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文要求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記者 段金平 周楚軍)日前,北京市委、市政府發佈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北京市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意見提出,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建設“天藍、水清、土淨、地綠”的美麗北京。

意見明確,通過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確保到2035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建成天藍、水清、森林環繞的生態城市,美麗北京基本建成,初步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到本世紀中葉,生態文明全面提升,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成為世界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堅持環境優先。落實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的約束性要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完善一般製造業和汙染企業退出機制。市經濟信息化等部門強化目錄管理(《北京市工業汙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2017年版〉》)、節能環保標準約束,到2020年底前再退出1000家以上一般製造業和汙染企業。建立鎮村產業聚集區淘汰機制。2018年底前,各區清理整治鎮村產業聚集區內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市經濟信息化、城市管理、水務、環保等部門建立對鎮村產業聚集區的用電用水量、汙染排放量綜合考評機制。自2019年起,重點對年度考評位於全市倒數後15%的鎮村產業聚集區,各區採取疏解、淘汰、整合、升級改造等措施,實現“騰籠換鳥”、提質增效。

堅持數量和質量並重、質量優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建設,塑造綠色生態空間,增強生態服務功能,儘早實現“山水相連、綠滿京華”。嚴守生態保護紅線。2018年公佈全市生態保護紅線。2019年底前,各區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2020年底前,完成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立法,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基本建立管控制度。市規劃國土部門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編制空間規劃的基礎,嚴格用途管制,2020年底前,退出不符合保護要求的單位、設施。市環保部門開展監測評估,監控新增開發活動,嚴厲查處不符合要求的各類活動。市園林綠化、水務、農業等部門承擔職責範圍內的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工作。各區及相關鄉鎮(街道)要履行好保護主體責任。

建立健全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試點建設國家公園,對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地質公園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開展資源本底清查、統籌優化,健全保護制度和管理機構。實施生態保育工程,確保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改善。編制人為干擾負面清單,減少保護地內的人類活動。

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荒山綠化、生態公益林升級改造、封山育林等工程,全面建成第一道綠化隔離地區城市公園環,加強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郊野公園建設,構建喬灌草立體配置、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城市綠地體系,利用拆遷騰退地和城市邊角地,實現多元拓綠,提高林地、綠地總量,提升生態服務功能。到2020年,新增造林面積60萬畝,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0%,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5平方米。

加強生態修復。編制實施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分區分類開展受損生態系統修復,對生態嚴重退化地區實行封禁管理,穩步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擴大輪作休耕試點。到2020年,完成全市500公頃廢棄礦山的治理修復。構建“一核、三橫、四縱”的溼地總體佈局,恢復溼地8000公頃,新增溼地3000公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