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不可抗拒,退行性改变可以延缓

衰老不可抗拒,退行性改变可以延缓

衰老不可抗拒,退行性改变可以延缓
衰老不可抗拒,退行性改变可以延缓

门诊中常常遇到许多中老年患者胸闷、气短、活动后气促;另外,还有些中老年人常常主诉头晕眼花、四肢乏力以及睡眠差等不适;更多的中老年人常有腰痛或者肩关节、膝关节,甚至是全身关节酸痛,活动后反而减轻。经检查并没有器官的器质性病变,而是心、脑、骨等一系列老年退行性改变。

衰老不可抗拒,退行性改变可以延缓

1.什么叫退行性改变?

中老年退行性改变是指人到中老年后身体各种机能的下降,表现为代谢减慢或者器官功能减退。它是人类老化的过程,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中老年退行性改变犹如老化后的机械钟,随着时间的流失,钟表内各个零件均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久而久之,各零件又会达到一种磨损后的平衡。倘若定期进行打油保养,虽然这时的机械钟可能不再像以前一样走时精准,但各零件还能继续保持着运转。

2.退行性改变与器质性病变有什么不同?

中老年退行性改变和器质性病变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器质性病变是一个病理过程,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某个或多个脏器功能损伤或减退,从而出现病理表现。而中老年退行性改变是整体器官功能的退化,某些器官功能可能表现更为明显,比如脑动脉硬化表现为认知或者记忆减退;骨质疏松表现为腰背疼痛。那么,对于中老年退行性改变和器质性病变,我们究竟该如何鉴别呢?

衰老不可抗拒,退行性改变可以延缓

由于中老年退行性改变和器质性病变两者症状及表现极为近似,有时难以区分。因此,我们在临床上常常在诊断中老年退行性改变之前,必须首先排除器质性病变,可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来鉴别。例如,老年人出现胸闷、心悸,心电图仅仅轻度的缺血、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没有显示冠状动脉阻塞、而心脏B超显示心肌瓣膜僵硬、钙化,很可能就是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如果中老年人伴有认知以及记忆功能减退或者行为改变,但影像学(颅脑CT、颅脑MRI)没有发现颅内病理性改变,而更多的是老年性脑萎缩,那很有可能是脑功能退行性改变;很多老年人骨关节疼痛,如果类风湿因子、抗角质蛋白抗体或抗环瓜氨酸多肽等检查阴性,影像学(X片、CT、MRI)没有骨质侵蚀或受累关节没有明显的骨质病变,而骨密度检查提示骨质疏松,那么很有可能是骨关节退行性改变。

由于中老年退行性改变是自然生理退变现象,是正常衰老过程,而非器质性病变,我们不应对其过度进行治疗,而应以保养为主;此外,退行性改变还在一定程度又会转变为器质性病变,因此,退行性改变预防远远大于治疗。

退行性改变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因此,中老年人达到一定年龄后,就应该对身体进行评估,根据自我情况选用中医所说的“治未病”来推迟退行性改变发生,达到改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以及延缓衰老的目的。“治未病”范畴包括:保持心情舒畅,控制原发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调节饮食、生活习惯和运动方式,以及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调摄。

那么,究竟何时需要开始自我预防以及具体方法有哪些呢?以下我列出一些常见的退行性改变发生年龄以及预防手段作为大家的参考。

心脑血管退行性改变的预防

心脏功能退行性改变易在45~60岁之间发生,脑退行性改变常发生在65岁以后,当达到上述年龄时,可通过调节饮食、生活习惯以及中医养生来延缓心脑功能退行性改变。

1.饮食

①控制高脂肪食物摄入量,多吃膳食纤维食物(魔芋、全谷类粮食、胡萝卜、蔬菜等),此外,还需适当吃胆固醇食物,因胆固醇是提供脑功能的原料,是人体细胞膜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延缓老年性痴呆、保证心血管内皮细胞完整的作用,不可过度忌食高胆固醇食物,否则易导致贫血、营养不良以及老年痴呆的发生。

②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食物(枣、猕猴桃、花菜、青辣椒、橙子、西红柿等):维生素C有助于预防老年性痴呆、动脉硬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

2.生活习惯

①保持大便畅通,以免因屏气阻碍血液回流心脏,加重心脏负担。

②打太极拳:太极拳是集武术、中医导引术的完美结合,动作柔和,是“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其“动静结合,精神内守”的锻炼方法,具有锻炼大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肺活量、锻炼骨骼肌以及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

③多进行主动学习如下棋、读书、阅报:人步入中老年,要严防惰性,防止脑功能退化。因而,应主动的去学习,锻炼大脑功能活动,让大脑“越动越灵”。

3.中药

①胡桃肉(核桃仁):性味甘温,具有健脾开胃、润肺强肾、温肠通便的功效。中医学认为“脑为髓之海”,而“肾主骨生髓”,核桃仁为补下焦肾命门之药,因而核桃仁具有补肾益脑的作用,是药食俱佳之物。而且现代医学证实了上述观点:核桃仁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调节保健作用,可增强大脑思维和记忆;核桃仁中亚麻酸是大脑必须摄取的最佳营养物质。

②酸枣仁:性味甘平,具有宁心安神,养肝敛汗的功效。酸枣仁具有镇静、催眠,养血安神的作用,可改善心肌缺血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与灵芝同食,能够明显减轻心脾气血虚亏人群中睡眠障碍问题。

骨退行性改变的预防

骨退行性改变易发生在5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可通过“开源”、“截流”以及中药来延缓骨退行性改变。

1.“开源”

①多吃一些含钙、磷的食物,如牛奶、乳制品、豆类、虾等;

②多吃含镁、锌元素食物:相比于钙元素,镁和锌元素常常不足,二者分别参与骨形成以及调节骨转换,因此,多吃含“镁”食物(干苔菜、松子、榛子和墨鱼干等)和含“锌”食物(牡蛎、南瓜子、花生、巧克力等)有助于防止骨质疏松。

2.“截流”

适度进行有氧的户外锻炼,多晒太阳,增强钙质吸收,防止骨质流失,但需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导致骨关节损伤。

3.中药

①山萸肉性味酸温,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脱的功效。联合枸杞子、粳米入砂锅煮粥后食用,能够治疗腰膝酸软,头晕目眩。

②怀牛膝:性味甘苦酸平,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效。怀牛膝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流闭塞。此外,怀牛膝在补肝肾强筋骨的同时还能具有填精补髓健脑。现代药理学已经证实其具有降血压以及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 陈乾 撰稿

衰老不可抗拒,退行性改变可以延缓衰老不可抗拒,退行性改变可以延缓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衰老不可抗拒,退行性改变可以延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