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社会不愿意提高教师的待遇,但却乐意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呢?

人生心得


题主的问题令人心酸。有人说,教师就应该是道德模范,他们的工作就是给学生上课,“行为人师,言为世范”,因此必须有严格的道德操守。而如果社会出现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人们还可能会认为这是“教不严,师之堕”,从而呼吁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



另一方面,人们认为教师应当不求回报。社会舆论对于教师的宣传过于正面。从小我们便将教师比喻为“辛勤的园丁”等,认为教师就应当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这类的观念在我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所以,我们总是忘了提高教师的待遇。



可是,教师其实是我们一样,需要为自己考虑,为家人谋划的普通人。他们的“高尚,敬业”,是需要充分的物质保障作为基础的。当工资收入不能支撑其生活时,教师并无法完全做到这样“圣贤”。这时,人们便会认为是教师的道德水平下降了——于是,他们想的并不是提高工资收入,而是强调道德水平——其实这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治标不治本。



真正有意义的办法,是充分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收入水平高了,消费水平也就上去了。他们在社会上,穷酸臭老九的形象也能得以改变。尊贵尊贵,要能够富贵,才可能谈得上受人尊重。与其在那喊口号,呼吁社会提高尊师重教水平,还不如真实的改变教师的收入水准。



另外收入水平高了,就能吸引更多优质的生源去读师范,吸引更多精英阶层的小孩,去从事教师工作,从而整体提升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因为收入高,谁也不愿为了一点小利丢工作,做坏事的成本更高了——久而久之,整个行业的道德水平都会更高。



总之,要尊重经济规律,要从趋利避害的人类本性出发,才可能让政策办法得以落实。这个道理绝大多时候说得通,在教师行业的道德操守这个问题上,也不例外。


林海


真的,全社会都不愿意提高教师待遇,却要求教师师德水平高、业务水平更加高。

大家都知道“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很荒谬,可把这错误的逻辑套在教师头上,却一个个心安理得。

或许是祖师爷的错,当初他夸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难道因此给徒子徒孙们埋下了一颗地雷?

我住的院子里,有位和善老人,是交通局退休职工。他对我的态度,令我真切体会到什么是傲慢与偏见。

“来来来,你是老师,帮我认认这字念什么?”老人指着一个生僻字问我。然而我不认识,他便摇头,开始讲这字的出处和几种读法。

我在院子里打麻将,他凑过来看了两圈,然后啧啧有声:“还是老师呢,麻将打得贼溜!”

我用攒了好多年的钱买了辆卡罗拉,他见了,便叹气:“这世道,连老师也买车了!”

有一年谣传老师将涨工资,他又很愤慨:“老师凭什么涨工资?每个月给1500元就够了!”

其实老人和我关系不错,他所有的言行,并非针对我,只不过是在表达他对教师群体的看法而已。



那么,教师能在地位、待遇双低的前提下,拥有崇高的师德吗?

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养成及提高,除了受法律法规影响之外,更多的是依赖内心自我完善的需要。也就是说,师德的提高,主要依赖教师的道德自觉。

人在怎样的情况下,会产生高度的道德自觉?

1、被充分尊重。

军人以生命与热血保家卫国,应该是最受全社会尊重的群体,因而与其他人群相比,军人有着更为崇高的思想境界。

身份得到尊重,不但是一种光荣,也代表着社会地位的确认。这可以促进其更爱惜羽毛,而丝毫不敢做有孚名望的事。要提高教师师德,必须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

2、被充分认可。主要指价值认可。教师职业于社会发展有没有重大意义?这一点,相信全社会都有共识,无须讨论。但教育的意义,只在未来显现,于当下并不要紧。因而真正重视的人不多。

