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治好了《芳华》的何小萍,又是谁杀死了《挪威的森林》的直子

电影《芳华》热映,一代人的青春往事走入另一代人的视野。芳华已逝的故事越过了代沟,古老的青春与正青春在时间的断崖面前遥相呼应,毫无疑问,我们又一次从别人的故事中获得了共鸣。

说到故事,青春,我不免想到与《芳华》这个故事背景几乎是同时代的另一部关于青春的故事《挪威的森林》。这两部几乎处于平行时空的青春故事,在情节上有很大的差别,但仔细揣度,又在细节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是谁治好了《芳华》的何小萍,又是谁杀死了《挪威的森林》的直子

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两个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患有精神疾病。

《芳华》里的何小萍,因为被排挤,被孤立,又在战争中看了太多腥风血雨,最后心理防线崩塌,得了精神疾病。而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里,并未交代太多导致直子患上精神疾病的原因。但从情节分析来看,直子家人以及直子的男朋友木月的自杀,多多少少给直子一些刺激。

同样是那个时代的青春故事,同样是得了精神疾病,最终的结局却一个向生,一个赴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这真的仅仅是因为故事的作者不同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吗?

当创作者创作一个故事时,往往事先想一个故事架构,在这个架构里,包含故事所处的时代,以及人物,简单的情节。随着创作的一步步深入,故事人物会变得愈发立体。所谓立体,即是变得有血有肉,仿佛现实中真的有这么一个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能单纯由作者所控,反而是这些人物的性格,左右了作者将要创作的故事情节,这些虚构的人物,也左右的故事最终的发展。

《芳华》与《挪威的森林》在故事架构上有相似之处,即是所处的时代大约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而主人公的年龄,也都相似。而在人物关系上,《芳华》要比《挪威的森林》更加复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和那个时代我国与日本的历史背景紧密相关的。

六七十年代的我国,是一个集体的社会;而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导致人们的欲望膨胀,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疏离。因此,我们可见《芳华》的青春是一群人的青春,而《挪威的森林》里的青春是两三个人的青春。

是谁治好了《芳华》的何小萍,又是谁杀死了《挪威的森林》的直子

在人物性格上,《芳华》的何小萍是外向的,她最初有向周围集体表达自己的欲望。这一点,从第一天进文工团,为了展示舞蹈绝活,不顾旅途劳顿,以致最后崴脚的情节便可以看出来。而《挪威的森立》里,直子的性格似乎有些扑朔迷离。故事的前半部分,我们很难从情节中得到一些关于直子的心理动态。直到随着故事的发展,在疗养院(精神病院)里,我们似乎才开始了解直子。我们不能说直子是内向的,但她确实是有一个壳子,在将自己与世界隔绝开。

这个壳子,究竟是源于直子自己,还是源于外界,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壳子”是导致何小萍与直子患有精神病的直接原因。

何小萍本身不带有这层壳子,她试图融入集体,但随着集体的孤立,以及刘峰事件,她开始对集体绝望了。最后即便是融入集体的机会——在慰问演出中跳A角——摆在她的面前,她也不屑一顾,甚至是抵触的。她对集体的失望,导致她将自己与世界隔绝开。

但她从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表达自我的欲望;她就像是在对这个世界怄气,但只要这个世界对她好,对刘峰这样的好人好,她还是愿意接纳这个世界的。所以,多年以后,当刘峰在精神病院出现,她如同看到了希望一样。多年压抑在心中的,与世界对抗的愤懑,在刘峰面前找到了出口。而故事中,那段背离集体的独舞,更是她向集体无声的控诉,同时也是向世界宣告,“我何小萍又回来了”。

是谁治好了《芳华》的何小萍,又是谁杀死了《挪威的森林》的直子

《挪威的森林》里,直子从一开始便带有这层壳子,渡边一直是她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但渡边与刘峰不同,他不能像刘峰一样,给直子带来任何生的希望,或者欲望。她对活下去缺乏了兴趣,对外界也毫不关心了,当直子选择死亡,渡边也就失去了作为“纽带”的意义。这话说来冷漠,但渡边其实早已领悟,于直子来说,他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这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孤独,以及对死亡近乎偏执的领悟——“死并不是生的相反,而是它的一部分”,导致了直子将“生”与“死”看得同一。其对死亡无所畏惧,对生也无所眷恋。

如此说来,何小萍之所以活下来,应该感谢“集体”。是那个共进退的时代,没有真正丢下过任何一个人。即便是在被小众孤立,但最终被代表着人性的纯良的“刘峰”所召回。那个时代,或许并没有真正对世界绝望的人,更多的是对身边的人感到失望;而直子所在的日本不同,那个时代,人们更多被欲望驱使,他们更加注重自我;自生自灭的孤独,最终导致一个如樱花般纯洁的少女灭亡。

是谁治好了《芳华》的何小萍,又是谁杀死了《挪威的森林》的直子

都说那时候的日本与现在的我们有几分相像,如此想来,这部《芳华》上映的时间似乎有些微妙了。素有“小钢炮”之称的冯导,似乎又在通过这部电影拿什么开炮了;而这部电影,之所以取得这么不俗的成绩,大概也获得了点认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