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不是依神通、感應,而是依法

唸佛不是依神通、感應,而是依法


“眾生憶佛,現前即見,頓也”,我們唸佛唸到心清淨、唸到心誠懇的時候,佛就現前,你就見到佛了。一定要念到心清淨、唸到心真誠,這個時候見到佛,你會不會歡喜?如果見了佛歡喜得不得了,給你說,你見不到佛,佛不會現前,因為歡喜心不是清淨心,你心不清淨。見到佛很歡喜,歡喜到得意忘形,佛還在面前,給諸位說那不是佛,那是魔變的。古來修行人,一生見很多次的佛,他一句話都不說的,他也不會告訴別人“我見佛了”,不告訴別人,絕不宣揚。這是好境界,見到如同不見,心裡面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決定不受外面境界影響,他心在三昧,心在定中,不受它影響。佛現前來,給自己做個印證,經上講的話沒錯,只是給你做個印證而已。現在見佛了,臨命終時佛決定來接引,決定沒錯的,唸佛人必定有這樣的感應。但是這種感應現前,你要保持你的清淨心,不必見到佛,見到這個也說,那個也說,那就大錯特錯。甚至於現在還有一種貢高傲慢的心理在那裡作祟,好像我修行,我自己不給人家說我見到一些瑞相,好像顯得我沒功夫,我沒有境界。沒有見到也造謠生事好像是見到了,彷佛見到,到處去宣傳,那騙人,自欺欺人,充面子,這是錯誤。這樣的心態學佛,不久他也能證果,證什麼果?證神經病的果。學上幾年,他的果報就先到精神病院,以後當然入三途,沒話說的。現前就神經分裂、神經失常,變成神經病,佛門常講著魔,來生必定是三惡道。所以,你見到一些瑞相不必說,你用不著說。古德自己境界只有給什麼人說?給自己的老師可以說,求老師做個證明,這可以。真正的大善知識可以講境界,不是這樣的人決定不說。因為念佛是依法,不依神通、不依感應,法是經典,我們只要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境界去做就行了,不依靠神通,不依靠感應。但是神通感應一定有的,有,我們不依靠,有,我們不炫耀,我們也不宣揚,我們宣揚的是正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要守住這四依法。這是講頓。“佛藏經雲,無覺無觀,名為念佛,無想無語,是名唸佛。”唸佛實在講是有覺有觀,怎麼會變成無覺無觀?唸佛人是有想有語,前面不是說憶佛,憶佛就是想佛,稱念,稱念是語,怎麼會變成無想無語?這個地方諸位一定要搞清楚,你要是望文生義那又錯了。無覺是無錯覺,有正覺;無觀是無邪觀,有正觀。《十六觀經》裡面講的,依照那個經典是正觀,不依照經典是邪觀,說得清清楚楚的。所以這個地方說的無覺是無妄覺,無觀是無邪觀,他有正覺、有正觀,這是念佛。什麼叫正、什麼叫邪?凡是與三經,現在我們講淨土五經,與五經一論相應的是正,與五經一論不相應的那就是錯覺,那就是邪觀。所以一定要依五經一論。無想無語,無想是無妄想,無語是無雜語,雜心閒話沒有。想就想阿彌陀佛,我們心裡頭不想則已,想就想阿彌陀佛,或者想經裡面的境界,想《大勢至圓通章》講的境界,想《無量壽經》的境界,想《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的境界,想十大願王,這是正確的。因此經要念得熟,念得熟我們常常就想,想西方極樂世界,那跟想佛是一樣的,完全相同,想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個法門是解行相應,非常著重於實行,行,實在講行門裡面觀想是最重要的。心裡頭常常有佛,常常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個境界就會現前。上一堂跟諸位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心想生,所以觀想非常重要。

唸佛不是依神通、感應,而是依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