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里的鱼儿直淌呢,那里还顾得上撒慌呢!

戊戌六月十一,公元2018年7月23日,大暑节气。这一天,河湟之地、兰州秦川、皋兰水阜、涝池、砂岗、彬草沟等地黑云夺顶,暴雨如注,洪水泛滥。暴雨过处,道路冲垮,村舍坍塌,雨水和着黄土变成滚滚泥汤一泻而下,裹挟着砂石草木汇入黄河。同日,2018年黄河第二大洪峰过境。

河里的鱼儿直淌呢,那里还顾得上撒慌呢!

这一天,黄河穿城而过的古金城兰州,有着百余年历史的中山铁桥下,河水离桥面越来越近,浑黄的滔滔河水如脱缰之野马向前奔驰。河水漫过湿地公园、亲水平台、水车公园、兰州码头,也漫上了部分滨河路的人行道。有人站在高楼之上,看着杨柳依依的滨河路上洪水荡漾,有数不清的黄河鲤鱼在滨河路上的水里游来游去。网友拍了照片,配上这样一段话:今天,我们一起去滨河路上看鱼……

河里的鱼儿直淌呢,那里还顾得上撒慌呢!

就在滨河游鱼被泥浆浑水呛得无处寄身四处乱窜的时候,皋兰县水阜、涝池、砂岗、彬草沟的200余灾民早已趟过洪水,不得不离开他们熟悉的家园,转移到了皋兰县第一中学的校舍里。

洪水肆虐,家园被毁,看着无家可归的人们,古道热肠的皋兰人伸出了援手,开宾馆的、卖包子饺子火锅的人们在朋友圈发出讯息,诚邀受灾群众免费去他们宾馆住宿,去他们店里吃饭……而这一刻,星夜赶赴灾区的地方大员们还在冒着大雨去看望他们治下的子民……

水阜、涝池、彬草沟……这些带水的名字对兰州人来说并不陌生,在西北,这样的名字有很多。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干旱少雨,土地龟裂的时候,西北人民盼望雨水,盼望山川湿润,物阜民康,山上的涝坝里汪满雨水,山坡上长满茂盛的彬草,羊儿兔儿有吃有喝……可是这一天,雷公电母脾气大发,天河之水倾覆难收,黑夜之中,漫山遍野洪流滔天,见山冲山,见石滚石,见树拔树,见房毁房……

洪水猛兽,无人可挡。水能载舟,亦可覆舟。

兰州南河道渠首闸门控水情况视频

天河决口的时候,人间的堤坝上,苍生在奔走。我的一位在南河道管理处工作的老乡拍下了这样一段视频,镜头从堤岸上的一处石制龙首开始,两道巨大的钢铁闸门将南河口死死扼住,只留出一道窄窄的口子。黄河暴涨,南河道闸门能缚住这条黄河支流的小黄龙吗?

南河道是黄河在兰州段的一段支流,它所流经的区域,是有名的雁滩十八滩,这里曾经大雁纷飞,苇草漫天。如今,十八滩早已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城市,一条南河道,就是大地上一条细小的血管从兰州的胳膊上流过。在南河道南河滩区域,这天上午的河水并没有因为上游闸门的管束而变小,浑黄的河水从南河道的出水口倒灌上来,漫上了南河道上的人行步道。此时的黄河水是真正的黄水,含泥砂量大得惊人。就在那些黄汤里,数不清的鱼儿在水里挣扎,有的翻出肚皮顺流漂下,有的聚集到岸边,伸出头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河里的鱼儿直淌呢,那里还顾得上撒慌呢!

南河道水漫人行步道

河里的鱼儿直淌呢,那里还顾得上撒慌呢!

有人冒险捞鱼

那些已经变为市民的南河滩的原住民,这一天就像河中的流鱼一样出来到河边透透气,他们在连绵的阴雨天里已经感受到了季节的变换,这是每年最炎

热又爱发洪水的天气,也是黄河泛滥,河里鱼儿直淌呢的日子。他们的祖先这时候就已经赤膊光脚地走在黄泥满地的黄河边,手里拎着带杆的网兜,兜一筐昏头昏脑的鱼回去,为贫困的日子添些荤腥。

河里的鱼儿直淌呢,那还顾得上撒慌呢!这是我家乡流传很广的俚语,这俚语流传了不知有多长时间,每年黄河发大水的时候,人们总会顺口溜出这句话,像是调侃,又透出生命对浑荒大水的敬畏和无奈。

俚语流传了千百年,人类与自然抗争了千百年。黄河上一道道的大坝不就是人与自然斗争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并不代表人定胜天,这只是人与自然握手言和的标志。

刘家峡水电站泄洪,气势磅礴。

我们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归于自然,自然就是我们的父母,这血肉之情打断胳膊连着筋。生命与自然,磕磕碰碰,有伤和气的时候,但不能伤了长相守的情分。父母与我们衣食,苍天大地与我们恩赐,我们还不满足,以为这山河就是无尽的聚宝盆,可以无止境地索取,以至于洪道为楼房所占,采砂场霸凌了绿水青山,山河破碎,矿井林立,寸草不生……如此私欲膨胀,瞒天过海,最终导致的不就是自我毁灭!

河里的鱼儿直淌呢,那里还顾得上撒慌呢!天河倾覆,黄河流鱼的日子,面对那满河沟流淌的汽车,面对那洪水过后房倒屋塌的废墟,除去敬畏,我们对大自然还要做些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