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濟南的「四奇」——戴老道沉冤趵突泉!

老濟南的“四奇”——戴老道沉冤趵突泉!

咱們說過了,德王喜歡濟南就在濟南建造了德王府,到了清朝就成了山東巡撫衙門。到了民國呢,就是山東督辦公署。住的是國民政府山東省主席。在這裡居住的山東省主席最有名的當然是張宗昌和韓復榘了。張宗昌在山東盤踞了3年,韓復榘也在山東七年有零。

老濟南的“四奇”——戴老道沉冤趵突泉!

大軍閥張宗昌自1925年4月入主濟南,成為山東督辦後,便住進了珍珠泉督辦公署(也就是德王府山東巡撫衙門),將珍珠泉大院內的五鳳樓作為他的私人府邸。

五鳳樓附有一座戲樓,專為他本人及其父母、妻妾做壽時在此演戲。每年做三大壽、三小壽。

三大壽是他本人和其親生父母的生日;三小壽是他後母侯氏、原配袁氏和七妾孔氏的生日。

他曾數次將北京名伶用專車接來演出。他父母做壽時,多在濟南演出三天。

據記載,民國十六年(1927年)2月10日,張宗昌的父親過生日,張宗昌特意從北京請來梅蘭芳、餘叔巖、王又宸、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等京劇名伶到珍珠泉督署內演唱堂會,當時在濟南唱得正紅的五音戲演員“鮮櫻桃”也在被請之列。

大家都知道濟南三大名勝那就是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被稱為“天下第一泉”。

老濟南的“四奇”——戴老道沉冤趵突泉!

元代詩人兼書法家趙孟頫任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期間登上泉池西側“勝概樓”寫的一首詩:

“濼水發源天下無,

平地湧出白玉壺。

谷虛久恐元氣洩,

歲旱不愁東海枯。

雲霧潤蒸華不注,

波濤聲震大明湖。

時來泉上濯塵土,

冰雪滿懷情興孤。”

詩中“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聯淋漓盡致地道出了趵突泉的磅礴氣勢,被當作楹聯懸掛在泉池岸邊濼源堂大門兩旁,尤為人們稱賞。

老濟南的“四奇”——戴老道沉冤趵突泉!

那麼趵突泉幾千年來那麼噴湧,她這泉水是哪裡來的呢?為什麼永遠也噴不完呢?

張宗昌也想知道。他有一次去遊覽趵突泉,還做了一首詩呢。

張宗昌愛做打油詩大家都知道,他一看趵突泉三股水柱噴湧大如車輪,氣勢非常啊,他也順口作了一首打油詩:

趵突泉,泉趵突,

三個眼子一般粗。

三股水,光咕嘟,

咕嘟咕嘟光咕嘟!

老濟南的“四奇”——戴老道沉冤趵突泉!

身邊的幕僚、濟南當地是紳士都齊聲稱讚,有一個齊魯大學的教務長還煞有介事的說:“主席真是博學多才啊。趵突泉一開始就叫咕嘟泉啊! 主席一句話說到根兒上了。呵呵”。

這傢伙便口沫橫飛的講了一個趵突泉的來歷:

說是很早的時候,濟南地區經常那個乾旱,瘟疫橫行啊,死人無數。平時連吃水都很困難,需要僱人去很遠的地方去挑水。

這一年有個挑水為生的小夥子叫鮑全,他決心拯救大家,所以就到處打聽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瘟疫,那裡有好的醫生大夫。這一天鮑全在半路上遇到一個白鬍子老頭,躺在路邊,他就把老頭扶起來,給他喝點水,但是老頭一下子把鮑全的兩桶水都給喝光了。還是不夠啊。老頭說,我病了,你需要去泰山腳下的黑龍潭挑水來,我喝了才能治好我的病啊。鮑全就答應去泰山腳下挑水。

老頭說這裡離泰山有一百多里地啊,不容易啊,我送你一條柺棍兒吧,也許到時候用得上。鮑全就拿著柺棍挑著水桶來到了泰山腳下的黑龍潭,可是剛到潭邊兒,自己手裡的柺棍兒“嗖”的一下子就鑽到水裡去了。鮑全來不及撒手,也被帶到了水裡。

