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思語」柯炳生:如何制定和實施鄉村產業發展規劃?

「三农思语」柯炳生:如何制定和实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柯炳生,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曾任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校長。

「三农思语」柯炳生:如何制定和实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記得在十多年前,我在延安幹部學院參加農業系統的院士專家學習班。期間,洛川縣領導帶隊來,舉行洛川蘋果產業發展規劃論證會。我受邀參加了論證會。會上獲悉,洛川縣農地面積的70%以上栽植蘋果,農民收入的90%以上來自蘋果。縣領導很認真地問了我一個問題:對洛川蘋果產業發展的風險,如何評估?

經濟學上有句俗語: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裝在一個籃子裡。縣領導顯然知道這句俗語。我回答說,風險,有兩種: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技術風險,包括病蟲害等,要問他們(在場的果樹專家),市場風險,我可以回答:基本沒有。理由是,洛川蘋果的產量,佔全國的比例,不到2%;而洛川蘋果的質量,是高端乃至頂尖的。如果出現市場賣難問題,倒黴的一定是低端產品,影響不到洛川蘋果這樣的質量頂尖產品。

十多年過去了,我沒有看到洛川蘋果賣難問題的報道。從統計數據上看,十年間,洛川蘋果的面積基本沒有變化,保持在50萬畝左右,而蘋果產量從56萬噸,增加到86萬噸。同期農民人均收入從4020元,增加到12786元,增幅為2.18倍。另據報道,現在,蘋果收入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95%,全縣每3戶農民就有一輛小汽車。

「三农思语」柯炳生:如何制定和实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我國農業要解決好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區域專業化是必經之路。一縣一品(或幾品),是可行的,是有利的。其中最關鍵的是,這一品,同其他地方比較,一定要做到品質最優。而要做到品質最優,最關鍵的是,自然條件最適合,具有絕對比較優勢。有了這個關鍵基礎,其他的問題,包括技術問題、設施問題、投入問題、營銷問題,等等,都是可以解決的——至少可以逐步解決。洛川蘋果品質優異,自然條件優勢是最關鍵基礎。其他措施條件,例如如何施肥,如何管理,都很重要,但是,沒有獨特的自然條件優勢,這些措施都無濟於事。南橘北枳,古人都懂。

在鄉村振興中,在精準扶貧中,產業發展都是重點。而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做好產業發展規劃,做到一縣一品,至少也要做到一縣幾品。

在一個區域內,產業發展規劃的制定,需要政府出面組織;產業發展規劃的實施,則主要是靠市場機制。具體的思路是:政府謀劃,科技支撐,企業牽頭,農民跟進。

政府謀劃。出面謀劃產業發展方向的,應該是縣級政府,尤其是對大宗的產品,比較容易儲藏或者加工後易儲藏的產品,包括糧棉油糖、果茶煙麻等。一個縣域內,自然條件大體相同,也有一定的規模。對於比較特殊的小宗產品,以鄉鎮為單位,也是可以的,例如某些蔬菜,或者鄉村旅遊等。政府組織科技人員和經濟專家,對當地的自然條件、產業基礎、交通條件等,進行系統的調查比較和分析研究,拿出初步的方案。然後,邀請行業內的專家,對主導產業的發展方向,進行論證。

「三农思语」柯炳生:如何制定和实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科技支撐。這方面的主角是科技人員。在規劃階段,科技人員的最關鍵作用,是對自然條件進行系統的分析,確認具有生產出優質產品的自然基礎條件。主要自然條件,如溫度和溫差,降雨和日照,是難以改變的;有些自然條件,例如土壤,雖然可以改變,但是成本往往很高。要對該產品國內乃至國際的最優生產區條件,進行比對,確認本地區具備比較優勢。對於大田作物來說,除了自然條件,還有一個重要因素:能否適於機械化。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是我國農業的必然趨勢,如果不能夠實現機械化,那麼,就不可能具備比較優勢。例如,20年前,河南省是我國的第一棉花生產大省,棉花種植面積為1500萬畝,而近些年急劇減少,現在僅僅為幾十萬畝。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種植棉花耗費勞動力太多,成本太高,而又難以實行機械化。以前的棉田,現在都改種玉米和小麥了,因為便於機械化。在實施規劃時,更需要科技人員提供整個生產過程的技術服務支撐。

企業牽頭。當一個縣域內集中發展一個產業時,企業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企業參與的方式,可能涉及到各個過程,包括生產、儲藏、加工、銷售等。例如,洛川縣從事蘋果產、貯、加、銷的企業就有50多家,其中具有自營出口權的企業共12家;氣(冷)庫 455座,總貯藏量達20萬噸;果袋果網生產廠24家,年生產能力達20億隻;蘋果深加工企業3家等。區域專業化的生產,給這些企業提供了經營空間和舞臺;而這些企業的建立,又強化了區域專業化的市場優勢,促進了區域專業化的水平提升。

農民跟進。如果把前面的工作做好了,有了企業或者若干農戶的示範,農民的普遍性跟進,就是很自然的了。可以通過建立專業技術協會的方式,為農民提供系統的技術諮詢服務。

「三农思语」柯炳生:如何制定和实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這裡主要以洛川蘋果為例,重點說明了政府要發揮規劃引導作用,推動農業區域專業化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大做強農業產業,才能夠做出做好區域品牌,才能夠最好地發揮出地區比較優勢,最好地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

各地的情況不一,不一定就是一縣一品,也可以是一縣幾品。例如,四川省蒲江縣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形成了一縣三品的農業產業結構,即蒲江醜柑、蒲江獼猴桃和蒲江雀舌茶葉三大產品,都是地理標誌產品。三種產品合計,在蒲江縣的種植面積中和農業產值中,都佔到了90%左右的份額。

最後,再強調一下政府的重要作用。早些年,有些地方政府在調整生產結構時,瞎指揮,犯過錯誤。犯那些錯誤,主要原因,一是違背自然規律,盲目跟風,沒有進行科學決策;二是違背農民意願,強迫命令。否定這些錯誤做法,並不能否定政府的重要作用。這裡說的產業發展規劃,最關鍵的是科學決策,是建立在對自然條件優勢和市場經濟因素的準確認識基礎上的。

政府的作用,不再是直接指揮,而是提供諮詢服務。政府的積極作用,表現為科學地確定資源優勢的利用方向,提供科技服務,引進龍頭企業,幫助個體農民等,以及可能的基礎設施服務等。通過這些方面的服務,既可以促進傳統優勢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提質升級,也可以引進新的潛在的優勢產業。

「三农思语」柯炳生:如何制定和实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