我们都知道保护地球环境非常重要,但对于每个人来说,却又是“很遥远的事情,仿佛可以不管”。

既然教师的社会价值虚幻而遥远,那么就没有必须为此付出太多金钱。有些人看到教师谈钱便反感,似乎教师不食人间烟火。

职业收入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尺,工资低,不但生活困窘,做人也抬不起头。“衣食足而知荣辱,仓禀实而知礼节”,所谓君子固穷,不过是骗人的鸡汤而已。

3、被充分需要。人们常说:医生疗救人的肉体,教师疗救人的灵魂。可是医院里常常人满为患,学校里却没有多少人愿意主动学习。

身体不健康随时有送命的危险,头脑不灵光却似乎没什么要紧——而且也没人认为自己不够聪明。

这样,上学并不重要,教育并不重要,老师,自然更不重要。

师德是一种修养。不是说,给了待遇,师德马上提高;不给待遇,马上师德沦丧。

但是,指望日日为生计忧心如焚、操劳奔波的教师,却有崇高的师德,有高贵的灵魂,无异于缘木求鱼。


毫米


我们的教师队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数量高达1600万。教师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事业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基础。


目前却存在老师要求和社会要求之间,却存在着一些不可调和的因素,主要原因可能有下面几个。

一是确实是制度要求落实不到位。

从我们国家1994年实施教师法开始,就提出确保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水平。但是对这一要求,各地都是结合自己的情况落实的,各地财力不一样,保障力度也不一,而且各地有不同的解释,也有不同的落实进度。目前估计只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落实,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差距还是有的。

我们的教师待遇地区间的差异非常大,有的地区到手工资只有两三千元,北京深圳等发达地区可以达到一两万元。而且对比一些较好的民营教育机构,动辄几十万的收入,确实也让公办机构的老师坐不住。北京深圳即使一两万元工资,年轻教师也真的很难稳定下来。

二是确实是教师队伍和个别家长都存在问题。

社会上广泛认为,老师教课不尽心,熬日子混时间的情况特别突出。其实大家也很清楚,进入了事业单位就跟进入了保险柜差不多,只要不出问题,踏踏实实的混日子混职称,工资会越来越高。至于孩子们的成绩,真的跟评职称、发工资有关系吗?似乎不多。而且一些过分的老师,尤其是初中高中关键阶段,在外边儿开小班的情况特别突出。我们同事就在吐槽他们孩子的老师开小班,一节一个半小时的课200元,同时教十个孩子,基本上每月都有三四万的入账。而且家长们的心态还是觉得老师开的小班教的好,肯定有更好的知识,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宁愿多花些钱。但是心里确实对老师的行为不耻,已至延伸到整个教师队伍。而且亲戚朋友之间互相宣传,也对老师的印象不好。

而教师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家长们的认识也不够。就因为说几句话,打孩子几下,发错几条信息,就被家长追究,离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亲身经历就是孩子的同学,在学校打闹被同学铅笔戳伤,回头家长阴阳怪气的找老师麻烦,老师下课后只能赶忙去还是家中落实情况,互相调节晚上11点才处理好。老师也有家庭和孩子,并不是孩子的保姆。因此,遇到这样的事,老师也会对家长有一些怨言。

还有一部分就是是工资的分配也有问题。

老师的工资走的是专业技术职称路线,是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但我们老师的工作又有一些体力劳动者的味道,教学的那些知识很容易掌握。

年轻的教师,思维更活泛,体力更充沛,干的活更多。可是由于职称,是需要相应的职业经验配套,所以高级职称基本上被老年教师占据。而年轻教师感觉教学水平差不多,而且自己更出力,就是得不到相应的工资增长或者职称认可,也是相当郁闷的。

而年轻教师更是处于花样年华,需要结婚生子供养老人,虽然工作稳定,但是工资收入确实无法负担人生的发展。

所以,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其实教师也不要把社会要求,理解偏颇为教师的道德要提升。社会的要求只是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职业素质而已,这是一种职业,只要尽职尽责就好,不需要多高尚的品德。但是我们带着脾气工作,产生问题就归咎于道德要求,那实际上是不合适的,应该属于工作责任。

