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如果單論以少勝多,中國古代的經典戰例,三天三夜都說不完。這次不妨說說更經典的一款:

中國曆代王朝抗擊異族侵略的戰爭裡,無比精彩的以少勝多的妙筆!

一、西漢 :霍去病河西之戰

在少年英雄霍去病的璀璨戰史上,“以少勝多”是高難度而又從來舉重若輕的拿手好戲。出道的第一仗,就以八百騎兵秒殺了匈奴營帳,活活剁了兩千匈奴首級回來。但那一場還屬於打悶棍的低難度係數。待到以十九歲的年紀,率領萬餘漢軍精騎呼嘯西征,一個更高難度的情況也擺在眼前:殲滅駐紮河西佔有絕對優勢的匈奴渾邪王休屠王精銳,拿下河西走廊。

這個碰硬釘子的仗,在自詡“腦袋就是兵書”的霍去病的馬鞭下,驟然成了快打旋風的神場面。險惡的祁連山脈,成了漢軍鐵騎狂飆突進的平臺,幾乎不和敵人做多少細枝末節的糾纏,就是發揮機動力打奇襲戰,抓住敵人駐軍分散的毛病,逮住就是一頓打。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就這樣,這支戰鬥力和作戰意志強到瘋狂的漢軍,沿著祁連山脈來來回回打了兩遍,以傷亡數千的代價,累計斬殺匈奴軍四萬多人,活捉了連帶休屠王子在內的大小高官貴族一百二十多人,最後把嚇得求投降的渾邪王和四萬匈奴俘虜打包帶回。連通亞歐大陸的河西走廊就此拿下,從此為中華源源不斷帶來財富的絲綢之路,更是霸氣開通。

雖然在某些史書裡,留下了關於這位少年將軍的諸多吐槽,比如他帶兵不近人情,他講究美食享樂的做派。但這場輝煌勝利後,他的一幕震撼時刻,卻足以神回覆類似指責:他將漢武帝御賜的美酒倒入泉中,與歷經生死廝殺的戰士們一道開懷暢飲。這男兒血脈噴張的一刻,足以驗證鐵板釘釘的真理:只有這樣一位將軍,才能帶出一支征服祁連山脈,無堅不摧的鋼鐵軍團!

二、唐朝:劉仁軌白江口之戰

公元663年,剛剛平定了朝鮮半島百濟政權的大唐王朝,卻是橫遭一記悶棍:自以為翅膀長硬的倭國,竟然橫插朝鮮半島一腳,以重兵送回了百濟王子扶余豐,煽動起朝鮮半島大叛亂。

只有數千駐軍的大唐,驟然陷入到苦戰之中,以至於唐高宗都動了撤軍的心思。關鍵時刻,還是唐軍都督劉仁軌做出了決斷:不能走!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於是,在劉仁軌的堅持下,唐朝終於派出了水軍,開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跨海攻擊:以一萬水軍直撲白江口(今韓國扶安),攻打四萬兩千倭軍重兵保衛的百濟周留堅城。中日曆史上第一次驚天血戰,就以這看似懸殊的兵力對陣開始。

663年八月,唐朝與倭軍的水師,終於在白江口碰撞,本想以多欺少吃掉唐軍的倭寇水師,卻瞬間遭到了碾壓一般的打擊:唐軍巨型的戰船,外加強悍的弓弩投石機,甚至士兵們絕對優勢的戰甲,叫這場戰鬥瞬間進入了唐軍輕鬆吊打的模式。強弩發射的大唐火箭,呼嘯在白江水面上,四百多艘倭寇戰艦陷入一片火海,一萬多倭兵當場餵了魚。

這場戰鬥之後,強橫的百濟叛軍灰飛煙滅,數萬倭寇殘兵乖乖趴在白江口的泥淖裡,老老實實向大唐戰士投降。之後到元朝前夕的一千年裡,隋朝時還敢叫板隋文帝的倭人,一直對中華大地服服帖帖。正是應了一句老話:不打不服。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三、北宋:章楶平夏城之戰

北宋常被吐槽為“弱宋”,但很負責地說,北宋的軍隊並不弱。宋遼戰爭時,宋軍就打過一堆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王安石變法全面鋪開時,期鎮守西北的北宋西軍,戰鬥力更是直線暴漲,公認北宋禁軍中的翹楚,長期摁著西北老對頭西夏胖揍。如果不是“元祐更化”時期,打著廢新法招牌的舊黨們倒行逆施,把宋軍流血犧牲收復的西北六寨割給西夏,北宋的國防戰略態勢,原本要好的多。

而在宋哲宗終於親政,重新樹起變法強國的大旗後,一位憋了多年的鐵血戰將,也終於以一場對西夏的逆天勝利,重新打出了大宋王朝的國威軍威——章楶。

作為北宋一代婉約派詞人,寫出纏綿詩詞的章楶,卻是戰場上公認的殺神。宋哲宗年間重新調任西北前線後,面對舊黨亂割地後的嚴重戰略困局,章楶淡定祭出“淺攻”戰術,用二十天修好堡壘平夏城,似釘子一般直入西夏境內,

引來了西夏梁太后的四十萬大軍。沒想到,這才是章楶圈套的開始。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早在西夏大軍壓境之前,章楶就已經給平夏城的守將折可適做好部署,就要以平夏城為釣餌,釣西夏四十萬大軍。之後的十三天裡,面對西夏大軍近乎瘋狂的進攻,平夏城將士們以彈性的層層防禦決死抵抗,硬沒讓西夏前進一步。數萬宋軍合圍部隊到來後,期待已久的總攻終於開始,陷入宋軍層層追殺的西夏軍全線崩潰,小梁太后丟盔棄甲僥倖逃命。傾國之力的西夏大軍,歸建不到兩萬人。

這是北宋中後期,大宋對於西夏的一次空前毀滅打擊,戰後的夏崇宗毒死了小梁太后,派使者進汴京倉皇求和,賭咒發誓做大宋朝的好孩子。全面橫掃天都山的北宋,更打出了西北最好的戰略態勢。如果不是宋哲宗英年早逝,接下來的宋徽宗不作不死,武力一度到達巔峰的北宋,原本可以踩著西夏傲然崛起。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只可惜了,那麼多忠勇的大宋西北軍將士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