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拿出一張紙,是70多年前八路軍的借據,政府核實後一一償還

中國曆代朝代更迭,百姓在其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早在唐代君主就知道要處理好軍民的關係。中國歷史上的民間老百姓向來民風淳樸,在國家面臨重大危機的時刻,很多人奮不顧身,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和各地的老百姓同心協力,一起抵抗日本侵略者,在這期間,民眾向八路軍提供了大量的幫助,為抗戰勝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老人拿出一張紙,是70多年前八路軍的借據,政府核實後一一償還

當時八路軍條件很艱苦,由於缺乏物資和金錢,所以在對抗日軍的過程中經常會從老百姓那裡獲得援助。老百姓知道八路軍的好,都非常願意出手幫助八路軍,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也要為八路軍做點事,這一點讓人非常感動。

有時候八路軍缺軍糧了,就會派戰士們下鄉去採購糧食,很多人家想要免費提供給部隊食物,當時八路軍中有軍規,不允許隨便拿老百姓的東西,所以一直以來,八路軍和老百姓之間都會等價交換。如果實在沒錢了,八路軍便會寫下借據,等到以後有錢了一定會還上,老百姓對八路軍非常信賴。

老人拿出一張紙,是70多年前八路軍的借據,政府核實後一一償還

新中國成立以後,發生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有一次一個老人拿著一張借據來找相關部門索要償還。借據上寫的時間是1946年,八路軍某部曾經向此人借過一千多萬的法幣,這人叫做郭建英,在當時是一個富商,相關部門核實後,確有其事,於是一分不差地歸還了他所有的金錢。

老人拿出一張紙,是70多年前八路軍的借據,政府核實後一一償還

八路軍除了借錢,還借過糧食。當時有一個叫做周模旦的大戶人家,曾經在八路軍缺糧的時候,借給八路軍一百斤糧食,可能放在現代這些糧食不算什麼,但當時的時代背景非常特殊,這些糧食是非常寶貴的,可以救活很多人,對於抗戰有著重大的意義。周模旦在去世的時候,將所有的欠條都燒掉了,但政府這邊有備份,某次工作人員在革命遺址考察是發現了這份歷經滄桑的借據,依稀辨認出了是欠下週模旦一家的借據。後來經過向上級彙報,核實了情況後,當地部門找到了周模旦的後代,並且把當年欠下的糧食歸還給了周模旦的兩個孫子。

老人拿出一張紙,是70多年前八路軍的借據,政府核實後一一償還

抗日戰爭時期,全中國上下一心,共同對敵,雖然很多老百姓沒機會上戰場,但是他們用自己的一舉一動證明了對於抗戰的決心,並且寧願自己捱餓也不會讓前線的中國將士們沒飯吃,充分展現了中國人在關鍵時刻的團結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