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丨《沙海》如何成爲盜墓筆記系列的翻身之作?

文 │劉肉英

“昨天剛置的景,今天就被風沙全埋了。”在沙漠拍攝了整整一個月的《沙海》每天都經歷著這樣的“絕望”。

令人“絕望”的不只被埋的置景,還有不停移動的沙丘、時不時刮起來的沙塵暴、以及9月就突然天降暴雪的氣候和古潼京里昂貴的白沙。“我們要品質,就是死磕,必須把好的拍下來。”總導演毛鯤宇回憶起那段拍攝經歷,至今都心有餘悸,看見有些“網友”見到古潼京的白沙竟然打一星,更是覺得非常無奈。

独家专访丨《沙海》如何成为盗墓笔记系列的翻身之作?

圖左:《沙海》總製片人、總編審 白一驄

圖右:《沙海》總導演 毛鯤宇

《沙海》拍攝了4個多月,輾轉多地,除了沙漠部分的實景拍攝,不同的幾個地下宮殿全部都是在北京影棚裡搭建的,還沒有出現的汪家基地也全部都是搭建的,“置景就花了大幾千萬,到了後期每天都在催導演拍快一點兒,錢一直都不夠用。”總製片人白一驄說。

好在最終的播出的結果是好的,曾經一次又一次被《盜墓筆記》影視化作品“傷害”的稻米(盜墓筆記粉絲稱呼)這次終於看到了一部滿意的作品,“只要劇情不崩……只要人設不毀……不求演技炸裂只要他夠自然……我幾乎已經沒有了期待。”沒看到《沙海》前,稻米的心境大多都是如此,但隨著《沙海》的開播,從角色到故事再到特效,都給了稻米們一次全方位的驚喜。

独家专访丨《沙海》如何成为盗墓笔记系列的翻身之作?

少年黎簇,中年吳邪

“吳邪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天真吳邪,而是一個擅於利用人心、擁有複雜性格的人物。黎簇是一個被選中的復讀高中生,其實也就是當年的吳邪。”白一驄曾經是網劇版《盜墓筆記》的編劇,也是《沙海》的總製片人、總編審,稻米們的心思,他也會去了解一二。

從最初被網友群嘲的網劇版《盜墓筆記》再到略有起色的《老九門》和現在被原著粉和觀眾徹底接受並開始逐步關注的《沙海》,南派三叔盜墓筆記系列IP的開發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而《沙海》的影視化也就預示著這一系列IP的生命力還在不斷延續。

“大家的經驗都在積累。”網劇《盜墓筆記》時期,白一驄只參與了劇本創作,《老九門》時期就開始更多的去深入製作內容,“《老九門》是我們雙方很好的磨合,我們其實在嘗試真正的去給粉絲做一些東西。”白一驄坦誠的說,但與曾經第一版《盜墓筆記》播出的市場情況不同,如今的稻米已經趨於平靜,不再有那麼大的熱情。

於是,《沙海》的第一步就是喚醒似乎已經進入休眠期的稻米,讓他們看到背後工作人員的誠意。在已經更新的6集中,《沙海》裡埋了太多能讓稻米們“瘋狂”的梗,“徐磊、菜頭”“不準叫他小哥”以及新月飯店、張起靈的黑金古刀,每一處隱秘的設計都能帶來一陣討論。

独家专访丨《沙海》如何成为盗墓笔记系列的翻身之作?

“看到有很多粉絲反饋說,我又被喚回來了,今天的首頁又‘活’了,其實真的挺感慨的。”《沙海》已經完成了第一步的奇襲,第二步就是去輻射更多影視劇受眾,觀眾看什麼?第一關注點或許就是演員。

吳磊為這部劇貢獻了一位有幽閉恐懼症、膽子不大卻足夠聰明的高中畢業復讀生黎簇,秦昊則給觀眾帶來了更具滄桑感的吳邪,二人之間有威逼利誘也有言傳身教,《沙海》是吳磊第一部已經播出的擔當男主角的作品,“在同年齡的演員中,吳磊的演技算得上比較好。”白一驄說。

演員和流量之間的關係很微妙,“純流量跟非流量演員最大的差距就在於粉絲的躁動程度是不一樣的,演員有人氣是好事兒,但如果不是那種純粹的靠流量去打的演員,我覺得對於演員本人來講並不是個好事,業務能力可以讓你走的夠遠,但流量總有一天會掉的。”白一驄很直率,同時也為這次對於“演員”的堅持而高興。

独家专访丨《沙海》如何成为盗墓笔记系列的翻身之作?

被父親關進小黑屋裡的黎簇帶來了《沙海》中第一個被觀眾反覆稱讚的演技片段,從最初的崩潰到強忍著找到的鐵絲撬門,再到鎖已經打開了但是依舊打不開門的再次絕望,最終選擇認命答應復讀時的無奈,這一些列情感轉變都通過吳磊的表演展示出來,“演員就應該演出角色的質感,光耍帥這件事兒觀眾可能覺得真沒那麼好看。”

蘇難和梁灣的意義

除了兩位男性角色之外,《沙海》劇中還出現了兩位女性角色,一個是醫生梁灣,另一位就是受人僱傭和吳邪一起探險的蘇難,這兩個角色都非常難得,畢竟在《盜墓筆記》中的筆墨多集中於吳邪的鐵三角,而在《老九門》中,丫頭出場不久就已近過世,而另一位重要的女性角色尹新月在第八集才出場。

“盜墓筆記系列的IP作品其實還是男性向的內容,這樣類型的內容其實觀看門檻比較高。”能有現在這樣的播出成績,對於白一驄和毛鯤宇來說已經實屬意外,畢竟同檔期的競爭異常激烈,《沙海》也並沒有流量演員加持。“如果全是男人戲,可能真的不好看。”

在這幾集的地下宮殿探險過程中,其實也有不少女性的角色,只不過都很快消失了,雖然並不是重要的角色,但是從觀感上來看,其實觀眾潛意識裡還是能感受到一些不同,另一方面,梁灣和蘇難兩個女性角色其實在原著中都是存在的,“兩個人的背景、線索、故事線都是現成的,為什麼不用呢?”

