,他影像中的女人都散發著迷人的魅力。有人說他太自我,不尊重觀眾,其實他對觀眾尊重著呢,我們吃慣了蘿蔔白菜,別人就順著我們的性子,也給你吃蘿蔔白菜,但姜文偏不,他想給你吃鮑參翅肚,結果你腸胃不適,就賴鮑參翅肚不好,連帶著給你做菜的廚子也罵了,可人廚子本是好意,他相信總有一天你進步了,回過神來說,還是鮑參翅肚有味道。


姜文就是這種,他的電影絕不是你初嘗就能體會到其中奧妙的,不會直給,你得反覆品,一千個人看姜文電影就有一千種解讀,有些解讀甚至連姜文自己都沒想過,這也是姜文電影最大的樂趣所在。《邪不壓正》裡面的隱喻特別多,後悔當初沒好好學歷史,如果有時間,非得把中國近代史重新研讀一遍,如此才能解電影中的許多細節。

《邪不壓正》是一個簡單的故事,習武少年李天然目睹師兄朱潛龍勾結日本特務根本一郎,殺害師父全家,李天然僥倖逃脫,被亨德勒救下並赴美受訓,十五年後受命回國併為師父報仇。《邪不壓正》又是一個複雜的故事,它不只講表面的復仇,而是講中國人的意識覺醒,還是用姜文獨有的不羈與戲謔,來表達他對日本侵華的看法以及當時中國人的一個狀態。

李天然代表的其實就是當時普遍的中國人和中國社會,從他師父被殺那一刻開始,也就意味著封建王朝被推翻,他的身份就開始混雜起來,留美十五年,美國話說得比普通話還好,不中不西,土洋結合,這也折射了當時中國的一個現狀,畢竟民國時期,我們學的是美國的“德先生”和“賽先生”。李天然先是有一個美國爸爸,後來又有一箇中國爸爸,而他從被救到受訓到回國,所有的事都是中國爸爸藍青峰籌備十五年下的一盤大棋,但這大棋卻純屬扯淡,藍青峰表面看起來是個老謀深算的人,可實際上他做的哪件事靠譜了?一切都只不過是他自以為是,天南地北的侃大山,竟然還能有這麼多人相信他的鬼話,李天然更是被他當傻小子忽悠,被忽悠是源於內心的恐懼,正如當時的中國人,嘴上恨日本、恨漢奸,可行動卻遲遲沒有,被暫時的“太平”蒙了眼,才導致日本長驅直入,侵略中華。這點上,《邪不壓正》和《鬼子來了》倒是挺像。



還好李天然會上房揭瓦,屋頂之上,他遇到了給他方向,令他從男孩成長為男人的關巧紅。關巧紅跟李天然一樣,揹負血海深仇,但她更為成熟、隱忍,她知道如何積蓄力量,蓄勢待發,而李天然正是在她的指引下,從原來只會嘴上信誓旦旦要報仇,可實際行動永遠是小打小鬧,到現在燒了日本人的鴉片,堅定復仇信念,最後殺死朱潛龍和根本一郎。屋頂之上,巧紅指引著李天然的靈魂。

而屋頂之下,李天然又遇到了唐鳳儀,一個劍橋畢業,有錢買島的新興資產階級,卻想著依附封建,做朱潛龍的大老婆,何等異想天開。但當她遇到李天然後,思想逐漸改變,她先是覬覦李天然的肉體,隨後便被他的靈魂吸引,她回扇巴掌反抗朱潛龍,通知關巧紅救李天然,最後從城牆上跳下,她看清了這個世界的荒誕,她知道自己活不下去,而藍青峰卻還在做自己的糊塗大夢。這兩個女人其實都不簡單。

藍青峰最後對李天然說“我救了你一命,你救了我一命,我已經不再是你爸爸了,你也應該去找個自己的兒子了”,說這話大概是因為他看到了李天然的覺醒,再也無法被自己操控,所以,李天然今後的路應該由他自己去面對,中國人的路還得靠中國人自己走。影片結局關巧紅離開,李天然獨自站在屋頂,面對的正是中國今後的路。


《邪不壓正》節奏快,臺詞密集,讓人看得特別爽,各種梗、各種隱喻也非常值得玩味,可以用“有趣”二字形容。其實,有趣的何止電影,更是姜文的靈魂!姜文電影裡充滿了他自己的嬉笑怒罵、狂放不羈,他撒著歡兒地玩,把自己徹底融入電影,而我們欣賞的就是他所傳達給我們的信息,你無法評價好與壞,對與錯,只需靜心享受他為你炮製的一切。

《邪不壓正》你可能不喜歡,但不可否認姜文是個對歷史和社會有反思的人,他喜歡用荒誕、幽默來表達自己的懷疑,戳中人性中最不願面對的點,他在電影中表現了當時中國人的普遍狀態,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歷史,做出抉擇。在商業片氾濫,人們沉迷娛樂,懶於思考的今天,中國能有這樣一位極具深刻思考性並帶你去思考的導演,難道不是該慶幸嗎?

