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陽不升,百病叢生!所謂養生,說到底就是養脾陽

今天我們來和您說一件事,這就是養生,到底應該養什麼。

說起來,養生這個詞兒,本來就有很大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說,養生這件事,意味著我們要去主動做些什麼,從而對身體產生良性的影響,這才叫做養生。

脾陽不升,百病叢生!所謂養生,說到底就是養脾陽

就像養鴿子,我們需要打掃鴿籠。養魚,我們需要餵魚食。養花,我們需要澆水一樣。

養生,我們能做什麼呢?

要知道,我們的身體,從出生那天起,就按照自己的軌道運行著。很多時候,它們並不需要我們過多地去“養”。只要我們按照臟腑的規律辦事,就可以了。

所以說,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養生”,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因為身體,有些時候,不需要我們去“養 ”。

但是,有一個臟器,的確需要我們養。

我們可以為它做很多事情。面對它,我們的養生,實在是大有可為,有很多事情要做。

這就是養護我們的脾陽。

脾陽不升,百病叢生!所謂養生,說到底就是養脾陽

我們都知道,脾為後天之本,是一身氣血生化之源。脾所生化出的氣血和水谷精微,不但充養著我們的四肢百骸、五臟六腑,而且還是先天之本——腎精的有效補充。正是因為有了脾陽的支持,我們的腎精才可以在進進出出之間,維繫我們一生所用。

所以,脾陽不能虧虛。一旦脾陽虧虛,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脾陽虛的尷尬境地。

什麼是脾陽虛呢?

這裡的主要表現,就是食慾不振,一吃東西就腹脹,即所謂“納減腹脹”,同時肚子疼,綿綿不止,大便比較稀薄,不規律。全身有一些乏力,免疫力低,容易感冒。這些,說白了,就是“脾氣虛”的一些表現。脾陽虛和脾氣虛有什麼關係呢?因為脾陽虛多半是脾氣虛發展而來的。所以,脾陽虛的人,往往兼具脾氣虛的表現。

接著再看,這類人的腹部,喜溫喜按,用手捂著,或者用熱水袋溫著,就好受一點,同時四肢發涼,怕冷,精神萎靡,面色發白或者虛浮。這些,就是脾陽不足,身體失於溫煦所致,乃是寒象的典型表現。

由於脾陽不足,脾失去運化之能,所以水溼不運,我們的身體就可能浮腫,小便就會短少,女子帶下量多。看看舌頭,我們多半舌質淡胖,或者有齒痕,舌苔白滑。

看官,這些症候,在您,或者您身邊朋友的身上,是不是曾經出現過呢?

脾陽不升,百病叢生!所謂養生,說到底就是養脾陽

要知道,傷害脾陽的事情,實在太多了。首先,腎陽虛就可能引發脾陽虛。過嗜生冷之物,可能會誘發脾陽虛。脾氣虛日久,還會誘發脾陽虛。平時不注意保暖,或者夏季貪涼吹空調,也會對脾陽虛的形成帶來促進作用。脾陽虛廣泛存在於各類具體的病症中。祖國傳統醫學所說的胃脘痛、嘔吐、反胃、腹痛、洩瀉、水腫、帶下等病症,以及現代醫學所說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腸炎、慢性腎炎等,都可能有脾陽虛的影子。

那麼,面對脾陽虛的局面,我們有什麼辦法改善呢?

在這裡,本著傳播中醫傳統文化的初衷,我們給您展示一張古方。它是中醫學裡面所公認的,對脾陽虛有著很好治療效果的方劑。藥用附子、人參、乾薑、白朮和炙甘草。

脾陽不升,百病叢生!所謂養生,說到底就是養脾陽

脾陽不升,百病叢生!所謂養生,說到底就是養脾陽

這裡面,人參、乾薑、白朮和甘草都是健脾、散寒、溫陽的。尤其是人參、白朮,健脾益氣的作用很強。乾薑一味,可以暖中驅寒。附子,作為溫補腎陽的藥材,幫助我們壯腎陽而升脾陽。如此一來,溫中散寒,補氣健脾,效果值得期待。

脾陽不升,百病叢生!所謂養生,說到底就是養脾陽

脾陽不升,百病叢生!所謂養生,說到底就是養脾陽

這古方,本來是有名字的。但是為了避免廣告嫌疑,我們在這裡不去多說了。您只要瞭解其中的要義,也就足夠了。您把這附子、人參、乾薑、白朮和炙甘草五味藥記住了,自去查看搜索,也就知道了。

為了養脾陽,我們除了必要時應用方劑,還可以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同時不吃任何寒涼低溫之物,夏季不貪涼,同時吃飯細嚼慢嚥,杜絕暴飲暴食,做到三餐定時定量。只有這樣小心翼翼地呵護脾陽,我們的身體健康才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