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跑路潮來襲,看好你的「爪」

相信在隨後不斷成立的小交易所中,新的跑路方式還會出現。

交易所跑路潮來襲,看好你的“爪”

每逢熊市,區塊鏈社群討論最多的話題,無非是某個項目方要跑路,韭菜要被割,那麼,行情不好,交易所是不是也會跑路?交易所跑路什麼樣?

比特幣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推動了區塊鏈,還刺激了整個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和繁榮。現如今,距世界上第一個比特幣交易所Bitcoin Market誕生已超過八年,在這八年的時間裡,市場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加密貨幣交易平臺的出生和消亡。

交易所現狀

據CMC統計,全球加密貨幣有2000多種,總市值超過4500億美元,日均交易額超過250億美元,加密貨幣交易所超過11440家,但實際能夠正常運轉的僅有200至400家左右。

在加密貨幣市場早期,交易所就是“王”。Mt.Gox(門頭溝)交易所就是其中的代表,它的全球市場份額在頂峰時期一度達到80%以上,以至於大家的早期價格數據分析只能從Mt.Gox獲取,至今對市場仍產生深刻的影響。

現如今,隨著加密貨幣的普及,交易所的數量和規模呈現井噴式增長,根據“非小號”7月20日數據顯示,全球加密貨幣24小時成交量約1175.68億人民幣。

交易所跑路潮來襲,看好你的“爪”

排名前十的交易所日交易額總量超過600億人民幣。

交易所跑路潮來襲,看好你的“爪”

鉅額交易量的背後,是加密貨幣市場跌宕起伏的發展,也是交易所命運多舛的歷程。

交易所被迫跑路?

Bitcoin Market是世界上第一個比特幣交易所,是比特幣社區論壇Bitcointalk用戶dwdollar於2010年2月6日創建。但不幸的是,同年6月,Bitcoin Market遭到Paypal欺詐,於是被迫撤掉了Paypal支付選項,市場交易量瞬間萎縮,隨後交易所倒閉關門,更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沒有人知道這個交易所到底“卒於”何年何月。

雖然PayPal可以滿足全球在線支付需求,但它對加密貨幣極不友好,大部分情況下,即便買家收到了加密貨幣,只要買家申請退款,PayPal總是會選擇支持退款。

Bitcoin Market的倒閉實屬 “無可奈何”之舉。2010年的加密貨幣市場只有比特幣一個幣種可以交易,全球社區成員參與交易的人數不足十萬人,交易所減少一個支付選項,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個用戶增長渠道。在市場增量緩慢的情況下,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繼Bitcoin Market之後,Mt.Gox迎頭趕上。Mt.Gox曾是世界上排名靠前的比特幣交易所,但2014年初遭到黑客襲擊,損失了其持有的全部加密貨幣,即價值約4.73億美元的85萬枚比特幣,隨後宣佈破產。

不同於Bitcoin Market的“壽終正寢”,Mt.Gox更像是一隻“厲鬼”,直接把當年的比特幣推向了熊市,當時比特幣跌幅高達83.7%。由此產生的信任危機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以上兩個交易所的倒閉有著不可避免的客觀因素,幾乎所有中心化交易所都面臨著被黑客攻擊的風險。據統計,在2018年的上半年,被盜的加密貨幣價值累計已達約11億美元。除此之外,在交易所進化之路上,一些交易所生出了製造“么蛾子”跑路的腦筋。

“么蛾子”跑路佔據主流?

2018年“第一么蛾子”來自以德交易所。2018年2月21號,由於股權分配不清,團隊內部混亂,陳軍直接攜款跑路,以德交易所停止交易,平臺幣EDT接近歸零,眾多投資人紛紛要求退幣維權。雖然十多天後以德恢復運營,卻已經喪失了人心。

作為首個主動 “跑路”的交易所,以德本身“蓄意”而為的動機並不明顯,但是,在後來者中,動機不純者大有人在,這些交易所的消亡已經不能甩鍋給“命運”了。

6月16號,一家名為Cattleex的交易平臺發佈公告稱:“由於投資人撤資以及無法滿足絕大部分礦工的拉盤要求,紛紛砸盤提現,導致平臺已無法正常經營,經核心團隊決議,我們遺憾地宣告破產,不日將進行重組,用戶的資產也將暫時鎖定不能提現,同時暫停一切交易。”事實上在宣告破產的同時,交易暫停、用戶無法提現、資產歸零。

6月20日 86BEX 交易所發佈公告,由於平臺虧損,宣佈關閉提幣通道,準備重組方案。86BEX 從上線到倒閉跑路不過一週時間,倒閉跑路之迅速堪稱“幣圈速度”。

交易所跑路潮來襲,看好你的“爪”

以上三家交易所只是么蛾子跑路事件的縮影,近期的小交易所不定時“爆炸”傷透了 “羊毛黨”的心,雖然市場險惡,但仍不缺“膽大心寬”的投資者入場。

為何新交易所頻頻“跑路”?

目前OKEx、幣安、火幣三大交易所的日成交額都在10億美金以上,而一部分新交易所的日成交額僅有205萬至5000萬人民幣,這種規模的資金流不足以支撐一個交易所的生存發展。

除了資金流以外,客戶流量也決定了交易所的生死存亡。不少新交易所在上線之初給“羊毛黨”提供幾乎零成本的福利,而這種單純靠發福利綁定的關係是極其不穩定的,“羊毛黨”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很難轉換成真正的用戶。

同時,交易所的快速增長也驗證了交易所建立的“低門檻”,造成了交易所魚龍混雜的局面,安全問題、用戶體驗以及交易所未來發展等,都是後顧之憂。對於廣大韭民來說,實在不好辨別孰好孰壞。所以,不少新交易所看中的是當前大熱的交易挖礦模式帶來的市場紅利,不乏抱著“割一波就走”的心態開交易所,不僅瞅準了投資者的福利,還不放過他們的投資本金。

高昂的獲客成本、用戶規模不增長、市場深度不夠造成盤口差價、極少的資金流量造成一部分新交易所必然關門的局面。所以,它們不跑路,還等著幹嘛?

以上所指絕非全部交易所跑路方式,相信在隨後不斷成立的小交易所中,新的跑路方式還會出現。但對於韭民來說,誰也不願意自己是交易所“擊鼓傳花”的最後一站,儘管有不少韭民深信只要跑得快,利益還是有的,但是無數事實告訴我們,跑得快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情況下,進場就要做好被割準備,最終難免淪為小交易所和市場對賭的“炮灰”。

Punch Line

我從不打算在買入股票的次日就賺錢,我買入股票時,總是會先假設明天交易所就會關門,幾年之後才又重新打開,恢復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