“我就是為了這口醋才包了這頓餃子”,《邪不壓正》也正是姜文有了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才拍了這部電影。


慕雨101


#姜文#還是很成熟的,對鏡頭的運用,對節奏的把控,一看就是老江湖。

說起講故事,沒人能比他把故事拍的如此荒誕,荒誕的結局應該是讓大家動容,但我覺得差了點意思。

姜文的片,不能用爛來形容。大家認為的爛,無非是導演偷懶,不花心思,純屬撈錢,但姜文是認真的拍,他極力地想凸出自己的特色,在意的太多,各個層次邊角料在加強自己的特色,自然就呈現地不那麼酣暢淋漓,個人覺得看完也沒有覺得很痛快或者很壓抑,情感共鳴自然就少了。


故事很簡單,大概就是1937年,青年俠士李天然身上揹負著血海深仇,在美國秘密訓練多年後回到北平,各方勢力相繼登場。姜文講的,仍舊是是赤子之心的浪漫主義和老謀深算的現實主義推到邪勢強權的故事。

但就是覺得故事推動的結構很混亂,#彭于晏#飾演的李天然的被動屬性,導致整部影片都是配角再引領著故事的前進。一會朱潛龍,一會藍青峰,甚至關巧紅和唐鳳儀對於情節的推動都好過李天然。

觀影途中也是很累,因為歷史線不清楚的我,腦中一直回憶歷史課本,原因是隱喻滿身地抖,明朝暗諷隨處可見。

一會想這小腳是諷刺傳統腐朽思想,巧紅的腳好了,能飛了,是不是戰勝舊勢力的意思;

美國,逃難地,幻想鄉,當時的自由象徵;

根本一郎,根本就是一狼,夥同同類,狼狽為奸;

在李天然前往協和報道上崗的第一天,曾在院長面前,對著一隻腎的標本起誓。這個腎的主人,是梁啟超嗎?

電影中提到過三次曹雪芹寫《紅樓夢》的地方,這不是一個笑話,可以說是沒有一個準話,“爸爸們”說的話,和曹雪芹的梗一樣,都不可以相信。

屋頂之上,是江湖兒女的快意恩仇。屋頂之下,是佈局者們的暗中籌謀?屋頂上下,兩個世界?

張將軍是張學良還是張自忠來著?

裁縫巧紅是哪個歷史人物為原型?

感覺是姜文電影裡昆汀味最重的一部了,暴力美學砰砰砰。有的人二刷,有的人看的不爽,每個人角度都不一樣,每個人物的代入都不一樣吧。


漫談北京


今天又去看了姜文導演的作品《邪不壓正》,好電影就是這樣,看完後讓你無語,不敢妄加評論,評論的越多越顯得自己很幼稚!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簡單明瞭的報仇故事,在沒有開拍之前大家應該都知道,但是能把一個如此簡單的故事拍成這樣,我認為已經做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姜文導演通過這部電影成功給自己認證:我才是當下的大師級導演;你們這些有兩個小錢錢就想出去拍電影的人給我聽好了,不要給中國電影添亂;褲子脫了,我給你蓋個章認證一下才行!

進入正題

故事講的是民國十一年至民國二十六年間發生在北平的故事。開始從徐世昌下野,黎元洪覆任大總統。直係軍閥為給獨載統治製造“合法”假象,到七七事變。由於故事背景的特殊時間段和特殊地點的關係,把哪個時代痛點巧妙的避開了,留給大家自己去想象,大部分場景都是在房頂上拍攝的,姜文導演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呢?我認為應該是這樣,歷史的真相留給大家去了解,這部電影只是一把鑰匙,看不明白的吃瓜群眾卻認為姜文導演在屋頂玩酷跑,到底是誰又傻又天真,留給自己慢慢去品味。

電影裡引用了“世上最小人與女人難養也”這句話,姜文導演用這部電影給大家重新闡述一下,女人需要仰視的,必須的!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和未來,母性的偉大是不變的真理!