独家专访丨《沙海》如何成为盗墓笔记系列的翻身之作?

梁灣是汪家的棄嬰,但是目前她還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在後續的劇情中,她會找到自己身上的印記,並跟著線索尋找自己的身世,蘇難這個人物在原著中出現的比較靠後,但也是存在的,在劇中將這個角色提前,其實也很大程度平衡了觀眾的觀看感受。

盜墓筆記的故事獨立成章也相互聯繫,這也就是盜墓筆記系列作品有“季播劇”前綴的原因,經過三部網劇作品的不斷鞏固,盜墓筆記系列IP也在不斷進化,“《藏海花》和《沙海》其實都是盜墓筆記IP的分裂,也是一個全新的IP,這兩個故事與盜墓筆記的大事件、故事主線、故事背景全部相關聯,但是人物卻幾部都是全新的。”

《老九門》是《盜墓筆記》的前傳,其實也同樣是從盜墓筆記中分裂出來的IP,當年在《老九門》播出之後,還繼續開發了四部網大,分別以劇中的四位主要角色為主角,繼續創作的全新故事,同理,《沙海》也是盜墓筆記系列IP的一次分裂和融合,它融合了《盜墓筆記》中很多經典的人物,比如吳邪,另一方面也在推出了黎簇、蘇萬、楊好三人組成的“新鐵三角”,也是在將盜墓筆記的IP不斷擴大。

独家专访丨《沙海》如何成为盗墓笔记系列的翻身之作?

“我覺得季播劇的精髓在於,能通過分裂和融合的方式一直把這個故事講下去,而不是單純的去拍一二三部。”如果只是單純的延續內容而不豐富自身IP的話,故事遲早會走到一個死衚衕裡,而分裂融合的方式能把劇中的人物IP化,為日後新的故事做準備,就像漫威一樣,每一個經典人物都可以在新的故事中出現。

真金白銀的特效和置景

在內容上,《沙海》是盜墓筆記IP的延續和創新,而在製作層面,《沙海》卻是盜墓筆記影視化作品的一次破釜沉舟的改變。

“有多苦就有多嗨!”毛鯤宇笑著說。

如今再回憶起當初拍攝的4個多月,毛鯤宇依舊存著一股勁兒,“我們是苦了點兒,但至少觀眾沒有失望。”《沙海》第一集中,黎簇在一堆白沙中醒來,古潼京的白沙,寫出來只有6個字,但想要拍出來,真的太難了。

独家专访丨《沙海》如何成为盗墓笔记系列的翻身之作?

“關於白沙我們真的做了很多種嘗試,曾經把黃沙和人都拍下來,做後期調色或者做特效,但最終無論怎麼操作都覺得不合適,黃沙調成白色還是會比較汙,沒有真正去拍白沙那麼透亮。”為了拍攝效果,毛鯤宇鐵了心,花大價錢買到了上百噸的白沙,鋪滿了6000平米的影棚,造價成本可以想象。

到了後期,吳邪、黎簇一行人還會在古潼京裡發現海子,“看見這個情節的時候真的頭都大了,但是沒辦法,只能拍。”於是《沙海》劇組在6000平米的白沙之中又開始挖“海子”,“我們是生生的把影棚挖下去了,挖完之後用水泥灌上,然後再鋪。”花了血本,也真出內容,最終的播出效果能被觀眾認可,“值得,還是值得的。”

還有目前在劇中已經出現的“蹺蹺板”機關,在劇中雖然只有幾分鐘的體現,但是拍攝過程卻異常困難,“那塊木板很厚,很沉,我們兩邊拉鋼絲繩,一邊兒20幾個人,這邊起、那邊落,演員在上面跑,還要看蹺蹺板與牆的關係,非常難拍。”就這幾分鐘的內容,劇組拍攝了好幾天。

独家专访丨《沙海》如何成为盗墓笔记系列的翻身之作?

除了拍攝之外,為了觀眾能有更好的觀看體驗,在特效方面《沙海》也下了血本,第一集開始出現的九頭蛇柏,一瞬間就讓觀眾“提了一口氣”,作為一部網劇來講,這樣的特效質量算得上上乘之作。“這部劇中很多的生物都需要特效完成”,不同於之前拍攝之後才開始做特效的方式,“這次很多特效生物都是在開拍之前一個月就做好的,然後再後期與劇情融合。”

独家专访丨《沙海》如何成为盗墓笔记系列的翻身之作?

特效導演、視覺總監全程跟組,也會不斷與導演溝通最終的預計成片效果。

例如最終在成片中出現的孢子植物,其實最初的設計是類似於蝨蟞一樣的黑色小蟲子,後來在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在黑色的背景中,再出現一堆黑色的蟲子,視覺效果可能會不太好,所以最終選擇了更具美感的孢子植物。

“在充分溝通的前提下,肯花錢和時間去做好內容,是對觀眾的負責,也是對我們自己的負責,不能被打臉啊。”毛鯤宇看了看白一驄,二人相視一笑。這是靈河文化參與的第三部盜墓筆記系列IP作品,也是目前完成度最好的內容,盜墓筆記IP會繼續發展下去,在未來的某一天《沙海》也許還會被其他作品超越,但至少在當下,觀眾看見了創作者的誠意。

独家专访丨《沙海》如何成为盗墓笔记系列的翻身之作?
独家专访丨《沙海》如何成为盗墓笔记系列的翻身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