一直沉到了黑龍潭的水底下,原來是座龍宮。黑龍潭的黑龍說那個白鬍子老頭是他的哥哥,是要幫助鮑全的啊。黑龍就從龍宮取出來自己的一把白玉壺,裝了滿滿一壺龍宮的玉液。告訴鮑全,說你回去之後,只要讓得了瘟疫的人喝上一口白玉壺裡的水,他們的病就會好了。你就可以滿滿的把濟南當地的瘟疫治好了。保全很高興,謝過了黑龍騎著柺棍兒就離開了龍宮。

鮑全自從有了白玉壺,到處給人治病還不要錢。可是被當地的大官知道了,就來搶鮑全的白玉壺。鮑全就把白玉壺偷偷的藏了起來,挖了個坑埋到了自己家一顆大柳樹的底下。

等大官派人把保全抓走,然後來搜查白玉壺的時候,突然樹下冒出了三股泉水,越來越大,最後流到了鮑全家的北面一個大坑裡,形成了一片水潭。

這裡就是趵突泉北面的五龍潭。到了唐朝的時候這裡叫水安寨。

老濟南的“四奇”——戴老道沉冤趵突泉!

山東的秦二爺秦瓊就住在這裡,到現在濟南五龍潭公園還有秦瓊府的故址呢。

從此濟南成了泉城,再也沒有瘟疫了。人們過上了安逸的生活。

一開始大家管這三股泉水就叫“咕嘟泉”,後來有人紀念鮑全,就慢慢叫成了“趵突泉”。

教務長這麼一說,張宗昌哈哈大笑,怪不得這個好問事兒的說“平地湧出白玉壺”啊,還真他娘滴有個白玉壺啊。

主席,是元代的大詩人元好問。

啊,他原來就好問啊,那好,俺老張也問問你。這三股水真是從泰山黑龍潭的壺裡來的嗎?

教務長一聽:哎呀,主席,我這個也是聽那戴老道說的啊。

什麼戴老道?

就是旁邊呂祖廟裡的當家的戴老道。

其實戴老道就在人群后面伺候著呢,張主席來了他能不出來迎接嗎? 教務長一喊,戴老道趕緊就過來了,見過主席。

張宗昌就問:你知道啊?

回主席的話,不錯。此趵突泉的泉水確實是來自泰山腳下的黑龍潭,不過並沒有什麼白玉壺,那都是傳說。只因為此濟南城四周高中間底,地下又都是石灰岩構造,所以泰山山脈的流水由底下都匯聚於此,這才形成了泉城的奇景啊。要是主席不信,咱們可以做個試驗。

什麼試驗啊?

主席可以命人呢預備百斤麥糠,從泰山腳下的黑龍潭撒下去,七天七夜之後,午時三刻必定有麥糠從趵突泉噴出來。這邊可以斷定趵突泉的水是來自於泰山黑龍潭了。

好! 張宗昌吩咐一聲,“張副官,趕緊預備麥糠,去泰山黑龍潭撒下去,七天七夜之後的午時三刻,我要看看有沒有麥糠冒出來。要是有,俺有賞。要是七天七夜後的午時三刻沒有麥糠冒出來,嘿嘿,槍斃!”

到了七天七夜之後的這一天上午,張宗昌帶著大家有一次來到了趵突泉,等著一起看有沒有麥糠冒出來。一直等到副官報時,說午時三刻已經到了,但是並沒有麥糠冒出來。

張宗昌吩咐一聲:“槍斃!” 有人就把戴老道拉到了趵突泉邊,隨著一聲槍響,戴老道就倒在了趵突泉邊上。

張宗昌帶著人剛要離開,突然有人喊了一聲:“看,麥糠!”

