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人之戰,聰明的曹植爲何敗給了曹丕?

三國裡有三位牛人:孫堅、司馬懿、曹操,這三位厲害的地方在於,他們不僅自己在江湖上叱吒風雲,兒子們也都很厲害。

孫堅的兩個兒子孫策、孫權,哥哥打根基,弟弟守疆拓土,與父輩級的曹操、劉備共爭天下;曹操不僅兒子數量多,質量也好,文能七步成詩,才華橫溢;武能上陣殺敵,運籌帷幄;司馬懿的兒子們同樣很厲害,直接將曹魏天下改朝換代了。

帝王家的事,最大莫過於繼承人之爭,今天哈叔就來聊一聊曹操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的世子之爭。

眾所周知,曹植是當時有名的大才子,才華出眾,曹操也很喜歡他,但是為何最終曹植在繼承人的爭奪戰中輸給了悶葫蘆曹丕呢?

01

不自律的人,何談管理天下

曹丕與曹植雖然是一母所生的親兄弟,但曹操對於曹植更偏愛一些。

這並不奇怪,赤壁之戰,曹操橫槊賦詩,對酒當歌,文藝得不行,曹操自己本人就是一個老文藝大叔,自然更喜歡才華橫溢、出口即可成章的曹植。

在銅雀臺落成之際,眾人紛紛登臺作賦,曹植當然也去了,文思泉湧,第一個交卷,一篇精彩絕倫的《登臺賦》驚豔了眾人,文辭華麗,語句跌宕,將曹操的功績大為歌頌了一番,博得滿堂彩。

曹操心裡高興,笑得合不攏嘴,江山社稷,後繼有人啊,在那一刻,他是很看好曹植繼承自己的事業的。

但是,自助者才能天助,前途一片光明燦爛的曹植,硬生生的將手裡的一副好牌給打爛了。

毀掉曹植的,是他那極其不自律的性格,太過於放縱自己。

有一次,曹操出了遠門,喜歡喝酒的曹植又喝大了,趁著酒興,命人打開宮裡的司馬門,然後自己坐著王室的車馬揮鞭馳騁。

所謂司馬門,一般是指天子之門或諸侯王公之門,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時才開門使用。

一向重視禮法的曹操知道後勃然大怒,下令處死了相關的人等,而曹植雖然沒有被殺,卻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曹操將曹丕提到了繼承人的位置上。

繼承人之戰,聰明的曹植為何敗給了曹丕?

在現在這個時代,酒駕的結果是被吊銷駕照,而生在曹操這樣的家庭,一次酒駕闖出的禍端,失去的卻是繼承人的資格。

其實,曹操在之後的日子裡,也並非完全不給曹植機會,但此時的曹植已經徹底放縱自己,自暴自棄。

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守城的曹仁告急,曹操準備讓曹植率領大軍前去增援。

但是,破罐子破摔的曹植在臨行前喝得爛醉如泥,路都站不穩,身為主將如此狼狽,令曹操十分不爽,一個連自己都管不好的人,將來如何能管理天下,當即撤銷了曹植的軍職,不再錄用。

與曹植截然相反的是競爭對手曹丕,雖然沒有弟弟曹植那樣的才華,但卻很努力地為曹操分憂,做起事情來成熟穩重,事必躬親,在朝中的影響力和口碑越來越好。

康德說,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一個人有多自律,將來才會有多自由。

曹丕當家以後,曹植就被遣送去了外地,一輩子都在監控之下,最終鬱鬱而終。

02

你的圈子,決定了人生高度

有一個人對曹植的人生起到了很重要的影響,這個人就是曹植的老師:大才子楊修。

兩人都是當世的傑出才子,亦師亦友,十分投緣,同時楊修也是曹植在繼承人爭奪戰背後的重要謀士。

曹操作為一代梟雄,對繼承人的人選十分看重,在二十多個兒子之中,最終在曹丕、曹植兩人之間搖擺不定。

所以,曹操會經常對兩人進行考核、測驗,希望能挑出一位真正優質的繼承人出來。

楊修可以說是最能讀懂曹操心思的人,他自然希望自己的學生曹植能夠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勝出。

於是,他便利用經常在曹操身邊行走的便利,經常為曹植在考試中輸送便利,以希望曹植能得到曹操的欣賞。

但是,曹操何等聰明的人,不久就看出了端倪,這也是曹操殺楊修的真正原因,說大了,你這是在耽誤曹家天下的未來,豈是兒戲。

正是因為楊修有這樣的舉動,曹操對於曹植也是頗有微詞,而這兩人又時常膩歪在一起,喝酒吟詩,不思為朝廷分憂。

反觀曹丕這一方,司馬懿、賈詡等人比較傾向於幫助曹丕,但是這些人從不正面干涉。

賈詡也是一個讀心術很強的人,也很懂曹操的心思,於是曹丕就去問賈詡,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父親重視我。

賈詡說得很簡單,你需要做一個自律的人,勤快做事,本分一點,主動去為你父親分擔,學者治理國家。

這些話都是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但卻很實用,特立獨行的曹操就喜歡實幹的人。

這就是兩個陣營的人所不同的處事之道,結果是天南地北,差距越拉越大。

繼承人之戰,聰明的曹植為何敗給了曹丕?

一個人的交際圈子,往往會決定他的人生是什麼樣子的。

你和努力的人在一起,你也會變得努力,你和頹廢的人在一起,就很容易墮落。

自身的不自律,再加上他所處的圈子也不太自律,這最終葬送了曹植大好的前程,縱使才華出眾,依舊敗給了曹丕!

不自律,毀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