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下同),是汕頭市加快打造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深入貫徹“一灣一岸兩河三平臺”城市新格局戰略部署的過渡時期,也是汕頭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略、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先行示範區,加快建設粵東中心城市和推動粵東振興發展,實現中國夢汕頭篇章的重要時期。

為更好完成“十三五”時期任務,按照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部署和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目標要求,科學開展土地整治活動,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以及城市擴容提質,依據《廣東省土地整治規劃(2016-2020年)》以及其他相關規劃文件,結合汕頭市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區域特點,編制《廣東省汕頭市土地整治規劃(2016-2020年)》。

一、規劃時間

本輪土地整治規劃以2015年為基期年,規劃期限為2016-2020年,目標年為2020年。

二、規劃範圍

汕頭市轄區內全部土地。

三、區域概況

汕頭市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市,西鄰揭陽市,東南瀕臨南海,大陸海岸線長217.7公里,海島岸線長167.37公里,大小島嶼82個。現轄6個市轄區、1個縣,包括金平區、龍湖區、濠江區、澄海區、潮陽區、潮南區和南澳縣。

四、土地利用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土地利用現狀

2015年,汕頭市的土地總面積為219903.75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133493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60.71%;建設用地61819.79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28.11%;其他土地24590.96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11.18%。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汕頭市2015年土地利用現狀統計圖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人均耕地面積較低,耕地質量等別有待提高。

2.新增建設用地量持續上漲,但土地利用效益有待提高。

3.城鎮化和工業化加速,進一步加劇生態環境保護壓力。

五、上一輪土地整治規劃實施評價

(一)上一輪土地整治的成效

“十二五”期間,汕頭市規劃開展建設用地整理面積共2336.00公頃,圍填海造地2471.00公頃。目前已完成“三舊”改造項目規模38.47公頃正在實施的“三舊”改造項目規模有137.93公頃,主要為西港、烏橋島以及光華片區舊城改造項目

。通過圍填海造地增加了建設面積922.96公頃,其中龍湖區增加的建設用地面積達503.46公頃。通過開展廢棄礦山復墾項目4.24公頃。另外,還加大土地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健全工作機制,提高群眾對土地整治的認知度。

(二)上一輪土地整治規劃存在的問題

1.相關項目統籌銜接不足,難以發揮聚合效應

2.土地整治配套財力相對緊缺,影響土地整治進程

3.土地權屬管理機制不健全,加大土地整治難度

六、“十三五”土地整治面臨的形勢

(一)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要求落實耕地數量和質量“雙保”

國家和省要求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新時代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新格局的政策要求。根據廣東省土地整治規劃下達給汕頭市的指標要求,“十三五”期間汕頭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不少於

6753.33公頃,建成後全市高標準農田佔永久基本農田比例高達75.66%,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繁重。另外,汕頭市規劃在“十三五”期間墾造水田規模不少於860.00公頃;補充耕地規模不少於1773.33公頃,且未利用地開發補充耕地難度較大,質量提升難度亦較大。上述形勢,將給汕頭市耕地數量和質量“雙保”工作帶來較大壓力。

(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優化用地佈局

為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略,加快構築“一灣一岸兩河三平臺”城市新格局,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先行示範區,塑造“城在海邊,海在城中”的城市形態,以聚力建設“華僑試驗區”和“中以創新合作區”為引領,以新城、港區的綜合開發為支撐,以功能組團為載體,繼續實施“北優、南拓、東擴、西聯”城市空間佈局戰略。為此,對城鎮建設用地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在汕頭市中心城區後備土地資源較為匱乏的情況下,要求轉變土地利用模式,優化城鄉用地結構和佈局,加快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騰挪空間。

(三)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汕頭市當前開展的“百村示範、千村整治”美麗鄉村建設行動,在保證突出潮汕特色,保護古建築、古村落等歷史文化資源等前提下,加大對汕頭市舊農村的整理改造力度,用活用好政策,配套完善制度體系,改革創新實施方式,加快彌補鄉村在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社區治理和生活水平等方面的短板,推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加快全市域一體化,緊湊型發展。

(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加強土地生態保護和修復

“十三五”期間,汕頭市將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加強生態修復,健全生態文明制度,系統推進環境綜合治理,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汕頭。同時,環境競爭力也日益成為地方提供環境公共產品和服務,吸引高端人才、產業的重要部分。生態文明建設必將對汕頭市土地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為土地整治活動的實施提供推動力。

