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抄了藍玉的家,發現一張畫,勃然大怒,殺了兩個不該殺的人

導讀:明朝的開國之君洪武大帝朱元璋,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他出身社會最底層,因此他在稱帝之後,面對天下飽經戰亂之苦的廣大百姓,抱有深深的眷戀之情,發自內心的想要讓農民擺脫貧困,早日過上溫飽安定的生活。

為此朱元璋和文臣謀士們制定了很多優惠利民的政策,比如由朝廷向農民發放耕牛和種子,減輕民間稅負,甚至免除百姓幾年的徭役,嚴懲敢於欺負百姓和貪汙受賄的貪官,目的就是鼓勵百姓開墾荒地,早日恢復社會生產力,儘早地讓大明的百姓都能吃上飽飯。

朱元璋抄了藍玉的家,發現一張畫,勃然大怒,殺了兩個不該殺的人

在朱元璋的勵精圖治下,明朝的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初步的恢復,老百姓也慢慢地能夠吃上飽飯,過上安定的生活了,但是有一部分人卻到了黴,因為朱元璋覺得他們的所作所為,和自己大力發生產,恢復社會經濟的旨意是相背而行的。原來這部分人,是城裡的官員、富戶和鄉下的地主,他們家境優裕,自然是不愁吃穿,也用不著為了生計去努力奮鬥,平時就喜歡蹴圓(就是蹴鞠,相當於現在的踢足球)、學唱曲、下棋、打雙陸等頤養性情的雅緻活動。

朱元璋抄了藍玉的家,發現一張畫,勃然大怒,殺了兩個不該殺的人

這些事情在現在來看是再正常不過的,不過在當時國家還比較貧窮的情況下,有錢人這麼做不但會招來百姓的不滿,而且會形成一種奢靡的社會風氣,和朱元璋提倡的大力發戰生產的樸素作風是相悖的。所以朱元璋決定殺殺這種風氣,為此,在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朱元璋專門下了一道聖旨,規定:“學唱的割了舌頭,下棋、打雙陸(一種古代的賭博遊戲)的斷手腕,蹴圓(踢球)者卸腳。”我們知道,舌頭被割會失血而死,斷手和卸腳會致殘。朱元璋是九五之尊,說話一言九鼎,他下了聖旨之後,富人們自然不敢再做上面的事情了。

朱元璋抄了藍玉的家,發現一張畫,勃然大怒,殺了兩個不該殺的人

朱元璋對百姓是非常仁慈寬厚的,但是對待貪官汙吏和囂張跋扈的功臣是絕不手軟的,就在頒佈上述聖旨的同一年,平時欺男霸女,囂張至極的大將涼國公藍玉勾結同黨,意圖造反,被朱元璋擒獲殺死,藍玉的皮被剝下來填草,以儆效尤。藍玉死後,朱元璋餘怒未消,下旨將藍玉抄家,同時大肆搜捕和藍玉有關係來往的官員與文人,哪怕是隻給藍玉寫過一個字,也要逮捕,務必將藍玉的黨羽一網打盡,一個不留。

當時有一個著名的大才子,此人名叫孫蕡,孫蕡才華橫溢,綽號西庵先生,是洪武三年的進士,為人清高自持,志向遠大,史料稱其“負節概,不妄交遊。”然而孫蕡才華過人卻命運坎坷,一生都只是小官,不過他的詩文寫得很棒,竟然得到藍玉賞識,成了藍玉的座上賓。

朱元璋抄了藍玉的家,發現一張畫,勃然大怒,殺了兩個不該殺的人

孫蕡曾經為藍玉珍藏的一幅畫題過詩,這本來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藍玉垮臺之後,這幅畫就成了孫蕡勾結藍玉的證據,孫蕡因此被朱元璋逮捕,朱元璋下旨讓一個指揮監斬,命劊子手將孫蕡砍頭示眾。孫蕡在刑場上,被砍頭之前,悲從中來,不由得做了一首絕命詩:“鼉鼓三聲近,西山日又斜。黃泉無客舍,今夜宿誰家?”孫蕡讀完詩就被砍頭了,但是監斬的指揮把這首詩記住了,然後回去向朱元璋覆命。

朱元璋抄了藍玉的家,發現一張畫,勃然大怒,殺了兩個不該殺的人

​朱元璋得知孫蕡已死,心中有些後悔,因為他知道孫蕡是個大才子,於是就問監斬的指揮:“孫蕡死前說了什麼?”指揮就將孫蕡讀的絕命詩告訴了朱元璋。沒想到朱元璋聽了龍顏大怒,呵斥說:“有此好詩,何不早奏!”說完朱元璋居然下旨將指揮斬首。其實孫蕡和藍玉並無勾結,只是普通的詩文來往,因此不該被殺,至於指揮死得更冤枉,因為他完全是按照朱元璋的旨意辦事,朱元璋因為後悔殺了孫蕡,卻拿指揮出氣,殺了兩個不該殺的人,這件事做得不地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