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傅作義的一生?

老虎大王1


傅作義是抗日戰爭國民黨第一名將!薛嶽孫立人通通靠邊站!



國民黨軍隊中,榮譽勳章主要有三個層級,國光勳章,青天白日勳章和雲麾勳章。傅作義獲得了第二枚國光勳章,當然第一枚是老蔣自己拿去了。

對比網上流傳的其他國民黨戰將,我們不妨來看看。薛嶽,王耀武,孫立人,李宗仁都曾在抗日戰爭中拿到青天白日勳章。而被網友封為神的張靈甫,不過得到了幾塊寶鼎勳章和雲麾勳章。

國光勳章設立於1937年,在此之前,青天白日勳章是軍隊中的最高榮譽。國光勳章設立到1949年10月,只有兩個人得到了國光勳章,一個是蔣介石,一個就是傅作義!

為什麼傅作義能夠得到大多數軍人可望不可即的國光勳章?是因為他的軍事才能和實打實的戰績。

1939年,長沙會戰期間,傅作義對日軍發動主動攻擊,從河套出發千里奇襲包頭,歷時半月,殲滅敵人兩個團又300至400人,毀敵坦克4 輛,汽車60餘輛。日軍捲土重來,我軍後撤,但隨後傅作義再次攻擊五原,擊斃水川一夫中將等日軍300餘,俘淺治慶太郎等50餘人,殲滅王英偽軍兩個師,獲戰利品甚多。

相比薛嶽號稱三次打贏長沙會戰,殲敵11萬,卻拿不出一個日軍俘虜和一點點戰利品,五原大捷是實打實的勝仗,更是國民黨軍隊首次收復失地。

但,這一次傅作義拒絕了國光勳章!這是多少將士可望不可即的夢想,傅作義居然拒絕了!

1946年11月,傅作義從共產黨手中奪回了張家口,這幾乎是解放戰爭中國民黨的唯一的一次勝仗,蔣介石大喜之餘,把第二枚國光勳章給了傅作義!

不過,最讓人熟知的傅作義,是“和平將軍”的形象。

1947年12月,國民黨成立華北剿總司令部,傅作義擔任總司令。一年時間,傅作義帶領55萬精銳,固守張家口北平和天津,最終在解放軍的打擊下不得不投降。

傅作義在北平天津和平解放前夕,還有一戰之力,參照之前涿州戰役,太原戰役等戰例,解放軍要武力拿下北平和天津,絕不是一件容易事。傅作義的和平行為讓北平200萬民眾免遭戰火,北平完整保護了文物古蹟,居功至偉。

1954年開始,傅作義擔任了20年的水利部長,同時成為了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的創辦人,為我國水利事業做出傑出的貢獻。

偉大領袖毛主席評價傅作義——“你是北京的大功臣,應該獎你一枚天壇一樣大的獎章。”


歷史知事


傅作義是民國時期的抗日名將之一,他出身於閻錫山的嫡系部下,是民國守城戰打的最好的將領,同時他的內心燃燒著一顆非常熾熱的愛國之心,他是那個年代軍閥中少有熱衷於抗戰的將領,所以當他覺得閻錫山太過於保守,不適合擔任抗擊日本人的大任時,他投靠加入了蔣介石的部下,成為了一名國民黨的將領。


說到傅作義,我們必須要說到他在守城方面無人能及的天賦,在早期的軍閥混戰年代,當馮玉祥跟閻錫山打仗的時候,傅作義就曾經率領一個團的部隊在天鎮這個地方將馮玉祥手下宋哲元帶領的一支軍隊絆住了整整三個月,由此初步奠定了他守城名將的名聲。

傅作義不僅守城厲害,他在奇襲作戰方面也有著很驚人的才能,1928年,當閻錫山在和張學良作戰的過程中,傅作義帶領著一支師的軍隊就穿過了重重東北軍的包圍,直接佔領了東北軍的心腹要地涿州。

當時在涿洲的周圍全部都是東北軍,全是張學良的手下,傅作義在這個時候是根本得不到閻錫山半點援助的,所以這就意味著他要帶領著自己手下的這一支軍隊抵擋住城外這無數的東北軍。