七、土地整治潛力調查評價

(一)農用地整理潛力評價

1.高標準農田建設潛力評價

根據高標準農田建設潛力評價可知,汕頭市高標準農田建設潛力總規模為13889.62公頃,其地類主要包括耕地和部分可調整地類。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2.墾造水田潛力評價

根據墾造水田潛力評價可知,墾造水田潛力規模為7450.54公頃,其地類主要包括旱地、可調整地類、園地和坑塘水面、未利用地。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二)城鄉建設用地整理潛力評價

1.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潛力評價

根據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潛力評價可知,農村建設用地的潛力規模為3276.83公頃,其地類主要為農村居民點。其中

Ⅰ級區的潛力規模為1031.48公頃,主要分佈在潮陽區的和平鎮,澄海區的鳳翔街道,濠江區的礐石街道;Ⅱ級區的潛力規模為926.75公頃,主要分佈在潮陽區的谷饒鎮,澄海區的蓮下鎮,濠江區的濱海街道;Ⅲ級區的潛力規模為1174.23公頃,主要分佈在澄海區的上華鎮、廣益街道,潮陽區的棉北街道;Ⅳ級區的潛力規模為144.37公頃,主要分佈在潮南區的峽山街道,濠江區的達濠街道。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2.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潛力評價

根據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潛力評價可知,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潛力規模為3638.06公頃,其地類主要包括城鎮建設用地。其中Ⅰ級區的潛力規模為1194.41公頃,

主要分佈在澄海區的東里鎮,金平區的光華街道和濠江區的達濠街道;Ⅱ級區的潛力規模為657.14公頃,主要分佈在潮陽區的和平鎮,澄海區的溪南鎮和蓮下鎮;Ⅲ級區的潛力規模為1063.48公頃,主要分佈在澄海區的蓮上鎮和上華鎮,金平區的東墩街道;Ⅳ級區的潛力規模為723.03公頃,主要分佈在金平區的烏橋街道、東方街道,潮南區的臚崗鎮。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三)宜耕未利用地開發潛力評價

根據宜耕未利用地開發潛力評價,宜耕未利用地開發補充耕地潛力規模為1612.42公頃,其地類主要為未利用地。Ⅰ級區的可新增耕地潛力為987.61公頃

,主要分佈在潮南區的紅場鎮、潮陽區的河溪鎮和西臚鎮;Ⅱ級區的可新增耕地潛力為347.72公頃,主要分佈在潮南區的隴田鎮和成田鎮,澄海區的蓮下鎮;Ⅲ級區的可新增耕地潛力為179.07公頃,主要分佈在潮陽區的金浦街道和成田鎮,澄海區的鹽鴻鎮;Ⅳ級區的可新增耕地潛力為98.02公頃,主要分佈在潮南區的仙城鎮,潮陽區的文光街道,金平區的鮀江街道。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八、土地整治分區

汕頭市土地將劃分為城市功能提升區、生態農業發展區和海島生態涵養區三大整治區域。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一)城市功能提升區

1.分區範圍

城市功能提升區包括的金平區、龍湖區和濠江區。本區土地總面積為43432.65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17619.96公頃,建設用地面積19262.29公頃,未利用地面積6550.40公頃。

2.發展定位

打造汕潮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建設粵東地區經濟發展增長極,引導東南沿海地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此彙集,區域性交通航運中心、科教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金融服務中心的核心功能更加凸顯。

3.整治方向和重點

本區以建設用地整理為主,主要通過

改造低效的舊城鎮、舊廠房和城中村,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緩解土地供需矛盾,推進城鎮經濟可持續發展。優化交通、綠化等基礎配套設施,完善城市功能,為汕頭市擴容提質服務。藉助良好的工業基礎和區位優勢,發展商貿、金融、物流、文化、科技產業,打造汕潮揭城市群的核心區。城市功能提升區山明水秀,土地開發建設期間要嚴格控制土地開發規模,重視桑浦山、礐石山、達濠島和海岸帶綠化建設,重點加強牛田洋溼地生態保護。

(二)生態農業發展區

1.分區範圍

生態農業發展區包括潮陽區、潮南區和澄海區。本區土地總面積為165060.40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107782.94公頃,建設用地面積40264.74公頃,未利用地面積17012.72公頃。

