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中的人文主義閃耀,他們不惜生命設立了南京國際安全區

那年是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移都重慶,於此同時一個德國男人從北戴河匆匆趕到了南京,這個叫貝拉的男人,帶領這十數位外國友人於22號建立了:南京安全區。

戰火中的人文主義閃耀,他們不惜生命設立了南京國際安全區

第一個現實意義的安全區是法國神父饒家駒(中文名)在上海建立的南市難民區。凇瀘會戰爆發,11月民國軍隊從上海撤退,大量難民湧向上海租界,由於難民中還有從歐洲來的猶太國際難民,數量過於龐大,租界內有限的生存資源不足以負擔,大部分難民被拒之門外。作為上海華洋義賑會的會長,饒家駒以上海國際會(饒同宋漢章建立)的名義周旋於各國之間,籌劃建立了上海“南市難民區”。南市難民區在日軍攻陷上海後共收納難民30餘萬。

戰火中的人文主義閃耀,他們不惜生命設立了南京國際安全區

在南京從事過國際援助的貝拉先生亦是受饒家駒神父在上海的啟發,於南京守衛戰之前建立了南京安全區。戰火紛飛的上海與南京,兩位惺惺相惜的國際友人在炮火中為中國難民們提供了安全之所。相對上海的形勢,南京的局勢更加惡劣,日本人不承認南京安全區的存在,雖然承諾不進攻安全區,但在佔領南京的過程中和大屠殺期間依然有日本軍隊闖入南京安全區。

戰火中的人文主義閃耀,他們不惜生命設立了南京國際安全區

饒家駒神父在上海南市安全區讓日本兵用槍指著腦袋過,我想神父不是不害怕他們開槍,而是更怕他們像身後的難民們開槍,因為他一旦讓開難民們的安全區將不復存在。

貝拉先生是一個硬氣的德國男人,儘管南京的局勢非常嚴峻,他依然帶領著“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同越界的日本兵做抗爭。他在南京安全區期間的600多頁的日記中,記載了日本人在南京暴行的事實,記載人性醜惡和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