2018年1月,国家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希望随着意见的落实,让教师待遇要求确实落实到位,让教师的工资制度更加合理规范,让我们教师的工作责任更加清楚明确。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越来越和谐。


暖心人社


你的这个问题真是说出了广大老师的心声,一方面老师的待遇不高,另一方面却希望老师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哪一个行业的道德要求会高于老师了。

有这种理心的人不是一两个,形成也不是一两天,而是社会长期积压形成的。自古以来就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读书是一个很奢侈的年代,很多人都很尊敬老师,那个时候老师不要学费吗?老师也要生存的,很多孩子去私塾也是要交学费的,老师还要面试你,你带着学费老师还不一定要你呢!家长是求着老师教孩子,态度当然很恭敬了。

现在我们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门槛变低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没有淘汰,不允许惩罚,而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了。

在大众的眼里,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育心灵的园丁,思想上必须纯洁,生活上必须清贫,工作上必须敬业,最好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像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像春蚕一样吐丝到死,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老师。所以老师不能谈钱,不能抱怨,不能提要求,否则就让他们感觉很俗气,就会质疑这样的人怎么能当老师呢?

有些人自己一年可以换几部手机不嫌贵,买一个包几千块也不嫌贵,但是一学期交一千多块补习费他心疼,买几本学习资料就怀疑老师吃了回扣,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老师工作认真敬业,课下能给孩子免费辅导,这才是他们心中的好老师,他们忘了老师是人,不是神,老师也要养家糊口,也有生老病死。

我们常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希望是一个尊师重教的时代,尊重教育,必先提高教师待遇,否则教育行业哪能留住优秀人才?提高教师待遇,规范教师日常行为,促进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平的提高不应该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的。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同行与家长关注交流讨论教育问题。


源小米


这个问题问得好!问到本质上了!

我是一名教师,且爷爷辈到我三代都有人当教师。对于这个问题,我始终在思考。但是,越思考,就越觉得无奈。因为,这似乎还是应了马克思那句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就是说,教师现在的尴尬,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存在的原因的。

古往今来,人们对教师这一身份赋予了太多崇高的意义,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等,似乎一切崇高的描述都能和教师挂上钩,使教师头上光芒无限,甚至神化了。但也正因为教师被认为是“神”,所以只能被给以“非人”的待遇了!这些崇高的、只有“神”才有的意义,让“无私奉献”的帽子被习惯性地冠在教师头上,而没有人考虑教师本身的需求。于是,教师有了“春蚕”、“蜡烛”、“人梯”、“孺子牛”等无私的代名词,社会也理所当然地只给教师吃“草”却非要挤出“牛奶”,甚至已经不能用“挤”这个词了,而须用“榨”。这其中的艰辛只能教师自己体会,而且越是积极奉献的、越是爱岗敬业的、越是全心投入的,其艰辛越是无可衡量。

其实,教师这一职业的尴尬,可以说是我们文化中的传统之一。当然,这个“传统”并不是什么精华,但它却是客观存在。从字源上讲,师的本义为集结的军队,后引申为掌握军队的人,进而引申为某个领域中的高人。教的意思是“上所施下所效”,即监督和训导晚辈跟从先辈做事。而教师,顾名思义,即在监督和训导方面的高人。自荀子以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观念深入到统治者心中,此后的“教”主要的意思变成了“教化”,有荀子“化性起伪”的意思。教师二字连用,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从佛教经典的翻译中得来的,其教字被赋予了宗教的涵义,而“教书师”的名称也随之出现。结合前面的分析,“教书师”是在佛教经典传播中的高人。唐宋时期,儒家观点也称为了一种“类宗教”即儒教,出现教师这一双音节词,其涵义也是解读儒家经典的高人,更多的是强调官员对下属或治下的“教化”功能。(袁东《“教师”一词的产生和演成略考》)所以,教师一词在中国古代从来就是和官员、教化联系在一起的,而与我们当前所说的作为一种职业的教师无多大关联。从职业传承方面来讲,“教师”这一职业也是自古就有的。自孔子开始,出现官学和私学并存的局面。官学中有“师”,他们的功能是培养官吏,起的是“教化”的作用。而私学中也有“师”,他们也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但他们与官无缘,一般是一些落魄的文人从事的职业。孔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政坛中被人排挤,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修订《诗》《书》等文献,并教授弟子。尽管他得到许多人的尊敬,但多数是虚名,并没有多少实际的利益。一代教师的祖师爷仅能受此待遇,也形成了千古以来中国社会只知道给教师戴高帽、加虚名而没有多少真正的尊重开了先河,也形成了这样一个“传统”。难怪人们曾有这样的俗话:“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近代以来形成的教师这一普遍称呼,当然没有了官学的涵义,继承的仅仅是“祖师爷”的尴尬。