2.發展定位

本區淡水資源豐富、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是汕頭市農業生產條件最為優越的地區,其中澄海區更為全國著名的農業高產區。依託良好的農業發展基礎,推進生態農業、現代化農業建設進程,建成

廣東省高質量農業生產基地

3.整治方向和重點

本區以農用地整理以及宜耕未利用地開發補充耕地為主,嚴格堅守耕地紅線,通過大力興修水利,加固堤圍河壩,提高農田的排灌能力,改善耕作條件,提高農田質量。同時,適度開展宜耕未利用地開發補充耕地,以形成高質量連片的耕地,營造良好的生態景觀。在土地開發建設過程中要加快農耕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優化城鄉和農田綠化,堅持生態可持續發展道路。

(三)海島生態涵養區

1.分區範圍

海島生態涵養區包括南澳島全島及其附屬島嶼,陸地面積為11410.7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8090.10公頃,建設用地面積2292.76公頃,未利用地面積1027.84公頃;海域面積460000公頃。

2.發展定位

本區是華南地區著名的濱海旅遊勝地,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美但生態環境脆弱,90%以上為丘陵山地。針對南澳縣海島經濟特色,加強南澳縣休閒旅遊業、海洋漁業發展,加快南澳縣特色農村建設,建成國家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

3.整治方向和重點

本區土地整治的重點方向是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完善基礎設施,保護區域內的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候鳥自然保護區、南澎列島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等自然景觀資源,同時重點保護宋井、總兵府等歷史文物,依託優勢資源開展特色農村建設,推進觀光休閒農業發展,引導濱海旅遊產業蓬勃發展。海島生態涵養區海岸線綿長、濱海景觀特色突出,在土地整治期間要注重不破壞濱海景觀帶,維護海洋生態系統平衡,突出特色,打造東南沿海地區的海上明珠

九、土地整治目標與任務

以汕頭市各類型土地整治項目潛力為基礎,根據汕頭市各區(縣)經濟發展情況,落實廣東省下達汕頭市各項整治目標和任務。

(一)土地整治目標

1.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

根據廣東省土地整治規劃,“十三五”期間,汕頭市需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6753.33公頃,力爭完成9226.67公頃;經整治的耕地質量平均提高0.5個等級。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2.補充耕地目標

“十三五”期間,汕頭市補充耕地目標為1773.33公頃,通過農用地整理補充耕地目標為636.32公頃,通過宜耕未利用地開發補充耕地目標為1137.01公頃。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3.墾造水田目標

根據汕頭市墾造水田潛力評價結果和耕地佔補平衡情況,考慮兌現承諾改造水田面積,結合廣東省土地整治規劃,“十三五”期間,汕頭市墾造水田規模目標為860.00公頃,其中兌現承諾改造水田規模目標為166.67公頃,新墾造水田規模目標為693.33公頃。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4.農村建設用地整理目標

根據廣東省土地整治規劃,“十三五”期間,汕頭市農村建設用地整理目標為240.00公頃,加強對農村舊住宅、廢棄宅基地、空心村進行拆舊復墾,優化農村建設用地格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5.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目標

根據廣東省土地整治規劃,“十三五”期間,汕頭市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目標為1166.67公頃,合理拓展建設用地空間。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6.圍填海造地目標

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海洋功能區劃情況下,合理拓展建設用地空間,“十三五”期間,汕頭市圍填海造地目標為

243公頃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7.明顯改善土地生態環境

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積極開展土地生態整治,加強農田生態建設。統籌推進城鄉土地生態利用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加強區域生態環境維育,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自然山體、岸線、溼地等得到嚴格保護;創建“美麗鄉村、幸福村居”等市級示範鎮、示範村。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二)土地整治任務

1.積極推進農用地整理

2.穩步開展城鄉建設用地整理

(1)穩步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

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原則,以提高城鄉建設用地使用效率為目標,促進汕頭市擴容提質。“十三五”期間,汕頭市開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規模不少於1166.67公頃,計劃推進“舊城鎮”改造587.20公頃。優化工業產業配置,加強推進“舊廠房”改造。探索建立工業園區建設和管理新模式,積極引入社會資金,引導分散企業向經認定的市工業園區和生產基地集中,促進集中佈局、集約用地。“十三五”期間,汕頭市計劃推進“舊廠房”改造579.47公頃

(2)加快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整理

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步伐。以“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理念為導向,與汕頭市“百村示範、千村整治”美麗鄉村建設三年大行動相適應,加快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十三五”期間,汕頭市開展農村建設用地整理面積不少於240公頃

