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太樂觀,區塊鏈技術對問題疫苗也是無可奈何

別太樂觀,區塊鏈技術對問題疫苗也是無可奈何

7月20日,吉林省食藥監局的一紙行政處罰公示,徹底將公眾的早已鬱積多日的憤怒情緒引爆:長春長生生產的“吸附無細胞白百破聯合疫苗”(批號:201605014-01)經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檢驗,檢驗結果【效價測定】項不符合規定,按劣藥論處。

這條處罰信息,針對的是2017年11月的一起違法事件。由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各一批次共計65萬餘支百白破疫苗效價指標不符合標準規定,食藥監總局已責令企業查明流向,並要求立即停止使用不合格產品。

經檢查,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批號為201605014-01的疫苗共計252600支,全部銷往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批號為201607050-2的疫苗共計400520支,銷往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90520支,銷往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10000支。

……

言歸正傳,作為早已具備完整冷鏈體系的疫苗,真的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防偽溯源嗎?

理論上無疑是可以的。

火遍金融圈的區塊鏈,如果在疫苗供應鏈上應用,可以通過RFID標籤錄入、讀取、識別,將每一支疫苗都當成一個節點,公鑰給醫生,私鑰歸疫苗接種者(或監護人),這樣疫苗從生產、質檢、入庫、出庫、流通、接種等各環節都登記在區塊鏈上,保證所有信息真實有效、無法篡改,以防作假。

除了金融,醫療應該算是最適合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場景了,但是數學算法真的可以解決信任問題嗎?

「價值共識」在咱們這兒向來都是一門玄學,「中央電視臺都說了」、「報紙上都講了」這兩座共識重鎮,是這個神奇國度的主流人群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某種協調、一致的意見。

區塊鏈技術無法杜絕當下問題疫苗的生產,甚至連改變現狀都難,因為這個由中心化運行的行業,根本就是一個深不見底的黑盒子,沒有一個人能夠確切知道它的內部運作軌跡,直到摟不住了出現嚴重問題,然後這個「系統」會給出一份數據,讓你宛如智障。

去中心化的區塊鏈防偽溯源技術在未來肯定會應用到疫苗領域,但當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兒童家長或監護人可以查看兒童預防接種證上的百白破疫苗接種記錄,與公佈的疫苗生產企業和批號進行對照,判斷是否接種了相應批號的不合格百白破疫苗。

羅素說的:我之所以活著,是因為我有對愛的嚮往,對未知和理性的痴迷,和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若干年後,已經長大的孩子們表示:我之所以還活著,只是因為當年沒錢打疫苗。

總而言之,區塊鏈只是技術,它終究無法阻擋你成為藥引子的矯健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