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死亡巡逻线”

挺进“死亡巡逻线”

位于云南省西北角的担当力卡山,是中缅两国的界山,其西坡属于缅甸,东坡属于云南怒江州贡山县。中缅边境43号界碑就巍然矗立在海拔4160米的担当力卡山的那拉卡山口,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雪域孤岛”,每年大雪封山达8个月之久,方圆60公里是无人区,被人称为“死亡巡逻线”。云南怒江军分区某部官兵,常年巡逻在43号界碑,守卫着祖国的边防线。在官兵们的心里,能够参加43号界碑的巡逻执勤,代表着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挺进“死亡巡逻线”

每次去43号界碑,来回至少需要10天,会遇到很多生与死的考验。在经过长达半年的精心准备之后,怒江军分区边防某连派出的巡逻分队再次啟程,对43号界碑进行纵向巡逻。巡逻车队在通往独龙江的道路上,此后的大部分路程只能靠战士和民兵们徒步行进。

挺进“死亡巡逻线”

贡山县也是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蝴蝶部落”独龙族的聚居地,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独龙江,独龙江的神秘面纱早已被世人所揭开。但43号界碑的巡逻官兵所饱尝的艰辛却鲜有人知——他们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历史上,曾有8名战士牺牲在独龙江,其中就有一位倒在了43号界碑的巡逻路上。

挺进“死亡巡逻线”

战士在行进途中整理装备,巡逻分队中的12名队员,个个都是连队精心挑选,不但素质全面过硬,而且巡逻经验丰富。对战士们而言,能够前往43号界碑巡逻,不仅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是一种荣耀。

挺进“死亡巡逻线”

出发不久,巡逻分队就遇到了第一道障碍——白马王河水系。大家纷纷脱掉鞋袜,沿着湿滑的石头,手脚并用攀爬前行,好几个战士纷纷落水,湿透全身。在这次巡逻途中,巡逻队伍要经过大小河流18条,在水流较缓的地方,一般会选择涉水而过,一旦遇到急流,还要砍大树来搭建临时木桥。

挺进“死亡巡逻线”

为节约时间,战士和当地民兵直接从冰冷的雪水中通过,他们每人要负荷100多斤的物资,10多天行程,对他们的体力和毅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挺进“死亡巡逻线”

在巡逻队进入原始森林后,路在枯枝烂叶的覆盖下没有了踪迹,只能靠地图和指北针判定方位。说是巡逻路,其实没有路。在这里,路都是战士和民兵们一步一步踩出来的。为了避免迷路、走散,巡逻队每走一段都会将人员收拢,并派出尖兵前去探路,确认无误后再继续前进。

挺进“死亡巡逻线”

担当力卡山海拔高差明显,形成典型的立体气候区,这里雨量较多,气候变化万千。巡逻队员们每天要连续行进八九个小时,穿丛林,翻高山,过沼泽,攀绝壁,还要应对不同的天气情况。

挺进“死亡巡逻线”挺进“死亡巡逻线”

每天的行程都是严格计划好的,不能有丝毫耽误,否则就极有可能完成不了任务,而且一路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地方可以宿营。到达宿营地后,战士们和民兵用塑料布搭建简易帐篷。

挺进“死亡巡逻线”

深山密林中路途艰辛,还不时有蚂蝗和毒蛇出没。宿营的时候,战士在帐篷周边撒上雄黄,阻止毒蛇、蚂蝗侵入。

挺进“死亡巡逻线”

战士的绑腿上也撒着雄黄,即使这样全副武装,还是有好几名战士被蚂蝗叮咬后血流不止。

挺进“死亡巡逻线”

长时间奔波,每个人的大腿根部都磨破了皮,脚底板磨出一个又一个水泡,迷彩服被汗水泡湿了一次又一次。在宿营地,战士们脱下鞋袜,在篝火边烤干。

挺进“死亡巡逻线”
挺进“死亡巡逻线”