不过,客观上讲,教师这一职业得不到真正的尊重也是有道理的。首先,中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其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不足。传统的农业基本是“靠天吃饭”。尽管我们的文化强调人定胜天,但所谓的“胜天”也仅是顺应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人们既没有运用规律改造世界、提高生产力的能力,也没有这个勇气。因此,人们尽管多强调尊重知识,但在实际上却并不会看重。其次,农业社会的特点导致传统中的“知识”多为“道学”,多是“虚”的,是指向于个体品德修养与人际关系的,基本不会转化为生产力,也即不会产生实际的利益、不会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相反,这些“知识”却成为获得权位和权术的工具。于是,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当官,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高”在什么地方?自然是读书人有可能脱离社会底层而进入统治阶层。所以,对于那些没有成功栖身统治阶层或是被贬谪、闲置的读书人,人们只会用同情失败者的眼光看待,如何会有真正的尊重?第三,传统的农业社会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士、农、工、商的严格划分,使得能够促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工、商成为社会的最底层,一些科技发明作为“奇技淫巧”而被人们排斥,而促进知识转化的商人又被划为“贱民”的行列。这使知识的“务虚”性越来越明显。读书人如果不能顺利的栖身到统治阶层,也缺乏进行创造、获得实际利益的勇气和能力,只能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百无一用”的书生。既然书生百无一用,就更得不到人们的实际尊重了。第四,文人们,尤其是在官场失意的文人们,为了满足自尊的需要,吃不到葡萄,只能说葡萄酸了。于是他们封闭自己,形成了“自命清高”的“酸儒”品质,拿“精神胜利法”作为安慰剂,以维护那虚假的自尊。对于什么都“看不惯”、只会发牢骚而没有实际本事的、自命清高的人,人们如何会尊重?第五,教育本就是一个隐性的、长期的过程。尽管现在所学的知识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但对于急于求成的人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看到这些知识的实际好处。而教师们却一方面深受传统“自命清高”的影响,自己除了教书、务虚之外一无所能,另一方面又生活在对社会虚幻的期待之中,想当然地等待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得不到的话发点牢骚了事,而不去努力分析原因、促进知识的实用性以赢得社会的尊重。于是,教师们尽管付出很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换来的却仅仅是怜悯,而非真正的尊重。

当前,虽然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对于社会需求来说远远不够。因而社会形成了“唯财是举”的风气。同时,我们学习西方的社会发展模式、管理模式、科技发展模式,却没有真正地学到人家工业社会“知识就是力量”的本质,而只学到了浅层的“按件计酬”的形式。比如说,矿工下井,确定自己一月挖了多少煤,就给你多少报酬;技师修车,确定自己一月修了多少车,就给你多少报酬;营销人员确定自己一月卖了多少产品,就给你多少报酬等等。这样计算报酬显而易见,表面上看也很公平。但,教师一天教了多少知识?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生产了多少人才?你能确定人才是你个人教好的吗?这些问题教师无法回答,更无法明确。说到课时,你一年上了多少节课是明显的,但既不能考究“产品”的质量,又不能确定其有多大影响,你还有一年三个月左右的“带薪休假”!这在以“按件计酬”为主的社会来说,怎么说得过去嘛!还有,人家挖煤,谁挖的很明确;人家修车,谁修的很明确;人家推销,谁卖出的也很明确;你上课教的学生就算教好了,你敢说这是你一个人的功劳吗?!当然不能把报酬算在你一个人的头上,分给你点就不错了!再加上,你自己都说不出一些“客观指标”来证明你的价值,不了解你这个职业的人只能按照传统“务虚”的观念来评价你了。那么,你就只能带着高高的光环,拿着低低的工资了。

