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意外衝出一塊功德碑,韓國人卻不淡定了:這是恥辱碑!

1963年,韓國首爾松坡區一個名叫三田渡的地方發了一場洪水,洪水意外將一塊石碑給衝了出來。當這塊石碑面世後,許多韓國人卻不淡定了,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這塊碑是一塊“恥辱碑”,這塊碑就是四百多年前韓國(朝鮮)為清朝皇太極所立的功德碑。

眾所周知,如今許多韓國人都不願意承認“韓國(朝鮮)曾是中國屬國”的這個事實,但這塊被保存至今的石碑,卻進一步佐證了這個事實。

洪水意外衝出一塊功德碑,韓國人卻不淡定了:這是恥辱碑!

這塊碑的歷史要追溯到400多年前。1636年,為了保證攻打明朝時有一個鞏固的後方,皇太極打算先將明朝的屬國“李氏朝鮮”給收拾了,為此,皇太極率領12萬大軍發動了“丙子胡亂”,對當時的朝鮮進行了征伐。

雖然明朝是朝鮮的宗主國,但當時的明朝早已自身難保,根本無暇顧及朝鮮,因此皇太極很快就攻下了李氏朝鮮的首都漢城(今首爾),而當時朝鮮的領導者李棕則被迫逃到了南漢山城,但很快,南漢山城就被皇太極給圍住了。

洪水意外衝出一塊功德碑,韓國人卻不淡定了:這是恥辱碑!

經過幾番交涉,1637年,李棕身穿青衣在三田渡向皇太極投降,願意斷絕與明朝的關係,奉大清為宗主國,每年向大清朝貢(包括黃金、白銀、貂皮、鹿皮、大米等等),並且將長子和次子送到大清作為人質。

此外,在大清的要求下,李棕不但交出了親明主戰派官員,還於1639年在三田渡立了一塊頌揚皇太極“恩德”的功德碑,全稱"三田渡清太宗功德碑",也被稱為“松坡碑”、“三田渡碑”。

洪水意外衝出一塊功德碑,韓國人卻不淡定了:這是恥辱碑!

自這塊碑建立以來,就一直被許多韓國(朝鮮)人視為“恥辱碑”,但懾於清朝的淫威,一直不敢將其毀掉。直到甲午海戰爆發後,1895年,在日本的扶持下,韓國反清獨立的開化黨人才將功德碑給推倒了。

1913年,由於某些原因,這塊碑被韓國掘出,並重新將其豎立起來。但到了1956年,韓國又以“民族恥辱”為由,又將其埋入了地下。1963年,因為洪水的緣故,這塊碑再次出現在了人們眼前,但這次韓國卻將這塊碑列為“史蹟第101號”給保護了起來,後來還在其周圍建起了公園。

洪水意外衝出一塊功德碑,韓國人卻不淡定了:這是恥辱碑!

由於這塊碑一直以來都被韓國視為“恥辱碑”,所以許多韓國網友都呼籲:毀了它!2007年,這塊碑遭到了韓國民族主義者樸某的破壞,被用紅油漆寫上了“撤”等字眼。但許多韓國專家仍然不同意毀了它,甚至還將其修復,為此他們給出了這樣一個理由:這是歷史,不是想忘就能忘得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