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龍一周軍評:北約峯會「貌合」實則「神離」

上週熱度最高的地方非比利時布魯塞爾莫屬,一場本應和諧融洽的盟友峰會硬是開成了充滿爾虞我詐的戰略對手間的會談,湧動在這一屆北約峰會的明與暗值得關注。

明面上,儘管峰會就加強北約威懾和防禦、打擊恐怖主義以及成員國責任分擔等議題達成了一致,但卻是以美國與歐洲盟友間更加深刻的裂痕換來的。

杜文龍一週軍評:北約峰會“貌合”實則“神離”

在峰會召開前夕和期間,美國總統特朗普就對北約盟友大肆攻擊,多次在公開場合批評歐洲盟友國防開支過低(未達到國內生產總值2%的標準),在理應共同承擔的防務責任上對美不公平。正是這一要求迫使北約成員國領導人專門召開臨時緊急會議,最終一致表示,今年將有8個國家在軍費開支上達標,大部分成員國將在2024年前達標。

作為上述"成果"的衍生產品,峰會還做出了提升北約戰備水平和能力的系列決定,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一項被稱為"四個30"的戰備倡議,即在2020年前確保北約擁有能在30天或更短時間內部署30個機械化營、30個空軍中隊和30艘作戰艦艇的能力。上述一系列在美國威逼利誘下所作出的群體性決策,反映出北約仍處於美國操控之下。

杜文龍一週軍評:北約峰會“貌合”實則“神離”

一個願打。特朗普"美國優先"的利益至上理念決定了北約一切決策必須有利於美國。提高成員國軍費開支目的是分擔美國在聯盟內的防務開支壓力,提升戰備水平和能力則是美國"大國競爭"戰略的現實體現之一,特朗普在峰會期間甚至還暗示應該將成員國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標準提高至4%。

一個願挨。戰後,大幅衰落的經濟水平造成歐洲各國國防能力的普遍下降,當北約東擴蠶食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重新崛起的俄羅斯將目光再次轉向西方,歐洲更是無法離開美國的軍事庇護,否則,誰來阻擋普京西進的步伐。

杜文龍一週軍評:北約峰會“貌合”實則“神離”

軍事議題永遠只是政治博弈的一部分和表象,桌面下暗流湧動的是美歐在政治、經濟等方面越來越大的分歧。特朗普多次指責歐洲與中俄"走得過近",此次峰會又猛烈抨擊德國支持俄羅斯"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稱其是俄的"俘虜"。

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借峰會壓力,扭轉歐洲對美存在鉅額貿易順差,平息美國對歐洲鋼鋁產品加徵關稅的怒火。有趣的是,在與會各國爭得面紅耳赤之時,遠在太平洋西端的日本也插了一腳。

杜文龍一週軍評:北約峰會“貌合”實則“神離”

日本政府在峰會期間表示,計劃在北約設立代表處,加強與北約各國的聯繫。實際上,日本與北約加強合作並非心血來潮,上世紀90年代起,雙方開始舉行高級別會談,安倍成為日本首相後,明顯加大了與北約接觸的頻度。一個"不正常"的國家與"正常"的國際組織開展"正常"的交往一定有"不正常"的原因。

一方面,日本的心態"不正常"。明治維新後,日本好以西方國家自居,看不起自己所屬的東方國家。所以日本一直注重與歐洲的聯繫與合作,藉此希望給自己營造一個更高的國際地位。

另一方面,日本的企圖"不正常"。北約作為世界最大的軍事聯盟體,擁有最強的軍事情報渠道和軍事活動能力,日本以設立辦事處的方式"列席"北約,不僅增加了接觸高端軍事情報、技術的機會,也為自己拓展軍事行動找到了堅實的平臺和可靠的理由,進而向"正常化"不斷邁進。

不過,在美國與北約盟友看似"貌合"實則"神離"的背景下,北約內部的整體性有多強又能持續多久還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日本這個時候插上一腳顯然是亂中添亂,雖然北約對此表示歡迎,但萬一美國和歐洲鬧翻,北約內部要協調解決的問題都一大堆,誰還有心思管日本的"入會申請"。

杜文龍一週軍評:北約峰會“貌合”實則“神離”

就像此前G7峰會那張火爆網絡的"圍攻特朗普"的照片一樣,此次布魯塞爾也出現了一張神照,照片中,幾乎所有人,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特蕾莎·梅這些"老朋友"都看向左邊,而特朗普則執著地望向右邊的天空。這或許正是當前北約內部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