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游擊隊是怎樣用土辦法對抗坦克大炮的?

抗日神劇中地方游擊隊往往手撕鬼子、八級防彈衣、九級頭盔、無限彈夾的畫面歷歷在目讓人無力吐槽。真實的歷史又是怎樣呢?對於大部分由熱血農民組成的的游擊隊在面對不可戰勝的力量面前也是恐懼、無助的,他們只能膽戰心驚地拼意志、不怕死,利用現有的條件智慧的化解窘迫的局面。

真實的游擊隊是怎樣用土辦法對抗坦克大炮的?

神劇照片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開始大舉進攻敵後游擊隊打下來的地盤,魯南地區(山東省南部地區)首屈一指成了國民黨進攻的主要地區。解放軍山東和華中野戰軍決定給予堅決還擊,魯軍第三師和地就是承擔了阻擊敵整編26師第一快速縱隊的任務。

雙方力量對比

第三和第九師是1945年魯中軍區剛剛改編而來的,它的前身是2支由地方農民組成的抗日遊擊隊。1937年國共二次合作,即將畢業於抗日軍政大學的紅軍團長廖容標按照上級指示和洪濤等8名老紅軍到山東組織抗日武裝,8人帶著3支步槍和8把大刀開始了他們艱難的抗日運動。因其打仗神出鬼沒、出奇制勝、勇於拼命又愛護百姓被當地人稱為“廖菩薩”。經過三年艱苦搏殺,1942年併入成立的魯中軍區,1945年改編為第三第九師,廖榮標任第三師師長。

真實的游擊隊是怎樣用土辦法對抗坦克大炮的?

廖榮標將軍

國民黨整編26師中將師長馬勵武畢業於黃埔一期和徐向前、杜聿明等國共名將是同班同學,26師參加過臺兒莊戰役等一系列戰役,是國名黨一等主力部隊。第一快速縱隊被國名黨稱為戰鬥力最強的機械化部隊。它由步兵旅、炮兵團、汽車團、戰車營和搜索營等部隊組成,其中戰車部隊由美國軍官直接訓練,在印緬戰場上威風凌凌。

真實的游擊隊是怎樣用土辦法對抗坦克大炮的?

馬勵武將軍

真實的游擊隊是怎樣用土辦法對抗坦克大炮的?

第一快速縱隊

據當時的老兵述說,戰爭前夕每天看到國民黨軍隊的坦克大炮心裡面和揣著小兔一樣惴惴不安。面對上級的嚴格命令、敵人精良的武器裝備,官兵只能出奇招了,他們把辣椒、石灰碾壓成粉末,包裹在手榴彈上,炸開後敵人手忙腳亂,他們再組織衝鋒。對於敵人的坦克大炮,九師一個團佯裝敗退,把敵人引到一個片叫漏汁湖的沼澤地,另一個團在後面炸橋、挖路、在路上鋪柴草放火把敵人後路封死,恰逢雪上加霧,道路泥濘,敵人的坦克汽車只能原地打圈,戰士們大顯身手躍上坦克,揭開艙蓋向裡面扔手榴彈,有的拉來一車車玉米杆火燒坦克。就這樣不可一世的國民黨部隊被消滅殆盡了,大量武器裝備被我軍繳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