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別再做剝奪孩子安全感的事了,3 種依戀類型決定孩子將來成就

凡是父母,總是不遺餘力地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得更聰明、更自信、更開朗,於是大家都會花很多功夫和心力去鑽研。可是再大的決心,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卻往往很難堅持下來。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孩子雖然可愛起來是個小天使,時間卻都不持久,更多時候,他們不是在調皮就是在搗蛋,完全不聽話,簡直是折磨人的小壞蛋!面對這樣的小壞蛋,還能心平氣和理性處理的父母,真是寥寥可數。

父母別再做剝奪孩子安全感的事了,3 種依戀類型決定孩子將來成就

大部分的父母,都控制不住情緒,會對著不聽話的孩子大發雷霆,事後看著孩子那張哭花的小臉,又往往會後悔很久,在心裡下決心說下次再不這樣了。好不容易跌跌撞撞地一路走一路摸索,孩子也漸漸大起來,哪知非但沒有省心,要擔心的事也更多了:

小傢伙上課有沒有好好聽講啊?在外面有沒有學壞啊?最近都不太跟我們交流了,是不是有事沒跟家裡講啊?

這不行啊!年紀小還不懂事,我得好好看著他不能讓他學壞了!

父母別再做剝奪孩子安全感的事了,3 種依戀類型決定孩子將來成就

孩子身體與心理的健全發展,都要建立在足夠的安全感之上。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們因為經驗不足或理論知識不夠豐富,在不知不覺間就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造成了孩子各種各樣的問題。確實,安全感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比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

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緒會比較穩定,性格會更自信,遇到事情不會想逃避,而是想要著手解決,能很好地融入集體。反之,如果沒有好好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就會發展為敏感多疑的性格,過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甚至會通過傷害自己或他人來獲得反饋和滿足感。

父母別再做剝奪孩子安全感的事了,3 種依戀類型決定孩子將來成就


三歲前

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在研究兒童人格發展時指出,安全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孩子幼年時期建立的,特別是在孩子 3 歲前。

寶寶 7~9 個月開始,如果陌生人抱寶寶,就會出現焦慮的情緒,這是一個正常的心理發展階段。

在這個階段,他們會建立起自己的第一個安全依戀關係,也就是說他們會向一個固定的人尋求安全感,這個人常常就是媽媽。


3 種不同的依戀類型

父母別再做剝奪孩子安全感的事了,3 種依戀類型決定孩子將來成就

依戀類型有 3 種,寶寶對媽媽的依戀類型不同,對事物的反應也會不同。

1. 安全型依戀,獨立積極又自信

這是一種健康的依戀狀態。這類孩子在媽媽離開的時候,也會很沮喪,但是很快就會自我調節。媽媽回來時,他們又會開心地撲向媽媽的懷抱。

這類孩子有較強的獨立性,可以自己安靜地玩玩具,也敢於探索陌生環境。在媽媽的鼓勵下,能很快跟他不熟悉的大人說話或玩耍。

父母別再做剝奪孩子安全感的事了,3 種依戀類型決定孩子將來成就

2. 迴避型依戀,冷漠不關心

迴避型依戀的孩子對媽媽的態度比較冷漠,平時不會主動尋求和媽媽進行肢體接觸。媽媽走開,他們不太會表現出難過或者焦慮,媽媽回來後也是漠不關心。與媽媽相處和與陌生人相處,在他們看來沒什麼區別。

父母別再做剝奪孩子安全感的事了,3 種依戀類型決定孩子將來成就

3. 焦慮矛盾型依戀,多變黏人難取悅

這類孩子,他們特別喜歡黏在媽媽身邊,無時無刻不在尋找「絕對的安全」,需要媽媽的注意力始終在自己身上。一旦媽媽離開,他們會大哭大鬧,但當媽媽回來時,他們又可能會哭著打媽媽,非常矛盾。

這類型的孩子幾乎不會主動探索新環境。面對陌生的人和環境,就算媽媽在場,他們也會很焦慮。

父母別再做剝奪孩子安全感的事了,3 種依戀類型決定孩子將來成就

每種依戀類型,都會長期伴隨孩子成長,影響他今後的社交能力。


生活中如何幫孩子建立安全感?

可以這樣說,建立了安全依戀的孩子,就是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這樣的孩子能更好地面對和解決問題,成長為一個獨立自信的人。

而生活中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去幫孩子建立安全感。

比如,給孩子更多的選擇就是一個好辦法。

父母別再做剝奪孩子安全感的事了,3 種依戀類型決定孩子將來成就

孩子的心理發展從從 7 個月就開始了,這時候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一些決策權,比如讓他自己決定現在玩哪個玩具、今天穿哪雙鞋、一幅畫要用什麼顏色。

培養孩子安全感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使用特定的遊戲、繪本等等。給孩子更多的選擇,就等於讓他對各種事物更有自主權,他知道自己可以決定很多事情,這樣就會幫他建立安全感。

相反,如果孩子什麼事都被包辦,就很難替自己做決定,缺少自主權的孩子安全感會很弱。以後他們長大了,面對越來越複雜的社交環境時,會越來越寸步難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