如果不是傅作義藝高人膽大的話,他是不可能會做出這麼冒險激進的行動的,但是傅作義對自己有著非常深的自信,他知道自己可以守住涿州,也完全相信自己可以抵擋住東北軍。

所以他就帶領著自己的軍隊在涿州開始了非常頑強的守城戰,在東北軍的團團包圍下,傅作義硬是撐了整整一百來天的時間才開始向東北軍妥協。

而且他的妥協還是因為閻錫山感覺再死守涿州已經沒有什麼用處了,要不是閻錫山的命令,東北軍還不一定能打的下涿州,除掉傅作義這根硬釘子呢,正是因為涿州之戰,使傅作義開始聲名鵲起,成為了一個人們皆有耳聞的守城能將。

傅作義對百姓們的體恤

不僅如此,傅作義還非常的體恤百姓,他在駐守涿州一百天的時間中,部隊的吃喝用度全是用當地百姓的,但是他並沒有白用,他每次向百姓借用東西都會向百姓打下欠條,因為當時他也沒錢,所以只能留下欠條讓百姓們在戰後向閻錫山索取。

這在那個年代,這是一個很難能可貴的行為,因為軍閥們打仗是很少能顧及得到百姓們感受的,一般是想到要用什麼就直接從百姓的家中拿走、搬走、搶走。

就算給了百姓們欠條,在索要的時候一番荷槍實彈的威迫之下,很多百姓都會乖乖認命,無可奈何。

但是當涿州的百姓們拿著傅作義的欠條找到閻錫山的時候,在對待錢上非常吝嗇的閻錫山竟然全款支付了百姓們的欠款,從某些方面來看雖然錢不是傅作義掏的,但是他竟然為了這些普通的百姓們讓一個如此吝嗇的閻錫山乖乖掏腰包,這肯定是將自己的仕途擺在了最後一位,從這方面來說傅作義也是一個體恤民情的將領。

懷著激烈抗日鬥志的傅作義

如果要說什麼能讓傅作義真正上心的話,那我覺得就是抗日戰爭了。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當張學良選擇丟棄東北,蔣介石選擇避戰的時候,傅作義和其他許多的民國將領聯名上書全國各大軍閥以及蔣介石,想希望各方能暫時的放下爭端,一致抵抗日本人。

但是蔣介石因為國內的工業基礎沒有日本發達,武器沒有日本人先進,所以當時他不敢跟日本人打,最重要的是他還要施行他“攘外必先安內”的基本要略,所以他是暫時是不可能和日本人打的。


至於其他的軍閥更不用說了,就連作為東北土皇帝的張學良都沒有守得住東北,其他只顧著自己地盤的軍閥又怎麼可能會用犧牲自己部下的性命去搶回東北呢?

所以傅作義和其他將領們的熱誠之心轉瞬被熄滅,他們雖然有著自己的想法,但空有想法沒有武力又能如何?但是傅作義並沒有就此放棄,他在往後的時間裡,不停的尋找機會以期能投入抗日戰場中抵禦外敵,這個機會也終於被他等到了。

長城抗戰以及百靈廟大捷中的傅作義

1933年長城抗戰爆發,傅作義主動參與了長城抗戰,在長城抗戰中為抵禦日本人立下了不小的功勞,當時經過一段時間的拉鋸之後,蔣介石已經決定要和日本人停戰了,但是傅作義不願意向日本人妥協,所以他選擇了死守,稱如果日本人不撤退的話,那他也不撤退,他是在日本人從長城退走才選擇撤退的。


當時日本人並沒有能力吞掉整個中國,他們出兵攻打長城一線以及熱河為的就是想讓蔣介石等人向他們妥協,好讓蔣介石認可他們在東北的合法地位,然後在東北慢慢的消化他們的勝利果實,好為他們下一步全面侵吞中國做好戰爭資源儲備。

所以在蔣介石和日本人雙方的默契下,二者停戰了起來。

在經過幾年的沉寂之後,傅作義一直在等待,他渾身燃燒著鮮血,只期待能與日本人一戰,所以在1936年的時候,日本跟蒙古貴族勾結準備侵吞蒙古的時候,傅作義出馬了。

他在徵求蔣介石的意見,而蔣介石沒有同意他出兵之後,他私自帶領著部隊出戰了,並最終在蒙古地區獲得了抗戰的勝利,獲得了百靈廟大捷。


百靈廟大捷與西安事變之間的聯繫

他所獲得的百靈廟大捷雖然在抗戰歷史上規模算不得太大,但卻是抗戰史中中國軍隊第一次收復失地,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甚至在一定的意義上西安事變也與百靈廟大捷有著一定的聯繫。