如果大家僅僅認為李天然是為了報仇這麼簡單,那就錯了,李天然的師傅到底是誰殺的,這是一個羅生門,他師兄朱潛龍說是他殺的,到底是誰殺了自己的師傅,答案是李天然自己殺死自己的師傅,十五年後回來又要殺師兄報仇,大家心裡可能有十萬個為什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如果瞭解那段歷史的話就不難理解了,因為他師傅一家要當漢奸,要拿自己的土地給日本人種鴉片,哪個時期北平地區百分之六十的土地都在種植鴉片,百分之八十的土地資源都在皇權貴族手裡,當時北平屬於日本軍管區,電影用了巧妙的設計“軍刀和大印”來提示大家,而且用給女人屁股蓋印章來嘲諷漢奸走狗們,有人說朱潛龍是朱元璋的後代,一直想反清復明,我只能說這樣認為太牽強附會,潛龍的諧音是乾隆,應該是大清餘孽更為準確,更符合歷史條件,如果能看出這部電影是替天行道,大義滅親,這樣更符合邪不壓正這個電影名字!

“裸奔”,而且是在房頂披著紅色披風裸奔,導演用這種極其荒誕的方式再次告訴大家,哪個時期人民生活在什麼醜陋的環境裡,導演拍不出來,這是中華民族的恥辱。

“鐘樓以及鐘聲”,導演說這個地方是曹雪芹寫紅樓夢的地方,是真的嗎?當然不是,導演想說的是,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文藝工作者都不應該用紙醉金迷,兒女情長來引導和麻痺國人,應該時時刻刻給大家敲響警鐘,人人都應該居安思危,保衛國家和民族復興人人有責,文藝工作者要做好導向才對,時時刻刻給大家敲響警鐘才是自己應該肩負的使命!

“報仇”,導演用自己電影講述的故事驗證了,有仇必報,無需等待,什麼君子報仇 ,十年不晚!都是狗屁話,留給兒子去給自己報仇,只能證明自己是多麼的膽小懦弱!導演何嘗不是想提醒大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任不要留給下一代去完成!

“吊打和拔牙”,姜文導演最後親自上陣來完成這出戏,這就叫做以身作則,用自身的行為藝術在電影裡給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口誅筆伐的文人騷客演示了一下自己的下場!

姜文導演,你就是當下當之無愧的大師!唯一大師級導演!

姜文導演就是當今電影界的一座大山!

頭條有很多小號噴子,說電影怎麼怎麼的,能確定你去電影院看了嗎?曬出電影票驗證一下,難道是看不懂有被宰的感覺嗎?姜文導演之前說過一句話“再也不幹包餃子餵豬的事了”,這次姜文導演給你準備的很明確,那就是“刀和印章”,開發你的豬腦好好想想,現實生活中什麼場景可以看到刀和印章在一起,那就是屠宰場,血淋淋的殺豬車間,把豬殺瞭然後在臀部蓋上章,難道你真的感覺不到北平淪陷後人性的醜陋嗎?人一旦失去了尊嚴和信仰,和臀部蓋章的一塊豬肉有什麼區別!吃人生果的豬八戒和吃餃子的豬以及被宰的豬本質上有什麼區別?



溫奧傳媒


先說結論,這是一部很姜文的電影,姜文粉會很喜歡。但對於像我這樣的普通觀眾,我會覺得看得不爽,情節過於囉嗦重複,部分人物關係交代不明,也讓人看電影的時候覺得雲裡霧裡,甚至讓讓人難以看明白一個完整的故事。所以,我不推薦朋友去看。


繼《讓子彈飛》和《一步之遙》之後,姜文執導的民國三部曲終於要湊齊了,在距離《一步之遙》上映四年後,我們總算等來了《邪不壓正》。看完了《邪不壓正》,我一直想找一個合適的角度來評價這部影片,想來想去,大概最合適的評價就是:這電影很姜文。

60後的姜文,中戲畢業,演員身份出道。早年憑藉在《芙蓉鎮》中的出色演出,一舉成名。後續不滿足演戲開始嘗試做導演,姜文導演的第一部處女作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這部電影改編自王朔的《動物兇猛》,王朔當時拒絕做他的編劇,姜文直接自己親手寫了9萬多字的劇本,也把原著徹底“姜文”風格。

相比於王朔寫文的隨心所欲,姜文做導演則顯得更加特立獨行。他喜歡在電影中加入特有的幽默風格,並以此反映某些時代現實。因此他的電影中,經常會有大量的黑色幽默臺詞和表演。同時姜文的電影擅長隱喻,通過誇張的鏡頭、無厘頭的表演、明快犀利的臺詞對白,來對現實或某些現象進行揭露和批判。正因為如此,很多人說看姜文的電影是需要智商的,一般姜文的電影要多看幾遍才能懂。於是對姜文的電影作品的評價,也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喜歡的人奉為偶像,憑藉姜文兩個字就必會捧場。不喜歡的人,看完之後幾乎異口同聲評價,什麼電影,拍的啥玩意兒。

