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綠水青山 打造「金山銀山」

——高臺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帶來“三變”

記者周淑雲

天氣好了,空氣清新了,戈壁荒灘變綠了,這是高臺縣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給群眾的直觀感受。近年來,高臺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走綠色發展之路,實現了生態經濟效益雙贏。

黃沙蔽日變清風拂面

“以前這裡一颳風就黃沙漫天,今天同樣是颳風,但只感覺是風。”走進該縣重點風沙口之一的黑泉鎮金河灣,曾經的沙灘上已被大片綠色植物覆蓋,多種沙生植物也在這裡安家落戶,一派綠意盎然。黃曉清是甘肅源生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共同參與和見證了沙退綠濃的變遷,感觸頗深。

呵護綠水青山 打造“金山銀山”

呵護綠水青山 打造“金山銀山”

從黃沙蔽日到清風拂面,黃曉清的感受也是該縣廣大群眾的共同體會。近年來,高臺縣持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每年春季廣泛動員和組織機關幹部職工和適齡學生參加義務植樹活動,並大力實施“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國家生態公益林補償等重點生態建設項目,全縣森林面積累計達88.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2.9%。

呵護綠水青山 打造“金山銀山”

同時,探索實施荒漠化綜合治理,總結形成了“造、固、封”相結合的治沙造林模式,在各風沙口推廣紅柳平茬復壯、根域限制栽培、沙地滴灌節水造林等一批治沙造林技術成果,治理沙漠50.5萬畝,初步形成了外有天然植被封育區,中有防風固沙林帶,內有農田防護林網的綠洲生態防護林體系。全縣封育區內的植被覆蓋度從10%上升到30%以上,綠洲向沙漠區推進8至10公里。

爛河灘變生態氧吧

正值盛夏時節,高臺溼地公園從大清早開始就人氣爆棚,市民們在這裡鍛鍊、遊玩,盡享好生態帶來的舒適與愜意。“每天在這裡活動活動,人都感覺有精神了。”50多歲的丁玉琴和姐妹們,這幾年養成了新的生活習慣,每天都要到溼地公園呼吸新鮮空氣,跳舞鍛鍊身體。

呵護綠水青山 打造“金山銀山”

樹木蔥蘢、綠水環繞,樓臺亭榭、棧橋石階、彩色花卉點綴其中,相映成趣。面對如此水天一色、滿目青翠的美景,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垃圾遍地、臭氣熏天的爛河灘、垃圾場。

呵護綠水青山 打造“金山銀山”

高臺位於河西走廊中部,全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穿境而過,在縣域內形成了2.95萬公頃的溼地。基於對生態重要性、脆弱性和獨特性的認識,縣上堅持把黑河溼地保護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緊密結合,把生態建設作為帶動城市綠色轉型的催化劑,把大湖灣生態新區建設作為綠色轉型的“立足點”,啟動了由新城區、黑河溼地公園和大湖灣文化旅遊風景區三部分組成的大湖灣生態新區建設,對縣城黑河沿岸的3.05萬畝溼地、水面、荒灘和鹽鹼地進行了疏浚、改造和修復;投資13.6億元,完成了新城區公建項目、崇文樓、湖心島木屋等百餘項重點項目;配套跟進道路、供暖、給排水等市政設施和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及商貿、休閒、旅遊等設施,形成了集行政辦公、休閒居住、商貿物流、生態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生態樣板區。先後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縣城成功創建為“國家園林縣城”,溼地公園被命名為“國家城市溼地公園”。

呵護綠水青山 打造“金山銀山”

大湖灣生態新區已然成為縣內外百姓、遊客休憩、遊覽勝地。

戈壁荒灘變綠色良田

不僅要綠起來,還要富起來。走進位於合黎鎮八壩灘的新綠達農林科技有限公司,整齊排列的近百座高標準日光溫室在一片戈壁荒漠中格外耀眼。由於地處戈壁灘,沙多土少,公司在開發初期就投資300多萬元挖沙換土進行改良,建成防風固沙林帶20公里,定植桃、杏、大棗等優質果品採摘園200畝,使這個曾經風吹沙石跑的戈壁荒灘變成了綠色良田。

同樣,在位於黑泉鎮十壩灘的榮升枸杞產業園看到,一株株枸杞長勢喜人,成為沙漠裡的一道綠色風景。這幾天正好趕上枸杞修枝綁苗的時節,周邊農戶紛紛在枸杞園內打工賺錢,一派忙碌景象。“我們這裡以前風沙很大,自從建了枸杞園,不僅不刮黃沙了,還可以在家門口打工賺錢。”正在幹活的王梅說。據產業園負責人介紹,產業園臨時用工達3000人次以上。

呵護綠水青山 打造“金山銀山”

呵護綠水青山 打造“金山銀山”

呵護綠水青山 打造“金山銀山”

高臺縣在加大生態保護、築牢生態安全屏障的同時,把荒漠化治理與發展生態經濟結合起來,通過採取鼓勵農戶發展沙產業,扶持龍頭企業壯大綠色產業等措施,不斷創新沙產業開發模式,推動“防沙治沙”向“治沙用沙”轉變,實現生態經濟效益雙贏。至目前,全縣沙荒地利用面積近10萬畝,建成了駱駝城、許三灣等農業綜合開發區,發展形成了釀酒葡萄、沙區果園、制醬番茄、瓜菜制種基地等高效沙產業開發項目,全縣從事沙產業開發的各類企業達十多家,年實現收入9000多萬元,沙產業正逐步成為全縣群眾增收致富的一條重要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