當張學良丟掉東北後而不得不聽從蔣介石的命令,正在西北一帶奉蔣介石的命令剿滅紅軍的時候。

張學良得知了傅作義在百靈廟大捷後受到百姓們的熱捧以及一致好評的時候,他開始反思起了自己的行為,並最終和楊虎城一起決定停止這無謂的內戰,在多次勸說蔣介石抗戰無果之後就實行了兵諫,就發生了我們所知的西安事變。

抗日戰爭中的傅作義,以及他的明智選擇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傅作義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抗戰中,他所獲得的職位也越來越高,最終與他的老上級閻錫山徹底的劃開了界限,經過數年抗日戰爭中的成長,他最終成長為了實力能與閻錫山並肩的一地大員。

當時傅作義的手下還掌管著一個省,他不僅在行軍打仗上立下了巨大的戰績,在治理方面也頗有政績,將當地治理得井井有條,很受百姓們的擁戴。

最後在內戰後期,我軍在攻下天津之後,在與傅作義聯繫的過程中通過他的女兒以及多方的努力,說服了傅作義,最終和平解放了北平。

當時整個北京城裡面都是歷史的遺蹟,無數的建築瑰寶傳承久遠,如果依照傅作義的守城能力死守北平的話,那最終導致的後果必將會使整個悠久的北京城成為一片焦炭,必將會使整個城市的百姓經受戰火的洗禮。


從這個方面來看傅作義的功績非常明顯,那就是他為保住整個北京城的文明遺蹟、保住無數百姓的性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放棄了自己以往對我軍的敵對,最終和我軍重歸於好,從這方面來說他是一個功臣。

有人說傅作義是個叛徒,這我不認同,因為傅作義至始至終都是一個愛國的將領,他的內心有著整個國家,所以才在日本人侵略的時候沒有顧及到絲毫自己的實力,跟日本人展開了殊死搏戰,當時的他可曾有過絲毫的妥協?

我覺得傅作義是一個明事理的人,在面對真正的大是大非、民族仇恨面前,他沒有感到絲毫的猶豫,若非是為了消彌同胞之間的戰火,那傅作義必定是不會放棄自己名將的高傲而選擇投降的,傅作義將軍的和談在當時來說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在當時蔣介石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傅作義的選擇無可厚非,同時又保下了一座古城以及無數的百姓,這都無不說明著傅作義選擇的英明。


孤客生


傅作義1895年生於嚴父慈母的山西農家少年,年幼時苦讀四書五經,自幼正直勇敢1910年考入太原陸軍小學,16歲時以晉軍學生軍排長身份毅然參加了辛亥革命起義,於是開啟了近40年的中國職業軍人的生涯。

圖為傅作義。

1927年涿州之戰,傅作義一舉成名。蔣介石給傅作義發嘉勉電:“三晉軍興,鎖鑰九門,形勝之區,兵家所重。傅師長力撐大局,固守斯城。彌著功勳,實深嘉慰。將軍時任晉軍第六軍總指揮,戰天鎮,守涿州,浴血數月。城頭兄弟喋血,城下屍骨城堆,終贏三大守城將軍盛譽。

圖從左至右為:傅作義、蔣介石、衛立煌。

在民族存亡關頭,傅作義抱定捐軀決心。1933年奮起長城抗戰,揮師張家口,禦敵於懷柔,1935年晉升陸軍二級上將。是年11月百靈廟大捷,殲敵盈野,震驚中外。七七事變,傅作義血沸千丈,初戰忻口,再戰於綏南,奇襲包頭,大捷於五原,在烽火連天的歲月裡,傅作義曾修下絕命家書。在抗戰8年裡,傅作義披堅執銳,揮師萬里,戰功卓著。

圖為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解放後在人民日報工作。

內戰開始後,傅作義坐鎮華北,但是鐵血之師,潰不成軍,連自己的愛女也是我們的人,凡軍機要務,竟無密可保,傅作義一邊向我們求和,一邊為了追隨自己多年的部屬的私利,還要和革命力量進行一番較量。新保安一戰,傅作義嫡系三十五軍全軍覆沒,1949年11月21日與我們達成協議,31日解放軍正式接防,北平迎來了改天換地的春天。

圖為1951年,水利部部長傅作義冒雨視察淮河工程時與民工談話。

解放後,傅作義提出願解甲赴綏遠治黃屯田,於是先後任命他為水利部長、水利電力部長,傅作義在這個職位上恪盡職守達23之年久,他走遍祖國千山萬水,對新中國的水利電力事業迅速發展作出了貢獻。


