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信是怎么被一步步毁掉的?!

让孩子建立自信有五大通道,分别是身体外表、运动能力、行为表现、学习成绩和社会性接纳。

身体外表和运动能力就不多说了,本文,我们来说说行为表现、学习成绩和社会性接纳对孩子自信方面的影响。

行为表现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大到孩子的兴趣特长,小到孩子每一个行为习惯,都会对孩子的自信产生影响。

一方面,行为表现本身的优劣会影响人的自我评价,同时,他人对自己行为表现的评价和反馈也是发展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孩子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尤其是孩子心目中有威信的老师和父母,他们的一言一行往往是孩子评价自己的尺度。

比如三年级的小泽,小家伙长得眉清目秀,帅气极了。初次去学校,他害羞地拉着妈妈的手,给人感觉有点像小姑娘。小泽妈妈说,孩子哪都好,就是不太自信,紧张起来连话都说不清楚,总是“然后……然后……”听得人干着急,可他就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以前学校的老师看到他的这种情况,怕耽误其他同学的上课时间,干脆就不再提问他了。

换了一所新小学,小泽还真如他妈妈所说,从不和老师互动,在课下和同伴们玩耍时,稍微受点委屈就偷着抹眼泪。一举一动,真就缺了点小男子汉的味道。经过和小泽妈妈的进一步沟通,发现小泽妈妈的性格有些强势,对孩子要求比较高。小泽还有个哥哥,她也没少拿这小哥俩比较。所以,原本性格柔弱的小泽被越比越弱,越比越没自信。其实小泽不是妈妈说的胆小和怯懦,只是受到父母负面评价的影响,对自我的评价太差了。小泽需要的,是他人的关注和鼓励。

孩子的自信是怎么被一步步毁掉的?!

为了保证小泽能跟上课程进度,老师只能在课下给小泽“开小灶”。在补习的过程中,老师发现,虽然小泽上课时不愿跟老师有正面的连接,但老师讲的内容他可一点都没落下。老师借助跟他私下连接的机会,不断鼓励他,给予他肯定。以前从未受到过如此多关注的小泽,慢慢打开了心扉。在课堂上,老师一个眼神示意,他就能举起手回答问题了。不论讲什么,讲得对或错,讲得多与少,老师都会给他很大的鼓励。有了成就感的小泽也在不断改变着,现在甚至能充当老师的课堂小助手,站在讲台上和大家分享了。

像小泽这样曾经不自信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很大程度都是因为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过于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当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时,心急如焚地责怪、批评孩子。孩子的心灵空间被种种压力侵占,变得越来越不自信,精神力越来越差,智育自然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如此就把孩子的教育推向了一个恶性循环当中。所以,父母对孩子行为表现的评价非常重要,适当地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孩子才会认可自己的行为表现,获得自信。

而与其他几大通道相比,学习成绩并不是最容易改善的,可却有无数家长在这个通道中苦苦纠结。其实说到学习,哪个孩子不想有好成绩?哪个孩子不希望被老师、家长称赞和表扬?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成绩好的孩子学习越来越得心应手,成绩也越来越好;而成绩不好的孩子则学得越来越吃力,成绩也变得越来越不好。对成绩不好的孩子来说,表扬、奖励似乎与他们无关,理想与目标更是等于零,现实惨淡无光,未来更是遥不可及。他们能不茫然吗?还能自信吗?在这种状态下,他们的学习态度是得过且过,被动、消极,甚至还有抵触和抗拒。所以,家长们越是把学习成绩当抓手,孩子越没有自信,越是看不到效果。

孩子的自信是怎么被一步步毁掉的?!

每个孩子都是有个体差异的,不同孩子要区别对待。任何教育方式都不能“一刀切”和“齐步走”,看到别人的孩子“跑”得快,就恨不得自己的孩子能“飞”起来,许许多多的课外补课现象,也正是家长们急于求成的心理造成的。

在学习上,我主张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差异化教育,使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使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机会。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在简单的问题上获得成功,他才会有向新问题冲击的信心。家长和老师们放下压力,放下埋怨,才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逐步建立。

所以,你会发现,无论是从身体外表、运动能力、行为表现,还是学习成绩上入手提升孩子的自我评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获得社会性接纳自信,在字面意思上是相信自己,可是它隐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自信来源于信自和信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接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孩子通常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主要由家庭、学校、朋友圈这几部分构成,所以父母、老师、同伴对自己的评价非常重要。一份好的评价,能让孩子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孩子自信的直接来源。

三年级的溟溟,论运动能力,在班里不是最好的,论学习成绩,也只是中下等水平,可他的朋友却是学校里最多的。上到六年级,下至一年级,所有孩子都愿意和他一起玩。在校园里,每次看见他,都有几个孩子屁颠屁颠地跟在他身后,这号召力可是相当强。虽然其他的优势不太明显,可溟溟的脑子很灵活,性格也很豪爽,这就是他能吸引一群孩子的原因。

孩子的自信是怎么被一步步毁掉的?!

孩子的社会交往有三个层次,

一个是小伙伴愿意接纳他,认可他;另一个是他能够和别人一起玩,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合群”;最高层次就是小伙伴们都愿意主动找他玩,愿意听从他的指挥,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头儿”。溟溟就是在第三层次上的孩子,当其他同伴们用行动或语言证明自己愿意跟溟溟做朋友时,无疑是在向溟溟传递着“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的信息,感受到被肯定和接纳的溟溟自信感倍增。

可是,作为孩子成长支持系统中的一部分,有些家长对孩子却并没有做到足够的接纳,甚至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做到。“你怎么这么笨”“我就知道你不行”“你看看人家的孩子”……连爸爸妈妈都不尊重孩子,孩子还会有自尊吗?如果孩子没有自尊,其他的孩子又怎么会尊重他?如果别的孩子不尊重他,他哪里来的自信?

在学校,有的孩子很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这是非常宝贵的品质。有的学校却给这样的孩子贴上“调皮捣蛋”的标签,老师为了快速把他们限制在规则和秩序当中,有意无意地训斥和责备,让孩子感觉不被老师和群体接纳,当然就没有了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