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誦詩詞你看的是情懷,他誦詩詞你看到的命絕

李煜,或稱李後主,為的末代。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生於七夕,卒於七夕,滿滿地活了42歲。

961年 李煜即位稱帝,定都金陵

971年 宋軍滅後,李煜表示他不對抗宋,還對宋稱臣,改稱自己江南國主。

973年,宋太祖令李煜至,李煜託病不往。宋太祖遂派攻打南唐。

974年 金陵陷落,南唐滅亡。後主被俘虜並押解汴京(洛陽)

975年,李煜在被封為(宋太祖是奚落他,給臉不要臉還違命?)

976年 宋太祖趙匡胤暴亡,其弟即位,稱宋太宗

978年,(南唐舊臣)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息:"當初我錯殺、,悔之不已!"。意思我要是不錯殺這倆人我至於淪落到現在這樣。另外,在後主生日之前,寫了首註明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然後七夕當天與后妃們聚會,李煜卒,年四十二。第一你都是囚犯了你還像個皇帝一樣召集后妃們熱鬧熱鬧,重溫舊時光啊?作死;第二你本來就不是個皇帝的料子,被擺上去的而已,你還感慨我要是。。。。。就。。。。。。,這個造句非常荒謬,沒認清自己,也沒認清形勢,該死。

李煜從小深宮生長,長於婦人之手,驕侈,好聲色,又喜;喜高談,不恤政事。這與毛主席評論的一樣:南唐後主雖多才多藝,但不抓政治終於王國。還有一點,他的舊臣徐鉉曾經說他是"本以惻隱之性,仍好竺幹之教。草木不殺,禽魚鹹遂。……以厭兵之俗當用武之世,孔明罕應變之略,不成近功;偃王躬仁義之行,終於亡國。道有所在,復何愧歟!",意思就是本就是個書生,還是個深宮的書生,蟲鳥不傷,六畜無害,厭惡兵器武藝,卻生於亂世之中,焉有不亡國的道理?每行都有各自的生存之道,皇帝也有,後主這樣的集享樂至上,仁慈至極於一身的性格不適合混皇帝這一行,幸好有詩詞流傳至今。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南唐後主的詞給了極高的評價:李重光之詞,神秀也(李重光即後主)。……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說後世很多的詞人都學些後主的風格,所以有人甚至說後主是婉約派和豪放派的模板,很多人認可,我們也就沒必要較真了。詞是不錯,比如《破陣子》的氣勢和婉約並存: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最近央視的《經典詠流傳》上孟庭葦重出江湖,演繹了那首《虞美人》,曾經高亢甜美的孟庭葦如今多了滄桑,她的嗓音完美第表達了後主的那種無奈和悲涼,就像聽到孟庭葦的歌聲時,你卻再也回不去你的青春一樣。

別人誦詩詞你看的是情懷,他誦詩詞你看到的命絕

別人誦詩詞你看的是情懷,他誦詩詞你看到的命絕

別人誦詩詞你看的是情懷,他誦詩詞你看到的命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