(3)及時開展土地復墾

及時開展土地復墾,兼顧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期間,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在開展各類型土地整治項目同時,兼顧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區域生態環境維育,使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自然山體、岸線、溼地等得到嚴格保護。全面開展“綠滿家園”、“千村整治”行動,建成國家級生態示範區1個、省級生態示範區33個,市級生態示範區66個

3.適度開展宜耕未利用地開發

適度開發未利用地資源,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有利於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緩解汕頭市經濟社會發展與有限的土地資源之間的矛盾。“十三五”期間,汕頭市開發宜耕未利用地補充耕地不少於1137.01公頃

十、整治重點區域和重點項目

(一)土地整治重點區域

在《廣東省土地整治規劃(2016-2020年)》劃定的土地整治重點區域和重點項目的基礎上,以汕頭市各類型土地整治潛力分析結果以及各區(縣)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為導向,結合各類型土地整治項目在地區開展的基礎條件優越性等,劃分土地整治重點區域與重點項目。

1.農用地整理重點區域

(1)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區域

汕頭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區域主要涉及澄海區、潮陽區和潮南區的11個鎮(街道)。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2)墾造水田重點區域

汕頭市墾造水田重點區域主要涉及澄海區、潮陽區和潮南區的6個鎮(街道)。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2.城鄉建設用地整理重點區域

(1)農村建設用地整理重點區域

汕頭市農村建設用地整理重點區域主要涉及金平區、龍湖區、濠江區、澄海區和潮陽區的8個鎮(街道)。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2)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重點區域

汕頭市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重點區域主要涉及金平區、龍湖區、濠江區、澄海區和南澳縣的

11個鎮(街道)。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3.宜耕未利用地開發重點區域

汕頭市宜耕未利用地開發重點區域主要涉及潮陽區和潮南區的6個鎮(街道)。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4.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重點區域

汕頭市土地綜合整治重點區域主要涉及澄海區、潮陽區和潮南區的4個鎮(街道)。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二)土地整治重點項目

1.農用地整理重點項目

(1)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項目

汕頭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項目7個,涉及澄海區、潮陽區、潮南區的7個鎮(街道),建設規模4492.30公頃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2)墾造水田重點項目

汕頭市墾造水田重點項目5個,位於潮陽區、潮南區的5個鎮(街道),墾造規模628.91公頃。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2.城鄉建設用地整理重點項目

(1)農村建設用地整理重點項目

汕頭市農村建設用地整理重點項目7個,涉及金平區、龍湖區、濠江區、澄海區、潮陽區、潮南區等7個鎮(街道),整理規模147.12公頃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2)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重點項目

汕頭市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重點項目7個,涉及金平區、濠江區、龍湖區、澄海區等7個鎮(街),再開發規模525.76公頃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3.宜耕未利用地開發重點項目

汕頭市宜耕未利用地開發重點項目5個,涉及澄海區、潮陽區、潮南區的5個鎮(街道),開發規模為801.41公頃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4.圍填海造地重點項目

汕頭市圍填海造地重點項目2個,涉及南澳縣的後宅鎮,開發規模為171.89公頃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5.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重點項目

汕頭市土地綜合整治重點項目共有

7個,其中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重點項目4個,涉及澄海區、潮陽區的4個鎮(街道),規劃整治規模324.13公頃;精準扶貧重點項目共3個,涉及潮陽區、潮南區和南澳縣的3個鎮(街道),規劃整治規模143.19公頃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十一、土地整治與生態建設

(一)堅守生態紅線,合理協調城鄉建設與生態保護關係

“十三五”期間,汕頭市需堅守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加強對汕頭市的“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態保護和修復,加大練江流域、貴嶼區域汙染區的綜合整治,抓緊查處產能低、汙染大的產業,加快舊廠房以及城鎮低效用地的更新和改造。積極開展綠色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節能減排降耗,大力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二)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緩解土地整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健全相關的激勵約束機制。利用現有的土地管理制度,結合土地整治的特點,進行合理調整修改。對土地整治過程中責任主體的工程實施流程、“三廢”處理、環境保護等環節制定配套的激勵約束機制。對由於整治過程成的粉塵汙染或其他環境汙染等問題按照影響程度、涉及範圍以及涉及單位等進行責任落實、監督治理和成果驗收等並制定相關標準和流程。通過加強對整治過程中生態環境問題的監督管理,緩解土地整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三)實行區域化因地制宜的整治方案