圖文繪歷史


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傅作義將軍,軍事才能卓越,歷經長城抗戰、綏遠抗戰、平型關戰役、奇襲包頭、會戰綏西、五原戰役等戰鬥,征戰沙場,浴血奮戰,是一位抗日愛國名將。解放戰爭中,他率部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免受戰火浩劫,古都得以完整保存,功在千秋。


傅作義畢業於保定軍校,後加入晉軍,歷任團長、師長。北伐中任第三集團軍第五軍團總指揮。中原大戰失敗後,出任晉綏軍35軍軍長,綏遠地區行政長官。

九一八事變後,傅作義、宋哲元等聯名通電呼籲抗日救國,並加緊練兵備戰。長城抗戰時,傅作義率部在牛欄山至昌平一帶佈防,同日軍展開血戰。 由於國府的對日妥協,傅作義無奈奉命撤退。

1936年關東軍參謀長板垣徵四郎誘降傅作義出任華北偽政權,遭到傅作義拒絕。誘降不成,日本人決定武力進攻傅作義部。11月,偽蒙古軍總司令德王在日軍的支持下通電傅作義,挑起戰爭,綏遠抗戰爆發 。戰鬥中,傅作義指揮得當,採用奇襲戰法,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痛殲敵人,取得大捷。綏遠抗戰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增強了全民族抗擊日寇的信心。

1937年10月,在忻口會戰中,傅作義令董其武部奇襲板垣師團指揮部,派部馳援友軍,敵人被困忻口。娘子關失守後,傅部集結太原。此時太原兵力空虛,傅作義知難而進,主動請纓守城。守城將士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被迫突圍撤退。板垣師團佔領太原,但也受到重創。

1939年傅作義任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他率部發動包頭、綏西、五原戰役。五原戰役中擊斃日軍水川一夫中將,全殲日軍特務機關,戰果豐碩。

解放戰爭時期,傅作義率部佔領張家口等多處重地,多次戰勝華北解放軍,後升任“華北剿總”。平津戰役後,傅作義率北平守軍起義,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傅作義在抗戰時期,率部征戰南北,戰功卓著。他促成北京和平解放,古都免遭戰火推殘,是人民的有功之臣。建國後,傅作義歷任政協常委、政協副主席、水利部長等職。1974年4月19日,這位愛國將軍在京病逝。


歲月是一條河流


這裡就不再贅述傅作義的戰績,前面的幾位大神都說的非常詳細了,簡單的和大聊一聊一些個人的想法。

這個時代確實是在往前走,關於人物的評價不再是臉譜化,不再是非黑即白。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料被公開,對於中國近代人物的評價也會變得更加多元化。

孫殿英,以前大部分人只知道他是東陵大盜;現在可能會有更多人瞭解他先是熱河抗日,後來又淪為漢奸的故事。


韓復榘,之前大部分人可能都會知道他在抗日戰爭中不戰而退,將山東拱手讓給日本人;現在可能會有人知道抗戰初期韓復榘也曾血戰過日本人,卻因為和蔣介石有矛盾才導致不戰而退。



再來說傅作義,抗日戰爭時期的傅作義沒有什麼值得爭論的地方,鐵桿的抗日派!傅作義最為爭論的在於他在內戰爭的投誠。

  1. 有人說,傅作義是叛徒,作為一個軍人,手握重兵,不戰而降,是為不忠!
  2. 有人說,傅作義是英雄,讓千年古城北平免受炮火的侵襲,保護了文物,是為大義!

站在不同角度,得出的結論也會不一樣。傅作義是軍人,作為軍人他背叛了自己組織,但是傅作義沒有背叛自己信仰。

在作為一個軍人之前,他首先是一箇中國人。我們可以看看傅作義作為新中國的第一任水利部長任期上所做出的行為,確實可以稱得上為國為民!傅作義實乃大忠大義之人!

當然,我不是說那些為蔣介石死戰的將領就是不忠不義之人。像黃維,王耀武,孫立人這些人,在抗日戰爭中同樣也是鐵骨錚錚,民族大義上也是完全沒有問題,至於內戰,各為其主,無可指責,算是小忠。

當然,有些人就離忠義二字搭不上邊了,比如說某些軍統的成員,純粹就是滿足自己私慾罷了!