然而這就是姜文,他有他的霸氣,他有他的偏執。他有自己的獨特的黑色幽默,也有他的銳利和思考。他不會刻意迎合大眾的審美,總有一些自己的孤傲和堅持。就像這周看的《邪不壓正》,劇本也是一改再改。據編劇介紹,一場對話戲,姜文要求反覆寫了7萬字。一般來說,7萬字幾乎已經是一個常規劇本的總字數了。

此次《邪不壓正》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七七事變前夕,華裔青年李天然(彭于晏飾)重回北平開啟復仇行動的故事。單論演員演技,真的是非常養眼的,彭于晏的完美身材和屋頂跑酷,交際花唐鳳儀(許晴 飾)的性感和誘惑,裁縫關巧紅(周韻 飾)的溫柔與強悍。在北平那個魚龍混雜的世界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個鮮明的角色。除此以外,電影的場景也值得稱讚,幾乎完美呈現了北平街市。尤其是一開場白雪皚皚的北平美景,讓人非常震撼。演員的臺詞依舊明快犀利,並且不乏一些黑色幽默。印象中特別深刻的一句臺詞,藍先生開車帶著李天然去復仇時,李天然說“不要再哭了,再哭就到了!”藍先生回了一句“我壓著速度呢”,讓人聽了真是要淚中帶笑。

儘管這部電影讓人看完後回味無窮。但是情節過於囉嗦重複,部分人物關係交代不明,也讓人看電影的時候覺得雲裡霧裡,甚至讓讓人難以看明白一個完整的故事。看完全篇,就有一種導演在秀智商,一直給你出考題的感覺。比如彭于晏屋頂奔跑的鏡頭,來來回回十多次,有時真不明白導演的用意是什麼。

總的來說,《邪不壓正》這部電影是極具姜文個人風格的一部影片,姜文的粉絲肯定也會拍手稱快。然而對於我而言,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我更希望看一個更完整,更痛快的電影。正如曾經網友對姜文電影的一個評價,“如果他想表達的東西我們都一清二楚,那我們也沒有必要看他的電影了。” 《邪不壓正》,這很姜文!


大雄說


《邪不壓正》在7月13週五首映當天票房便已迅速破億,成為今年華語電影最快破億的電影之一。姜文的電影一向以浪漫隱喻和不拘一格著稱,在《讓子彈飛》獲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之後,2014年的《一步之遙》卻讓姜文折戟沉沙;而作為"北洋三部曲"的終章,《邪不壓正》則給人帶來更多的期待。



從首日票房增速過快發現,觀眾對這部電影的巨大期待,可在後面14和15號兩天的週末市場票房來看,並沒有呈現出持續加速增長的趨勢;增速放緩也給《邪不壓正》突破10億大關增添了更多的壓力。至於具體原因我想是多方面的,除了《我不是藥神》話題性票房效應對《邪不壓正》造成了衝擊之外,電影本身才是最重要原因。


姜文的電影整體感覺讓人熱血噴張,可其中包含的複雜的隱喻和意識流的對話讓許多觀眾直呼看不懂。對於看過簡單劇情片的內地觀眾來說,必然對姜文電影的觀賞上存在了一定的障礙;而姜文從第一部《陽光燦爛的日子》開始,一直堅持他荒誕、浪漫以及意識流的風格,並在《太陽照常升起》達到了巔峰。

雖然《讓子彈飛》讓人領略到了姜文的超凡才華以及商業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可在市場面前,姜文一直堅持了自己最獨特的風格。《一步之遙》便是姜文不顧觀眾,盡情發揮才華的最好案例,《邪不壓正》依然很姜文、依然很夢幻,但是這次姜文卻很早的拿捏了自身的火候和觀眾的嗨點,在藝術和商業之間再次尋回到了平衡點。

至於票房增速乏力,還是源於觀眾的審美和對電影的理解原未達到應有的水準。

那些說《邪不壓正》不好看或者看不懂的觀眾,那是壓根不瞭解姜文、甚至不瞭解電影的真正意義。電影本身就是一個造夢的機器,而不是敘事的一套工具;姜文把電影當成夢來塑造,這才是中國電影的真正良心。



關注頭條號武俠小王子,我陪各位一起聊武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