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辛苦,大學輕鬆,後果:中小學生厭學,大學無法出傑出人才

為什麼中國中小學辛苦,大學輕鬆?後果:中小學生厭學,大學教育無法出錢學森期盼的人才!

中國的學生是“中小學辛苦,大學輕鬆”,而歐美國家的教育是“中小學輕鬆,大學辛苦”。

結果——中國學生被中小學的應試教育壓出了“厭學、辛苦和壓力 ”來;而中國很多大學生變得想放鬆、不會主動廣泛閱讀學習、沒有目標和缺乏創造力,懶惰不堪,還是處於“等老師教”的思維風氣中……

為什麼“中小學辛苦,大學輕鬆”呢?簡單地說,中國中小學的學習與評價方式完全是以“考試成績的分數”作為標準。學生被“考試成績”綁在“做題訓練爭分數”的應試教育模式上。當然,這樣做的唯一好處是中國中小學生的文化基礎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從世界上的奧數競賽結果就可以看出。

而弊端呢?用“不計其數”這個詞可以概括,大部分中國中小學生的獨立研究和合作能力差,因應試過甚而厭學厭閱讀,學習興趣被應試做題代替,對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一無所知。這就是中國中小學生的“辛苦和厭學”的教育特點。

這些特點再加上中國大學教育的弊端,使得學生考上大學之後,因為“患上”了“應試教育厭學後遺症”之後,變得“懶惰和等老師教”,使得中國大部分大學生的學習變得沒有目標而“輕鬆”、“輕鬆和厭學”造成廣泛閱讀學習習慣缺乏”,“不會自己主動去自學更多其他新領域的知識”,“懶和輕鬆導致知識不廣而專”,導致大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差,而難以成為“錢學森期盼”的大師之才和創大業之才……,最終也導致中國大學教育質量差!

歐美國家的基礎教育則不同,他們是給學生講授恰當和夠用的基礎文化知識,以此確保中小學生無學習壓力或壓力少,在這樣壓力少的情況下去通過各種活動項目的教學過程去培養中小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科學研究過程的認識、培養個人興趣與潛力、培養對創業與生產活動的思考、體驗和實踐(德國)。最終通過學校、家長的推薦與平常考試成績進入大學。

中小學辛苦,大學輕鬆,後果:中小學生厭學,大學無法出傑出人才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中小學辛苦,大學輕鬆,後果:中小學生厭學,大學無法出傑出人才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中小學辛苦,大學輕鬆,後果:中小學生厭學,大學無法出傑出人才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由於歐美中小學教育無壓力的特點,而且學生在中小學就懂得了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又加上歐美大學教育的科學合理、畢業難和壓力大,因此歐美大學生在大學便有目標和動力去“辛苦”地學習和做研究,並且能夠在大學的學習與研究中獨立地出成果、出創造。這點是歐美大學學術自由的體現之一,也是歐美大學多培養出大師和創業英雄的根本原因之一。

當有人說中國學生基礎好而歐美學生基礎差,併發笑歐美學生時,我們卻發現中國教育和歐美教育的水平相差甚遠,這個就是中國中小學辛苦,大學輕鬆造成的事實結果和差價。為什麼呢?

因為中國中小學生的基礎好,但是與知識同樣重要的興趣、合作、獨立、實踐、科研方法等等的教育被中國中小學教育的“做題考試掙分數”弊端給限制和忽略了。而歐美基礎教育是“美國中小學生的基礎知識差、少或剛夠用(比中國中小學生低),與知識同樣重要的興趣、合作、獨立、實踐、科研方法等等的教育比中國教育做得好”。

——結論是:中國的教育弊端是致命傷重傷,而歐美教育的弊端僅僅是小傷或者中傷。中國教育實質上是簡單的應試教育,而歐美教育是差不多做到了因材施教和符合教育規律,做到了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習量和能力培訓的比較合理的安排。這是中國學生“中小學辛苦,大學輕鬆”造成中國大學生不主動廣泛閱讀學習,不會主動去有目標地自學和掌握新知識,“知識不廣而專”導致大學生缺乏創造力、難以成為“錢學森期盼”的大師之才和創業之才的原因之一。這個也是中國該學習並學習好歐美教育的原因。

比如:德國對中小學升學方式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和兼顧學生個性特點就設計得很巧妙;德國的“家長委員會”也做得很合理和作用大,等等很多合理的外國成功教育方式都應該學習,並且要趕快學習去應用到中國教育改革中去提高中國教育的改革效率和縮短改革成功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