小鎮月明


不敢說評價,只從個人的角度分析一下而已。傅作義將軍,我們基本上都很熟悉了。傅作義,字宜生,1895年生於山西榮河,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抗日名將。


傅作義1911年即參加了辛亥革命,對內,他參與直奉戰爭,北伐戰爭,中原大戰,解放戰爭等多場戰役,並以善守聞名天下。

對外,參與了長城抗戰,在1936年取得了百靈廟大捷,作為高級將領參與了忻口會戰,太原保衛戰,包頭戰役,綏西戰役,五原戰役等多場戰役,沉重地打擊了日寇。

傅作義作為高級將領,他的戰績無人質疑,爭議之處都在於解放戰爭時促成北京和平解放,在很多人看來,作為國民黨高級將領和一方大員,投靠“敵人”是不忠不義的行為。

但我認為,評價一個人要看他站在什麼立場,站在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的立場,傅作義自然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是叛徒確定無疑。站在共產黨方面,他自然是起義的大功臣。而站在中華民族的角度,傅作義的起義,使古都北京未受戰火波及,保存了200多萬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自然是有大功的。

而實際上,傅作義的提議也並非宣傳的那麼高尚和純粹。傅作義率領數十萬大軍起義,但是他仍對國民黨存有幻想。他曾經向徐永昌解釋他的起義目的:“經過一個時期的整頓,軍隊以配合人民的支持,假定某一時期,中共以兵壓迫時,彼時利用官兵心理卻可打出去,今日對蔣先生須求有效果的途徑,如系維持現狀,絕無生存之理,以聯共求得時間,而以革命進展,利用合作農場,半年數月間可增至20萬,明年三四月間將為中共最痛苦之時期,其最重要因素仍在經濟,中共絕不能成功,簡言之,領導人物大多數皆是壞人等等,最後結論,中共可能失敗”。



傅作義也向徐永昌提供了一份對蔣介石的呈文,傅作義就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等各種方面向蔣介石提供了全面的獻言獻策,中心思想與蔣介石的反攻大陸別無二致。

而在60年代,傅作義依然和蔣介石有聯繫,在蔣介石的日記中,曾記載“傅逆作義特以專人帶來其親筆書‘悉貢所能’四字。”可見傅作義的起義,迫不得已成分較重,而其之後,也都扮演著一個國民黨臥底的角色。


無論傅作義本意如何,他的起義客觀上減少了內戰戰火的發生,保持了和北京古城的完整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於國於民,均有大功。


鳶飛九天2018


一個優秀正直的人,不管身處那個陣營都會受到人們的尊重。 常勝將軍傅作義軍政兼優,能征善戰,長於謀略,在國軍中屬全天候優異的名將。 北伐期間,守涿州一戰成名;長城抗戰,血戰懷柔,戰績突出;1936年綏遠抗戰,先取紅格爾圖勝利,再獲白靈廟大捷,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連中共毛主席都發電祝賀。全面抗戰後戰包頭,打綏西,尤其是收復五原城,更是抗戰開始後,我國首次收復失地,並打死日軍水川中將,在全國引起巨大轟動。內戰爆發後,在華北與聶榮臻對壘多年,戰績輝煌,被蔣介石提拔為華北五省最高長官,連他的老長官閻錫山都成了他的下屬,即使起義加入中共,毛主席對傅作義也很尊重,並且青睞有加,委任其擔任共和國首任水利部長,在水利戰線做出優異貢獻。 常勝將軍絕不是吹出來的,是純粹靠智慧與謀略打出來的!


我行我素28940466


傅作義很有軍事才能。不論是在軍閥混戰、抗戰還是國共內戰中,都展示了他的能力。在國軍中是名列前茅的。 傅作義在政治上不如軍事上。還有點單純。

傅作義還是個比較傳統的人。對長幼尊卑比較認同,看得重。 傅作義從一個小軍官,最後成為封疆大吏,算是比較成功的。但是華北形勢太複雜,他自身的政治侷限性也暴露無遺。他不明白他的地位,或者還有幻想,以為自己有對等談判的條件。 他在大同集寧戰役中的勝利,是和全國形勢分不開的。一旦國民黨政府崩潰,綏遠只是一個省而已。這一點他和桂系白崇禧、西北二馬很相像。