总之,教师这个职业不被真正的尊重,有着深层的社会历史原因。而要改变教师的地位,完全靠社会的话,只能等到大家都不缺钱花了,给你多少都不心疼、不在乎的时候才可以了!因此,教师靠社会不如靠自己。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传播知识,知识就是教师最好的武器,因为“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教师只有拿出实际的效果来,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尽可能使学到知识的学生获得实际利益,让学生们、家长们乃至整个社会切身体会“知识就是力量”,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尊重。当然,让人们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这需要全体教师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狂想的芦苇1


教师从古至今被提到了道德的制高点,尤其是今天人们总是认为教师待遇已经很高了,只是道德水准不断下降而已。


当下,一提到提高教师待遇,人们纷纷扰扰,不是指责就是谩骂,甚至不排除刻意道德绑架。时至今日,教师地位一落千丈,教师待遇更是江河日下。不着力提升教师待遇,反而要求教师提高道德水平,无非就是个别教师有悖师德的行为令教师队伍蒙羞,影响了教师群体的形象。

时下,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教师的一举一动,千千万万双眼睛注视,千千万万个家庭瞩目。我们从来不会否认教师队伍没有败类,有偿补课,打骂学生,职业倦怠……这一切都是客观存在,但更多的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而他们付出的艰辛劳动与其微薄的收入根本不成正比。


现今,教育振兴大业,赋予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使命。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园丁,是蜡烛,是春蚕……这些溢美之词,对于忠诚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是赞美,是讴歌。但毋容置疑的是,许多人把老师刻意神话,放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无形之中道德绑架了教师。

如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既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也要提升教师 群体的道德素质。教师教书育人,要坚守原则,坚定信念,坚持操守。教师不能尽职尽责,不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何谈教育振兴,何谈孩子未来?


俺油菜



我就想问问,在这个物质、金钱的社会,就只有教师应该提高道德水平吗?其他行业的人是不是道德水平都比教师高?还是,教师道德水平比其他行业人都低?为什么单独把教师拿出来说事?

再者,这个社会上的人,都乐意提高教师道德水平,请问,你们道德水平是高还是低?如果你们自己道德水平就低,你们凭什么,有什么资格在这口口声声指责教师道德水平低!你们先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水平,再来指摘教师吧。


我个人认为,教师的工作是个良心活,你要是抱着混日子的态度,糊弄学生的心理,那你去了学校,完完全全可以悠哉悠哉,溜溜达达就轻松混一天。

然而你们睁开你们的瞎眼去看看,整个大中国,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偏远的山村小学。你见到的几乎每一个老师,他们都在怎样工作!哪个学校的课堂、办公室、操场,甚至甬路、宿舍……不都是他们匆匆的脚步、忙碌的身影!有那么多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把全部心血铺在教学和学生身上,对学生可以说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他们为什么本可以混日子,悠哉悠哉的过日子,为什么他们却偏偏心甘情愿的自加压力,自我找累!甚至,他们八小时外,在没有任何金钱补偿的情况下,也毫无怨言的早上天蒙蒙亮就匆匆走出家门,去学校给学生上七点的早读。晚上九点,万家灯火都沉浸在休憩甚至梦乡时,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下了最后一节晚自习的课堂!

我可以告诉你,这是因为这些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老师们,都有高尚的道德水平!


