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二字鉗羊馬該如何練,葉問宗師與李小龍給你示範

詠春拳的“二字鉗羊”馬較高,與一般的四平大馬,前弓後箭不同。如抗倭名將戚繼光所說,這是“高四平”馬,站的較高,便可身法靈活;四平大馬,前弓後箭因為步幅較大,的確比“二字鉗羊”馬穩固,但卻不夠靈巧。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虎頭少保孫祿堂創了邁步必跟的孫氏太極步法,武禹襄也創了相類的,高身的武氏太極步法,有別於陳長興,楊露禪等較具歷史的老架馬步。

詠春拳二字鉗羊馬該如何練,葉問宗師與李小龍給你示範

身子站得高,搖擺便會多,為了取得前後平衡,便需要讓身體微微後傾。站高身馬是許多氣功普遍的站樁動作,但卻與詠春“二字鉗羊”馬有明顯的不同之處,那就是詠春必須將尾閭向前頂(詠春門人稱之為“提肛”),使肩,胯,膝三者成一條直線,然後身體成斜線後傾。後傾時肩膊不逾足跟,是為了平衡雙手前置的重量。

詠春拳二字鉗羊馬該如何練,葉問宗師與李小龍給你示範

比如:文中的圖片可以看出,即青年李小龍在學習階段的情狀,與已經是詠春老手的葉問宗師的架式一比較,生熟與否,立竿見影。圖一葉問宗師所站的是後傾的詠春馬,圖二李小龍所站的,類似氣功的坐馬,至於圖三,前傾更甚。圖一葉問宗師手帶鐵環,前臂負重,因為身體後傾,前後平衡,站得相當穩定,圖二李小龍因手臂前伸而微微前傾,圖三則更有前僕的危機。

詠春拳二字鉗羊馬該如何練,葉問宗師與李小龍給你示範

攤手進行時,前僕的危機則更大;動作不停的在胸前做。拳頭在胸前扯,對方的雙手則在我的胸前壓,甚或是想將我向前拉,身不後傾,容易前僕。圖四時葉問宗師與李小龍的盤手照片,照片中葉問宗師安閒舒逸,下頜不及前膝,雙肩不逾雙跟,身體微微後傾之餘,頭與腳掌的重心都成直線,不會拖垮身體的重心。至於李小龍,腰椎近乎垂直地面,下頜已近腳尖,偷的重心也前傾至腳尖處,身體沒有後仰,看起來,他前僕的危機,比葉問宗師要大。

詠春拳二字鉗羊馬該如何練,葉問宗師與李小龍給你示範

以李小龍的睿智,後來突破詠春拳馬步微微後傾的原則,自成體系,不為上述重心問題所限,當作為生化論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