经过简单的食物补充,大家不约而同地钻进睡袋席地而卧。虽然地上全是尖石,扎在身上刺痛难忍,但劳累了一天的官兵们也顾不得这些,抓紧分秒时间休息,还打趣地称它为“石头按摩床”。

wap.mod.gov.cn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挺进“死亡巡逻线”

疲惫一天的战士倒地呼呼大睡,而值更的士兵还要打起精神,站岗巡夜,防止可能突然出现的野兽。

挺进“死亡巡逻线”挺进“死亡巡逻线”
挺进“死亡巡逻线”挺进“死亡巡逻线”

在海拔3500米以上,周围的树木慢慢变少,地势也相对平坦,但这些变化并没有让路变得好走,经过的高山湿地深浅莫测,战士们为避免意外发生,只能手牵手沿着沼泽地边缘通过。

挺进“死亡巡逻线”

第五天,是巡逻分队按计划到达界碑的日子。到达宿营点拉达节的晚上,带队干部召开了准备会,布置登顶计划,巡逻队需要在一天时间内赶到43号界碑,完成巡视任务,并在当天赶回这个宿营点,这将是路程最远,耗时最长的一天。

挺进“死亡巡逻线”

随着海拔的不断上升,空气中的氧含量也随之下降,陆续有人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晕、恶心、胸闷,脚就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加上长途跋涉的疲劳,一名民兵因为突发高烧,不得不留在宿营地。

挺进“死亡巡逻线”

辛苦了这么些天,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官兵们脸上即兴奋又紧张,出发前,连队领导给大家做最后动员,因为一旦在登顶途中出现伤病或毅力不够顽强,很可能影响整个巡逻任务。

挺进“死亡巡逻线”

在登顶过程中,下士李成龙两腿一软瘫倒在了地上,来自沿海的他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脸色发白,呼吸急促。随行的卫生员立刻拿出氧气袋给他吸氧,还为他补充了一杯葡萄糖水。调整几分钟后,李成龙的呼吸逐渐恢復,尽管不时还有头晕的癥状,但在战友的搀扶下咬紧牙关继续前行。

挺进“死亡巡逻线”

在经过最后一个午休点后,又一道天堑——刀背山横亙在官兵们面前。前方宽约一米的山背像蛇一样蜿蜒向前延伸,山背两侧是几百米深的悬崖,谷中云雾飘缈,深不见底,仿佛仙境却又是危险四伏。

挺进“死亡巡逻线”

这条山背是通往界碑的必经之路,由于长期下雨,山背上长满了青苔,为了安全,大家拉起长绳一个一个的通过,带队连长黄仕刚还不时提醒大家要时刻保持精力集中,绝不能往山谷深处看,短短300米的距离用了整整1个小时。

挺进“死亡巡逻线”

闯过了最后一个险区,巡逻官兵终于达到了目的地那拉卡山口。也许是战士们的坚韧感动了上苍,一直弥漫的大雾突然消散,露出了久违的蓝天。这一片鲜有人类踏足的圣地,撤去面纱,展示她娇美的真容。

挺进“死亡巡逻线”挺进“死亡巡逻线”
挺进“死亡巡逻线”

在山谷里,可以远远望见43号界碑,它像一名孤独的战士挺立在呼啸的寒风中。当战士们一步步走进,可以清晰看到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时,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相拥而泣,流下喜悦和激动的泪水。高兴之余,所有人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确定坐标,清理界碑。

挺进“死亡巡逻线”

界碑矗立于1960年,饱经风雪磨砺,战士们将界碑上褪去顏色的“中国”字样重新描红。

挺进“死亡巡逻线”挺进“死亡巡逻线”

官兵在界碑前展开一面五星红旗,宣示中国领土主权。

挺进“死亡巡逻线”

在下撤途中,战士们和民兵点燃篝火,几天的辛苦在此刻化成欢乐。历时10天10夜,徒步往返120余公里,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巡视43号界碑,对战士们而言,是一项极大的体力和毅力考验,是对灵魂的涤蕩;在巡逻官兵心里,它不仅仅是一块界碑,更是中国军人的荣耀和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