你们不给教师涨工资,也就算了!你们不给教师提高福利、待遇也就算了!你们成天给自己孩子灌输金钱至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自利的思想,搞得现在的孩子个个成了难崴崴的“小霸王”,还猪八戒倒打一耙,指责老师教育无能,也算了!

可你们现在居然,天天变着法的,变着花样的抹黑老师,挤兑老师,丑化老师。

你们居心何在!

一群金钱至上的东西,你们有什么脸,指责我们老师,我们这些挣着2000的工资,干着8000的活的老师!


灿烂晨跑


这些年指责老师的文章很多,关于老师师德不高的一些事件也被报道出来。

事实上,现在整体师德水平不是下降了而是提高了。

我印象当中,我们小时候(八十年代)小学阶段几乎没有不被体罚过的学生。在我们那样一所军校的附属子弟小学,很多的老师是随军的家属,并非专业师范出身,打骂孩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那时的家长没有什么维权意识,而且那个阶段独生子女比较少,孩子被体罚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即便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体罚家长也不会像现在反应这么激烈。

我国的义务教育近二十年来正在走向逐步的规范化。首先是老师的学历水平整体提高了拥有更强的专业性。这也就导致了优质的初等教育资源质量比以前更高。毋庸置疑,在初等教育更加专业化,成本更高之后,家长对于教育成本的投入也比以前高了很多。所以对于教师的水平、教育资源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中小学老师整体的薪资待遇水平提高很快,包括一些偏远地区。

以我去年采访过的贵州纳雍的一个贫困乡为例,上完大学去那教书的中学老师大概月工资可以到四千左右,云南昭通彝良地区的一个中学教龄较长的带班老师月工资也可以拿到五六千,新入职的老师是四千多。所以总体来说中小学老师的待遇是提高了一些,但是我认为家长不应该以待遇水平和师德画上因果关系。

大多数贫困地区的教师待遇跟当地的经济水平相比还是不错的。这样的一个基本的经济保障,可以保证不发达地区至少有老师愿意去做基础教育,能够对于当地的人口文化水平的提高,去做长期的坚持性的努力,

这是我们在大城市当中,在互联网的键盘下围起来的世界里看不到的,但这是真实存在的。

从我自身的体会和我身边的一些教师的观察来看,师德本身是跟老师自己的道德素养以及对职业的热爱程度紧密相关的,跟待遇关系不大。

在社会上对于老师的一些看法,有几句话,我是非常反感并且反对的,首先就是:你既然选择老师,你就应该高尚;你既然选择这个职业你就应该爱孩子。高尚和爱孩子并不是一个“行为规范”而是一个道德要求。客观的说,无法通过一些规章制度去要求人的道德,但可以有一些行为规范,比如说,课堂上不可以吃东西;每周要上满多少节课。这是可以通过教师的一些规章制度去管理的。但是,至于爱不爱孩子、爱不爱教学真的是没有办法。只能是倡导,但没有办法去强迫老师。

目前对于老师的种种诟病,根源是当下对于老师的考核体系。

当前的教师考核体系并没有从教育本身的目标出发,只是教育当中的一个政绩工程的要求,考核老师批改多少作业、高考的升学率、中考的升学率等等。但教育实际上不是一个单纯看数据的事情,所有爱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孩子一生的幸福难以量化,确实需要爱,需要耐心,需要为孩子长远考虑。一些善良的、大局观很好的老师才能把孩子的教育做好。但是千千万万在教育体制中运行的老师,可能有一半不是因为热爱教育才走上岗位,可能看中了教师的稳定、体面,待遇等等。我们不能说现在的教师待遇低于它应有的价值,我们至少应该明确一点,

目前对于教育的业绩和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是不合理的,在一些待遇不高的地区,老师的生存尊严无从谈起。没有生存尊严的状况多多少少的就会影响到日常教学工作。