汕頭市土地整治工作將分為三個區進行,分別為城市功能提升區、生態農業發展區和海島生態涵養區。針對各區域存在的問題,因地制宜地選擇土地整治方案,實施差別化治理,體現不同的生態建設方向。

城鎮功能提升區現階段生態環境問題是用地低效和用地閒置現象突出、城鎮和工業“三廢”排放量大,環境汙染尤其是水汙染情況嚴峻。對應的生態建設方向為通過“三舊”改造優化老城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活環境;通過進行礦區復墾,消除原工礦用地對周邊人居環境的潛在不良影響。生態農業發展區集中表現的生態問題為地利用效率較低、存在宅基地佔用耕地的情況、耕地佔補平衡壓力大、農村居民點分佈相對分散,集約化程度不高。對應的生態建設方向為農田提質改造,適當補充耕地,發展現代化生態農業,整合分散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降低人均建設用地面積。同時防治農村生活、生產垃圾對水體、土壤的汙染。

海島生態涵養區的生態問題主要為建設用地佔用耕地問題突出、農田產出效益有待提高,存在水土流失等地質災害威脅。生態建設方向為完善基礎設施,保護區域內的自然景觀資源,重點保護具有傳統特色的歷史文物,依託優勢資源開展特色農村建設,推進觀光休閒農業發展,引導濱海旅遊產業蓬勃發展。

(四)尊重潮汕傳統習俗和文化,挖掘潛在生態資源

在開展汕頭市土地整治過程中,要求生態建設最大限度地利用區域原生地貌,使用鄉土植被,保持相對完整的生態系統,設計出利於生產生活、巧構於鄉土景觀的格局,協調土地整治與區域景觀佈局,有機整合鄉村民俗與生態資源,推動鄉村旅遊業的發展。並將公眾參與貫穿於土地整治的全過程,使項目區居民成為土地整治的真正受益者,參與生態環境建設的積極性得到提升。

十二、投資與效益

(一)投資估算

通過對省下發汕頭市的指標以及各類整治項目投資成本狀況進行分析估算,汕頭市土地整治總投資規模約為248.47億元,詳情如下:

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6753.33公頃,投資總規模約為2.63億元;墾造水田面積860.00公頃,投資總規模約為7.74億元;宜耕未利用地開發補充耕地面積1137.01公頃,投資總規模約為3.98億元;農村建設用地整理面積240.00公頃,投資總規模約為8.00億元;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面積1166.67公頃,投資總規模約為213.97億元,圍填海造地規模243.00公頃,需投資約12.15億元。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二)資金籌措

參考《廣東省土地整治規劃(2016-2020年),擬定本次投入資金按照2600元/畝進行投資估算,除去省級補助的高標準農田建設1500元/畝,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仍存在缺口1.05億元,將從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收入資金及聚合農業、水利、發改、林業、環保等相關部門的資金解決。各項目的資金籌措方式詳見下表。

重磅!2016-2020年汕頭土地整治規劃出爐 分三大整治區域

(三)預期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分析

(1)推動農用地整理,增加農民勞作收入

(2)加快建設用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開展生態環境整治,有利於經濟多元化發展

2.社會效益分析

(1)糧食自給量提高,糧食安全得到保障

(2)優化土地利用佈局,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節約集約程度

(3)完善農業生產設施,優化農村生活環境,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4)響應精準扶貧政策,進行差別化整治

(5)整治活動以人為本,貼合群眾利益,群眾認可度高

3.生態效益分析

(1)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減輕環境汙染

(2)緩解人地矛盾,減輕生態環境壓力

(3)加快改造步伐,提升景觀價值

十三、實施保障措施

(一)強化規劃實施組織保障

1.強化規劃實施組織領導,提高區域整治工作聯繫度

2.建立土地整治工作實施責任制度,明確涉及部門的職責

(二)積極探索創新土地整治機制

1.完善整治激勵機制,充分調動集體和個人保護耕地的積極性

2.研究制定土地整治後期管護制度,探索有償管護

(三)加強土地整治規劃實施管理

1.完善規劃實施管理制度

2.進行土地整治成果信息化,實現土地整治動態管理和監測

3.創新土地整治多元投資機制研究,為土地整治提供資金保障

(四)健全公眾參與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