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SCI、EI、ISTP)的幾個小知識

目前,在國際科學界,如何正確評價基礎科學研究成果已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而被SCI、SSCI收錄的科技論文的多寡則被看作衡量一個國家的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科技實力和科技論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評價指標。那麼,究竟什麼是SCI和SSCI呢?

有關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SCI、EI、ISTP)的幾個小知識

科技文獻檢索系統

一、SCI《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簡稱SCI):

SCI是目前國際上三大檢索系統中最著名的一種,其中以生命科學及醫學、化學、物理所佔比例最大,收錄範圍是當年國際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現出獨特的科學參考價值,能反映自然科學研究的學術水平,在學術界佔有重要地位。

目前,SCI的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盤版及聯機數據庫,現在還發行了互聯網上Web版數據庫。

SCI涵蓋學科超過100個,主要涉及農業、生物及環境科學;工程技術及應用科學;醫學與生命科學;物理及化學;行為科學。

SCI將來源期刊數量劃分為SCI和SCI-E。SCI指來源刊為3500多種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盤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簡稱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擴展庫,收錄了6650餘種來源期刊,可通過國際聯機或因特網進行檢索。

SCI主要摘錄科技期刊和專利。被選用的期刊上所刊載的每篇文獻,包括論文(無代號)、摘要(A)、評論(B)、編輯部文章(E)、通訊(L)、會議資料(M)、專利(P)、評論和書目(R)都逐一加以摘錄。

SCI的索引方式有4種:引文索引、期刊源索引、主題詞索引、機構索引

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為SCI的姊妹篇

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來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科學論文的數量進行統計分析的大型檢索工具。

SSCI對其收錄期刊範圍的說明中明確告知該數據庫中有一部分內容與SCI重複,這是因為學科之間本身有交叉,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結合的跨學科的研究在文獻中的自然反映。

SCI每年均對其收錄的期刊進行較為客觀地評估,以當年一種期刊過去2年內發表論文的被引用總次數除以這2年內該期刊發表論文的總篇數,作為該期刊的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影響因子越高,說明該期刊中的論文被引用的機會越大,影響力也越大。

二、EI(工程索引):

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萬至1.4萬條;每期附有主題索引與作者索引;每年還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還增加了作者單位索引。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電子版(磁帶)及縮微膠片。

EI選用世界上工程技術類幾十個國家和地區15個語種的3500餘種期刊和1000餘種會議錄、科技報告、標準、圖書等出版物。年報道文獻量16萬餘條。

收錄文獻幾乎涉及工程技術各個領域。具有綜合性強、資料來源廣、地理覆蓋面廣、報道量大、報道質量高、權威性強等特點。

三、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

創刊於1978年,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編輯出版。

該索引收錄生命科學、物理與化學科學、農業、生物和環境科學、工程技術和應用科學等學科的會議文獻,包括一般性會議、座談會、研究會、討論會、發表會等。其中工程技術與應用科學類文獻約佔35%,其他涉及學科基本與SCI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