对于教育,希望整个社会有一个新的认知,这不是一次买卖也不是一次生意,是我们动用各种社会资源去给孩子形成一种合力、形成一个好的家庭内外成长环境的一个体系。而不是说家长和老师互相推卸责任,家长认为花钱了,老师就应该有师德;老师认为下班以后就应该家长管。合理的教育关系不应该是这样的。在被推卸来推卸去的夹缝中成长的孩子,其实感受到的是自己不被重视、自己被“工具化”,自己的成长成为了别人完成的教学任务或者家长弥补自己人生缺憾的工具,孩子的成长、幸福感,归属感无从谈起,孩子就会迷失。所以我们讨论师德和教师待遇时,其实更多的应该去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有时候家长对老师提出过高要求时我也会跟他们讲,老师也是普通人,请换位思考,比如说,在天津幼师大概月均工资在三四千。同样的工作强度,面对二十多个三四岁的孩子吵闹一整天,如果把这个工作换给任何一个家长,会不会干?所以我们去要求别人做一些很高尚的事情时,不妨静下心想一下,这种事情换成自己,还做不做。

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换位思考,从我个人来说,我当老师的第一天(那时候我还没有小孩)就在想,我将来也要为人父母,成为一名家长,我希望我将来把孩子送到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手里,我自己就努力去做那样的老师。现在所谓的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中,表现不太好的老师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将来自己的孩子遇到像自己一样的老师结果会如何。

现在就形成了一种怪局面,家长们希望老师提高道德水准;老师们又在抱怨待遇太低,好像大家彼此都不满意,又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一个都不满意的环境里。最终受害的会是我们的后代,他们会在非常不真实、不平和的教育和学习环境中长大。

在很多的城市中,生活成本很高,教师的基本的工资待遇跟当地的消费水平比起来确实不高,工作也比较操心。但我接触到的老师他们即使对待遇不是很满意,还是会很好的坚守自己的教学工作。他们更多的考虑是如何在体制内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待遇。体制内很多考核的手段,其实跟孩子的教育、幸福的成长是有冲突的。比如说,“唯分数论”。所以归根结底,

老师的待遇和师德的矛盾,不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是现行的教育考核的方式和教育本身的目标之间的矛盾。

如果大家能看透这一点,就容易心平气和;也容易去理解很多在家长看来好像比较的武断,或者是不太细致化的老师的教育。


我是一个倡导无论如何都要自己带孩子的妈妈,因为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他给你的远远大于你付出的。上述观点供您参考,欢迎留言讨论,也欢迎关注我的号——讲常识、说真话,认真探讨养育孩子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亲妈:留英双硕士,传媒经济学博士在读,高校媒体专业教师,致力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更好的自己。


亲妈学堂


这个问题提的好啊。我想给有这些想法的人们,分析一下,看看这样,最终害了谁!

一种情况,我们教师如果如您所愿,提高了道德水平,还不要求待遇,那我没什么话说,您赢了。因为我们教师,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铺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最终受益的是您的孩子,您是受益者。

还有一种情况,(我今天想说的就是这一种情况,因为,第一种情况基本不可能存在,也就是说您赢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如果,我们教师既要提高待遇,又要提高职业道德,我们职业道德提高了,待遇没提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想呢?或者是待遇不提高,我的职业道德也跟不上。这样,无外乎又有两种结果,

一种心灰意冷,惯性工作,不求上进;一种就是,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走还不成吗。于是这部分教师跳槽到民办教育集团或机构。

这样下去,在我们的学校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时,您抱怨着现在公办教育质量太差,颠颠地送孩子到民办学校,一般的民办学校一年学费也要两三万,收费高的一年要几十万,这个钱可是您自己掏腰包的。而那里的骨干教师,大部分是公办教师跳槽去的,也就是您那想法逼出去的。可这时候,您光顾得感叹人家教师多负责任,您没想到的是,他们可是拿着公办教师两三倍的工资,(学期末还有奖金的呦)。而这些钱都来自于您交的学费。

所以,您应该好好想想,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公办教育,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教师。因为,当公办教育没落时,最后买单的是您啊!