大家回頭一看,果然有麥糠不斷的從趵突泉噴湧出來了。

後來有人說,這個戴老道原來是教務長的同學,為了過去的恩怨,教務長買通了副官提前報了時辰,害死了戴老道。從此《戴老道沉冤趵突泉》的故事一直在濟南流傳。

直到後來張宗昌在濟南火車站遇刺身亡,還有人傳說跟戴老道的後人有關,還有人說戴老道本身就是革命黨人。

老濟南的“四奇”——戴老道沉冤趵突泉!

說完了趵突泉咱們再說說大明湖。還是說說張宗昌的詩吧。

張宗昌遊覽大明湖的時候也做了一首詩:

大明湖 明湖大

大明湖裡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躂

您看,他說一戳一蹦躂,可沒說呱呱的叫啊。因為大明湖

的蛤蟆它根本就不會叫。

老濟南的“四奇”——戴老道沉冤趵突泉!

大明湖裡“蛙不鳴”的千古之謎,在濟南流傳著一個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濟南北城曾是陸地,城北有個大明寺,寺住持是個貪淫好色之徒,在廟內設有陷井機關,坑騙糟蹋婦女,廟內常發生燒香婦女失蹤的事。因他有一身武藝,又勾結官府,人們不敢招惹他。

濟南東南山區有個姓程的人家,一個老媽媽帶著一兒一女生活。家境雖窮,但兒子程玉和忠厚老實,女兒程玉蓮模樣俊美心地善良,日子卻也過得和美。老媽媽忽得重病,臥床不起,一連三個多月。兄妹倆為求母病癒,到大明寺求神許願。大明寺的和尚趁二人閉目祈禱之機,將玉蓮陷入地下密室,企圖糟踐她。玉蓮不怕和尚的威逼,大哭大鬧地抗拒和尚的欺凌。程玉和祈禱完畢,睜眼不見了妹妹,和尚卻佯說玉蓮已走,將玉和推出寺外。玉和回到家中,老媽媽聽說玉蓮丟失,又急又氣就嚥了氣。玉和又跑到大明寺去找妹妹,和尚不讓進門,玉和就去衙門告狀。衙門的人聽說是告大明寺,不問青紅皂白,就把他推了出來,急得玉和在大明寺外哭喊著,漸漸昏了過去。

玉和、玉蓮兄妹二人的哭聲傳到天上玉皇大帝耳中,玉皇大帝問下界出了什麼冤枉事,千里眼向下一看,回奏說:“濟南府,東南山女子程玉蓮,因母病重,隨哥哥程玉和到大明寺燒香許願,被和尚陷進密室,哥哥昏倒在廟外,妹妹正被逼受糟踐,所以冤氣沖天。”玉皇大怒,立即命真武水神下界,把大明寺陷入水底,叫惡和尚都變成蛤蟆。真武大帝得令,就會同雷公、電母、雨師、風婆下了界。

大明寺的和尚在密室裡,正在用盡辦法逼迫玉蓮,忽見電光一閃,一聲震耳欲聾的炸雷,把惡和尚劈死在地,這時天昏地暗,雨暴風狂,整個大明寺陷進了地底,大水從地下漫了過來,大半個北城變成了一個湖。

玉蓮被雷震昏,當她甦醒時,身子已在北岸,見到哥哥也在身邊。她叫醒哥哥,兩人悲喜地訴說著經過,當她聽說媽媽為她丟失而著急死去時,痛苦極了。她痴呆呆地站了半天,縱身跳進湖水裡,湖中長出了一朵白蓮花。這個湖就是現在的大明湖,而玉蓮則變成了大明湖裡的白蓮花。為了懲治他們,由惡僧變成的蛤蟆的則只會生氣鼓肚,卻叫不出聲來。

後來為了永鎮大明湖,不讓這些和尚再出來害人。人們就在大明湖北岸修了一座真武廟供奉北極大帝真武爺,又叫 北極廟。

據說後來有一隻修煉成精的蛤蟆跑到了杭州西湖金山寺,就是後來的法海和尚。

法海和尚與白娘子的故事大家知道吧。

所以後來濟南大明湖裡也從來見不到一條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