軍閥的政治生命取決於他的軍事實力。他的政治生命不是由他自己決定的。

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他的運動狀態取決於他所在的參照系。


天明遙遙山海關


在亂世與戰局不定時期,傅作義也是兩面打牌,而不是堅守到底。幸運的是,他最終選擇了人民的方向。

傅作義既是一個軍閥又是一位著名的愛國將領,攻防都擅長。抗戰中為國家立下大功,解放戰爭中在關鍵的時刻實現政治轉型,在我國近代史上具有特殊地位。首先傅作義的軍事戰略戰術極具特色,不管是軍閥混戰還是抗戰時期,傅作義都能從敵強我弱的客觀環境中,開創出一套符合實際的戰略戰術:

一是善於遠程奔襲,百靈廟大捷、包頭戰役等是這方面的代表,以強襲之準備奇襲之行為,在綏南戰役中傅作義率領部隊長途奔襲400裡。

在包頭戰役中,傅作義一面製造假象,麻痺敵人,一面令35軍,沿黃河岸向包頭秘密前進,百天不休息,自帶乾糧,不生活做飯,夜間不準有聲光,一舉襲入包頭城,給敵人一狠狠打擊。二是善於運用工事,傅作義又是守城名將,固守涿州、太原都是傅作義守城的戰例。戰事雖急,工不可緩 ,工事一成 ,則可以逸待勞。

在長城抗戰中,傅作義認為七分用土,三分用槍,在守太原時,閻錫山對太原的城防工事並未認真修築,此時日軍已兵臨城下,來不及修築工事,死守只是死路一條,因此放棄太原是正確的選擇。

三是屢用掏心戰術收到奇效,改戰術把目標指向敵人的指揮中樞,派精幹突擊部隊, 猛插敵人心臟,摧毀敵人大腦,致使第全線動搖。

抗戰中,他派便衣隊深入五原縣城,破壞了通訊設施,並擊斃了日軍水川中將,致使敵人各不相通,是為五原大捷。傅作義帶兵也很有一套,真正做到了士兵第一,他經常下部隊,一般是一個月下一個團,不用長官跟隨,深入一線體察部隊生活, 因而對部隊的情況瞭如指掌。

1945年,美國將軍魏德邁到中國戰區視察國民黨軍隊。他先到陝西胡宗南的部隊 ,再到綏遠傅作義的部隊。

等魏德邁回到重慶後,寫的一份報告中,對胡宗南的部隊則沒什麼好評,對傅作義的部隊則大加讚揚,認為可與世界強國軍隊相媲美。

傅作義在軍事上極為成功,但在政治上則具有雙重性,早年跟隨閻錫山,由於受到猜忌,便獨立於綏遠。

他從一個小派軍閥起家,一躍而成一個戰略集團首領,爾虞我詐中看到太多的潮起潮落,世事輪迴,因此對於閻錫山、蔣介石等集團都若即若離。

傅作義的選擇有很大的投機性,心思機敏,手握雄兵。這一點尤其表現在北平和談中,在改朝換代的時刻,傅作義抱著強烈的個人目的反正。

北平和平解放後,內心又不滿,設法逃離北平,在綏遠起義的過程中,為蔣獻計獻策,他這樣橫跨兩邊、雙色參半的表現。其實是,傅作義一方面認識到國民黨已經失敗,不想與之繼續捆綁,一方面內心又存有疑慮,不知新政權尚否穩定,還意識不到新中國的偉大。

在兩個生死相搏的勢力之間遊離,對哪一方都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在歷史當中,他在這一段中的歷史就比較模糊。迄今,人們所看到的他都是經過包裝後的面目。

亂世中政治家利益為先,是正常的。本人在此評價並不涉及傅之功過,只是希望體現歷史多樣性的存在,在具體的歷史環境中,人物的言行是生動的、具體的。

也就是說,歷史是複雜悲壯的,同時也是殘酷的,大家最後不要線性地看待歷史。珍惜和平,為中國夢而奮鬥。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歷史傳訊社


英雄的部隊,在薩拉旗聽我奶奶說:小的時候,被門外的咳嗽聲吵醒,爬在牆頭一看是紅軍,都是9歲和13歲的孩子。三九天都凍的咳嗽了,看到紅軍我奶奶才敢開門。有一紅軍拿了一塊羊油讓煮點水,給戰士們喝點,補充點熱量。奶奶一看是打仗的紅軍還往裡面加了點油麵。喝完後他門去打仗去了。走的時候他們說是傅作義的部隊。這麼小的孩子去打仗,保衛祖國。祖國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