杏坛师语


大家好,我是乡村教师狼哥,光明磊落的狼哥,关于社会上大家都不愿提高教师工资待遇难,但是却很乐意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原恩:

一是社会中很多的人都觉得教师工作轻松,比农民工,比工人轻松,工资也不低了,一个月有三五千甚至也有说有六七八千,更重要的是现在网络上大把大拨的带有目的的人在抹黑老师,说老师们现在到处补课、办辅导班、收礼,调座位收黑钱,买作业本赚回扣赚的是盆满钵满了。自然他们一听到提高教师待遇就会站出来说老师工资不低了,比农民种甘蔗高多了,又不晒太阳,又有星期六星期天,还有一天就让班一两个钟,还有假期不用上班,老师已经是高收入人群了,可是,老师工资真的高吗?权威机构们为什么老是纠结这个问题呢,工资不是国家财政发的吗,他们难道不知道吗?

二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不思好学,人家读书他睡觉,人家拼命考这证考那证为了将来找工作的时候,他们要么出风头引人注意,要么游手好闲不思进取,最后别人打工的打工,上班的上班,公务员的公务员,国家干部的国家干部的时候,这些人开始觉得社会对自已不公平啊,凭什么人家有工作我没有?凭什么别人公务员有奖金我没份,凭什么老师有假期我当保安月薪两千比老师还少还没两个假期啊,他们对社会不满,不只是对老师不满,他们不只是觉得老师工资高,他们学得公安、医生、军人、公务员等等比他工资高的人的收入都高了,应该和他们一样才公平。这些人往往都是社会中基层人员,我没人看不起任何人群的意思,我家十几口人除了我当老师其他都是农民和小个体,他们都是靠自已的辛勤追求自已的幸福生活,我本人也是在社会中自由职业十四年,一向光明磊落,勤勤肯肯靠自已创造我的美好生活。对于这类人,他们肯定不愿意老师待遇难提高啊,恨不得还要降低了才合他们的意。

第三,是部分家长,他们爱子心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小到大为了一个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美丽谎言,逼着自已的孩子大量的补习,英语,奥数,语文,数学,拼音,画画,钢琴,舞蹈等等,也有部分任课老师、班主任给他们补课,然后他们觉得孩子成长花了多少钱啊,老师从这些补课中又年赚了多少万啊,所以,这部分家长把这笔帐和全部的怨气都算在了我们所有老师的头上,这类人自然也觉得老师收入够高的啦。

第四,中国自古以来老师的社会地位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社期教师工资收入低,老师被人们称为“臭老九”人们习惯了拿现在的老师收入与以前老师收入比,一比不得了啦,以前老师工资才几十块、几百块,还是那么敬业那么默默无闻,深得人民称赞,到你们这怎么就那么计较了?老师不都是视钱财如粪土,视仁义为千金吗?现在的老师怎么了,两三千,三五千了,还说工资不高?

综合以上种种,你现在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提高老师待遇了吗?

致于为什么愿意提高老师的师德水平,我想本来就是提问者和我们都非常明白的了,因为人们对老师一直套着很高的道德绑架,老师是圣人,德高为范,要以身人作则,普通人犯了错可以饶诉但是老师不行啊,普通人可以扒地铁门,但是老师不行啊那可是师德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是蜡烛燃烧自已照亮别人,是园丁默默无闻,贡献自已不求回报,人们对老师的要求只能更多,再说了,提出要求不花钱,可是提高老师待遇,那要是开支的啊,老师不就应该清贫的吗?谈钱不是与师德格格不入吗? 对于这些整天哪老师说事的哥们啊,我想说老师也是人啊,我有父母兄弟,孩子也要上学,他们也想买车买房,也想体面而有尊严的活着,教育是国家的根基,人民文明社会希望根源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