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崑嵛山

作為“仙山聖地”,昆嵛山自古便是道家修身養性的“洞天”、“福地”。據史書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齊魯的“稷下”黃老學派便慕名來到這裡傳真佈道,開啟教化,不久便在膠東瀕海一帶興起了道教的早期本原一一“方仙道”。當時方仙道非常盛行,膠東沿海一帶方士之多數以萬計。他們秉承“稷下”黃老學派的學說,不斷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一種道教理論,形成了早期的道教雛形。此後,昆嵛山作為中國道教的發源地,道教活動一直非常活躍。


問道昆嵛山

昆嵛山上的佛龕 大青攝影

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七月,年已55歲的全真祖師王重陽,抱著“三教合一”的宏願,自陝西終南山千里迢迢來到昆嵛山,先後收取馬丹陽、丘處機、譚處端、王玉陽、郝大通、孫不二、劉處玄七位真人為弟子,同時分別在文登、寧海、福山、登州、萊州創立“三教七寶會”、“三教金蓮會”、“三教三光會”、“三教玉華會”、“三教平等會”等五大法會,從此正式創建了道教全真派。

問道昆嵛山

昆嵛山上的寺廟 大青攝影

全真派創立後發展迅速,很快便成為名冠天下的最大道教派別,受到封建統治者的極大關注。作為全真派的發祥地,昆嵛山也成為當時名震朝野的一座道教名山。

問道昆嵛山

昆嵛山上的石刻 大青攝影

全真派崛起後,極力奉行清靜無為、超然物外、勸人為善的道家法旨,為緩和當時的民族矛盾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一代宗師”邱處機,於公元1220年,不顧72歲高齡,不遠萬里奔赴今阿富汗境內的大雪山,面見成吉思汗,勸其休養生息,歇兵止殺,為挽救天下蒼生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乾隆皇帝曾高度評價了他的歷史功績,御聯題道:“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

問道昆嵛山

取材丘處機一言止殺故事的電影《止殺令》劇照 大青攝影

作為方仙道的發源地和中國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昆嵛山自古便有“神仙的窟宅”、“僧道的故鄉”之稱,文物古蹟十分豐富。據史書記載,這裡遠在漢唐之際就已是“寺觀林立、洞庵毗連、香火繚繞、朝暮不斷”,如今昆嵛山南部的無染禪院便為漢代盛極一時的膠東名剎,北部的麻姑冢、麻姑梳妝閣則為隋唐遺蹟。

問道昆嵛山

昆嵛山流瀑 大青攝影

問道昆嵛山

無染寺的大鐘 大青攝影

儘管漢唐時期,昆嵛山已經有了較大的寺院宮觀建設,但昆嵛山真正大規模的寺院宮觀興建,還是在金元道教全真派發起之後。當時宮廷皇室紛紛降旨敕封,王侯將相爭相進山頂禮朝拜,昆嵛山一時宮觀疊起,香菸飄繞,經樂盈谷,仙家積聚,呈現出“山中七十二峰,峰峰有寺院,山山有宮觀”的壯觀景象。據史料記載,當時山中宮觀寺院達480處之多。也許真正吸引久居鬧市的達官貴人的,是昆嵛山世外桃源般的秀美風景、清新的空氣、甘甜的水和昆嵛山獨有的從容意境。物換星移,滄海桑田。

問道昆嵛山

道家遺蹟混元殿 大青攝影

如今,聖經山老子天然石像、《太上老子道德經》摩崖石刻、煙霞洞、神清觀、聖水巖、東華宮、眾仙墳、混元殿等道家遺蹟,雖經受了千百年風雨的洗禮,仍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在莽莽的昆嵛山野間,俯視眾生,和著山風海嘯,淡淡地講述著古老而又美麗的故事。

問道昆嵛山

國家級保護文物 太上老子道德經摩崖 大青攝影

問道昆嵛山

道家遺蹟 大青攝影

山中的聖經山老子天然石像更是大自然的傑作,鬼斧神工,渾然天成,氣勢雄偉,維妙維肖,是昆嵛山成為“仙山聖地”和歷代道家來此修真悟道的根源。

問道昆嵛山

聖經山古石刻 大青攝影

道可道,非常道。他沉默著,等著有緣的人用心來聆聽、來感悟。(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